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丨從“雙重供養”到“肉爛在鍋裏”!

語蝶一股 2024-05-15 09:54:37

今天,有兩只靴子落地了!

一只是:美國白宮宣布,將大幅提高電動汽車、芯片和醫療産品等一系列中國進口産品的關稅。

另一只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將于5月16日至1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這是在針鋒相對!

對于中美關系,哨兵的觀點不變:美國現在要親自下場針對中國,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動作!

方向就是這樣,今晚不多說什麽。

咱們聊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從“雙重供養”美國,到肉爛在咱們自己的鍋裏!

最近幾年,中美之間一直有一個重要的矛盾點,就是美國國債的問題。

這兩年,耶倫每次訪華,網上都在講,她是來推銷美國國債的!

美國確實想讓咱們買美國國債,本質上就是向美國交“保護費”,而咱們自然是不願意再交了。

回顧一下曆史,中美經貿關系最爲穩定的階段,就是2001-2008年之間。

當時是,中國加入WTO之後,外貿瘋狂增長,賺錢都賺瘋了;然後,又拿著掙到的外彙,再去買美國的國債。

用溫老的話說,這就是對美國的“雙重輸送”,哨兵認爲應該稱之爲“雙重供養”更爲准確:

一方面,是中國付出了巨大的環境與資源代價,還有億萬農民工背井離鄉,制造出廉價的工業品,低價賣給美國人,讓他們過上富裕的生活;

另一方面,是咱們辛苦出口掙回來的外彙,又拿去買了美國的國債,任由美國人揮霍。

等于就是咱們付出巨大代價,換回來的就是美國人憑空印出來的一張欠條!

這就好比,黑幫找上門,找你“借”點錢花花,打著“借”的名頭,他可從來都沒打算還,所以本質上就是“保護費”。

前些年,咱們自己實力起來了,不願意再交這個保護費了,于是矛盾就出現了!

當然,也只能算是中美之間的矛盾之一。

那再追問一句:當年爲什麽願意交這個保護費?

一方面,確實是美國的硬實力強,咱們的差距太大,這個要承認。

另一方面,則是因爲我們需要美國這個巨大的市場,來實現我們的工業化。

因爲自從工業革命以來,現代經濟的一個無法克服的矛盾就是:供大于求!

這也沒辦法,工業化大生産,科技不斷進步,勞動生産率不斷提升,生産的商品越來越多,但需求是相對有限的,過剩是不可避免的。

過去,就是靠著經濟周期,通過經濟危機,來實現去産能。

危機可以進一步演化爲戰爭,來更爲暴力的完成去産能。

兩次世界大戰,也都有這方面的原因。

但是,二戰之後,核平衡之下,已經不會再爆發大規模的戰爭,暴力去産能已經不可能實現。

如何解決産能過剩問題?

本質上就是凱恩斯主義那一套:政府發債,來拉動消費!

具體來說,就是美國財政部發行國債,美聯儲買入,其它國家也跟著買入,全球的機構和個人也跟著買入,然後人爲的增加美國的需求和消費。

美國就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咱們正是在美國市場的需求拉動之下,才迅速的成爲了世界工廠。

隨著中國經濟體量和制造業能力的不斷增長,供給快速上漲;需求的增長遠遠跑不贏供給的增長,所以又供給過剩了。

同時,美國源源不斷的印錢,美元的信用不斷下滑,你想再拿你印的綠紙,來換我辛辛苦苦生産的商品,也就越來越不願意了。

今年,中國提出“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從本質上說,跟美國發行國債、來購買中國的商品,是一樣的。

過去是中美之間的循環。

未來,咱們要形成一個自己的循環:中央政府發國債,然後用于投資拉動經濟,企業和個人從政府手裏賺到錢,再拿著錢去買國債……

這樣,經濟的循環就重新動起來了。

只不過,過去是對美的“雙重供養”;

以後,咱們自己發行國債,自己來拉動國內的需求,來緩解供過于求的壓力,讓肉爛在自己的鍋裏!

之前,爲什麽不用這一招呢?

是因爲還沒有被逼到那一步!

道理很簡單,以前,大家手裏的錢,還願意去投資、去買房、去消費,是能夠主動的拉動經濟的。

現在,情況大家都知道,都跑去存在了銀行。

管理層想了各種辦法,也沒用,存款越來越多。

在這種情況下,能撬動存款搬家的,也就只有風險極低、與存款差不多的國債了,而且,國債的收益率是要高于銀行存款的。

然後管理層稍微一出手,4月份,存款就開始大搬家,大量的流入債市。

只有老百姓非常積極的去買國債,這個循環,才能轉得起來。

現在,條件已經成熟,中國新的經濟循環,已經開始啓動了!

0 阅读:165
评论列表
  • 2024-05-15 13:35

    簡單來說就是現在拿美金買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那美金自然就沒什麽意義了。

語蝶一股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