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山東女虎鄭金蘭,斂財破億,到案主動交代,開庭卻全面翻供

茶閱史記 2024-04-21 11:48:27

2020年11月23日,山東省紀委官宣了原山東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局長鄭金蘭落馬的消息。

此時,鄭金蘭已經退休將近5年了。她本以爲可以安度晚年,沒想到還是等來了锒铛入獄的結局。

“賣菜書記”

鄭金蘭是山東青州人。據她自己所說,這個名字是爺爺起的。

她小的時候,爺爺講了一則“兄弟倆找金子”的故事,哥哥貪心,最後死了,弟弟不貪,最後活了下來。鄭金蘭回憶,因爲這個故事,她對金子最初的印象是“可愛又可怕”。

不過諷刺的是,她最後和故事中貪心的哥哥一樣,“死”于“金”字。

早年,鄭金蘭長期在“風筝之都”濰坊工作,曾擔任過濰坊市委宣傳部部長等職務。

從1997年到2006年間,她在濰坊市委副書記的崗位上一幹就是9年。這期間,鄭金蘭最大的貢獻,就是爲這座城市打造了一個富有特色的地方品牌——濰坊國際風筝會。

據當地媒體報道,“鄭金蘭是濰坊國際風筝會的主要策劃,曾連續擔任風筝會總指揮”。

可以說,正是由于她的努力,濰坊的“風筝文化”成功走出山東、走向世界,打造出了獨一無二的文化名片。

除了推動“風筝文化”外,鄭金蘭還熱衷于寫書。

她畢業于昌濰師專中文系,文化功底相當不錯,曾參與《濰坊民間藝術史話》、《濰坊民間故事》等書的撰寫,在山東小有名氣。

2002年,鄭金蘭主動申請轉至農業領域工作。

山東是農業大省,但是農民的生活水平卻一直難以提高。鄭金蘭主管農業期間,多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調研,還親自跑到銀行拉貸款,到各地積極宣傳山東的農副産品,被人稱爲“賣菜書記”。

她說:“抓農業是個苦差事、累差事,但我願意幹,因爲我出生于農村,父母至今仍在農村,在我內心深處始終有一種揮之不去的農民情結。”

爲了彰顯自己對農業領域的重視,鄭金蘭還特別出版了《三農手記》。這本書以日記形式,詳細記錄了她分管濰坊市農業以來的工作經驗。

當時一些人盛贊鄭金蘭“是傑出的幹部,富有人情味和同情心,是濰坊人民的優秀兒女”。如此高的評價,後面看起來諷刺味極強。

很顯然,鄭金蘭沒有保持住所謂的“農民本色”,更加談不上是“濰坊的優秀兒女”。

“幹地礦吃地礦”

2006年,鄭金蘭調任山東省地礦局副局長,一年後升任局長。

進入地礦系統工作之後,鄭金蘭依然熱衷出書。2012年,她的紀實作品《地礦手記》面世。

該書近37萬字,簡介中提到了鄭作爲全國地礦系統唯一的女局長,堅持以手記的形式,記錄下了地礦工作中的所見所思。

在外界看來,鄭金蘭應該是既有能力、又有專業水平的“學者型”官員。可是背地裏,這位“女知識分子”撈起錢來卻毫不手軟。

她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裏,爲不法商人在廠房搬遷、礦權轉讓等方面提供幫助,並借此大發橫財。

在鄭金蘭落馬後,通報批評她“幹地礦吃地礦”,把國家資源變成了自己和親屬非法牟利的工具,大搞權錢交易,斂財金額竟然達到1.09億余元。

鄭金蘭本以爲,隨著自己的退休,這些肮髒的交易也會被掩蓋,能夠安全著落,平靜地度過晚年。

但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在退休五年後,她還是等來了法律的審判。

2021年11月2日,淄博市中院公開審理了鄭金蘭受賄一案。鄭金蘭到案後,爲了爭取減刑,曾經主動交代了大部分受賄犯罪事實,還退還了一部分贓款。

但在開庭時,她全面翻供,拒不認罪,而且由于她的大部分贓款早已轉移海外,無法追回,給國家造成了重大損失。

考慮到種種情節,法院最終判處鄭金蘭死緩。這個原本富有才華的女官員,在古稀之年迎來了锒铛入獄的結局。

鄭金蘭的經曆,後來被拍成了警示片《礦權背後的交易》,深度剖析了她理想信念缺失,背離初心使命的過程,用于警醒後人。

19 阅读:785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