中國飛船,不該有英文?爲何神舟十七號返回艙上有?空間站用中文

環球科學貓 2024-05-03 11:36:18

高清圖像之下,居然有人因爲中國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上的“中英文”問題,再次吵起來了。

有網友表示“爲什麽要英文?建議不要,這是我們中國的”,當然,也有網友看到這一幕,直接進行回答了,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爲什麽中國載人飛船航天器上會有英文,不是說中國空間站都是中文界面,操作系統都是中文嗎?的確是,但是返回艙是一個特殊性的部分,下面就詳細來看看。

中國空間站用中文,神舟十七號返回艙居然有“英文”

的確,這事情還是真的,不僅是有中文的標注,也還有英文的標注,所以,這讓一部分網友不開心了,那就是中國的返回艙爲何要用上因爲,這有點不合理一樣。

上面也給大家說了,中國空間站的確也是采取的中文,並且未來國外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時候,也要進行中文學習,這樣才可能滿足中國空間站的要求,那中文肯定是中國載人飛船任務之中的一個特點。

所以,這也是中國航天未來發展的趨勢,未來也會持續這樣的模式。

而對于返回艙來說,的確是中國空間站任務之中——執行載人飛船最爲重要的,最爲特殊的部分。

返回艙又稱之爲“座艙”,是我國航天員的“駕駛室”,是航天員往返太空時乘坐的艙段,爲密閉結構,前端有艙門,返回艙和推進艙脫離後,返回艙返回,推進艙焚毀,而軌道艙相當于一顆對地觀察衛星或太空實驗室,它將繼續留在軌道上工作一段時間。

而返回艙上具有特殊性的材料,其中表面塗有燒蝕材料,爲避免與大氣劇烈摩擦産生的高熱燒穿艙壁,不少人應該也看到了,我國在航天員返回地面之後。

其返回艙的四周都是“黑漆漆”的,而底部基本上沒有多大的變化,其實這就是對返回艙的保護材料起到了作用。

說更大一點,那就是底部有一個“防熱大底”,在返回的過程之中,“防熱大底”承受了一切。

所以,返回艙的研發是整個載人航天之中最爲關鍵的部分,然而,這一次公布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返回之後——返回艙底部的高清圖片之後,又有人看到不一樣的情況。

那就是在底部不僅是有中文,還有因爲在上面,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所以,有網友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爲什麽要英文?建議不要,這是我們中國的”,其實,這熱愛是沒有什麽問題,但返回艙必須做到這樣才行。

爲什麽返回艙有英文?不該有嗎?

從照片之中大家可以看到,的確出現了取下手柄,找到艙門,順時針旋轉等字眼,這是可以清晰看到的,而除了中文之外,還有英文的配置,這是爲什麽?

其實,這可以說是對航天員“安全”方面采取的最高措施,是一份對航天員的救援手冊。還是以航天員能夠成功返回地面,不出現任何問題做的准備。    

大家都知道,在航天員返回地球的時候,任何問題都可能出現,那這裏面就包含了——不在預定的區域著陸,甚至有可能著陸到其他國家,這就是問題的存在。

如果在返回地球的時候,進入其他國家,我國沒有辦法直接前往其他國家,那就需要其他國家來進行對航天員的保護,將航天員帶出返回艙,確保其安全,你說直接是中文,別人不認識咋辦?

所以,英文的標注是有必要的。

並且,聯合國成員國在1967年就讓各國簽署了《關于援救航天員、送回航天員及送回射入外空之物體之協定》,如果是因爲意外事故而導致飛船以及航天員墜入別國,那麽該國會進行援救並且在之後遣送回其本國。

所以,這返回艙的英文標注,就是爲了防止這一點出現,這相當于是對航天員的“救命”策略,這下明白了吧?

其實不必過度的“熱愛”,有時間這樣做都是有必要的,這一切都是爲了任務的安全保障,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神舟十七號返回後,已經進入“隔離時段”

沒錯,在神舟十七號航天員返回之後,已經進入了“隔離時段”,這個隔離期主要是針對航天員進行“身體恢複”。

大家都知道,航天員在失重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體液頭向轉移、骨骼肌萎縮和骨鈣質流失等變化,當飛船返回著陸後,航天員會有短時間的不適應,最重要的表現,就是立位耐力的下降。

在著陸場觀察一段時間之後,還要專門進行封閉式隔離,進行身體的恢複,主要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隔離恢複期,3到4周,主要是促進航天員生理功能的基本恢複

第二階段是療養恢複,4到5周,主要是促進航天員身心的全面恢複

第三個階段,爲期3到4個月,就是讓航天員逐步進入各種任務訓練階段。

在完成這三個階段之後,最後再後恢複半年,有一個全面綜合的檢查和評估,確定航天員最後要轉入任務訓練階段。

而針對不同的航天員乘組,可能存在一定的變化,也就是恢複的時間不一樣,大家繼續等待航天員與大家見面就行。

所以,按照實際情況爲主,航天員多久出現在大家面前,也會進行公布。最後再次爲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說一聲辛苦,感謝爲中國航天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而且,在返回的時候,帶回來的實驗樣品,具有重大意義。

神舟十七號航天員總計帶回來了31.5公斤樣品,總計是涉及到了 23 項科學實驗項目,包括人成骨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蛋白質晶體、生命有機分子、種子等 32 種生命實驗樣品以及無容器材料、高溫材料和艙外暴露材料等 18 種材料樣品。

而做這些材料之中,還有推動中國月球任務的一部分,那就是月球材料科學的研究。

所以,希望我國科學家團隊早點進行研究,突破,爲中國月球任務的執行也具有意義,等後面突破了再來看,這會才拿到手,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0 阅读:5

環球科學貓

簡介:用眼睛看科學,用科學的思維看世界(原創內容禁止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