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女博士要彩禮沖上熱搜:彩禮是對女性的生育補償嗎?

精讀君 2024-04-14 13:59:42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835天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77個詞條

01

前不久,“985女博士小C認爲彩禮是女性的生育補償”話題沖上熱搜,與該話題相關的投票,也呈現出爭議性。

02

彩禮,一直都是兩性的熱點話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有人覺得彩禮讓婚姻變成了一場交易,憑什麽自由婚姻,一方要給另一方金錢,應該取締彩禮。

有人覺得彩禮能代表男方對女方的真心,彩禮給得越多代表求娶的心越急迫。

這基本代表了比較極端的兩種觀點:付出彩禮方希望取締,不給彩禮;獲得彩禮方希望加碼加價。

而因爲兩種比較極端的觀點,加上網絡對極端聲音的放大效用,導致兩性矛盾深化,大家對婚姻不信任感越來越強,涉彩禮糾紛的惡性案件頻發。兩會期間,最高法也因此在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依法遏制高額彩禮、讓婚姻始于愛”的指導原則。

03

在中國,彩禮風俗具有長期的曆史傳統,也經過多次的演變:

在舊社會,彩禮是男方求娶的錢,女方則帶嫁妝上門,彩禮歸于女方父母的家庭。嫁妝的處置權則歸屬女方,是女方在男方家安身立命的經濟基礎。一些農村地區,對彩禮的觀念仍然是停留在這個階段,即所謂的“賣女兒”給兒子攢彩禮錢。

改革開放初期,男女平權盛行。那時提倡女性自立自強,往往是男方出房女方出車或者裝修費,對彩禮要求不高,該階段彩禮就是討個好彩頭,且婚後基本用于小家庭開銷。很多男性仍然保留這個階段的彩禮文化傳統,認爲彩禮應該是屬于“小家庭”,而非屬于“女方婚前財産”。

隨著社會離婚率提高和經濟發展,互聯網放大了男女雙方經濟糾紛的負面案例。按照男方出房女方出車或者裝修費的方案,往往離婚時女性獲得經濟補償與付出不成正比甚至“淨身出戶”,婚姻帶來的安全感大幅度下降。這就迎來了第三階段——明確彩禮屬于女性婚前財産,通過加大彩禮,擡高婚前保障金,來增加夫妻關系的安全感。

而隨著彩禮價格越來越高,出現了另一類經濟糾紛的負面案例——女性騙婚。一方面男性也很難支付越來越高昂的彩禮,剛工作不久的適齡男青年,需要掏空父母家底和自己積蓄來支付高昂的彩禮;另一方面騙婚案例的放大導致男性對婚姻的安全感也下降了。于是就出現了第四階段,男性放大網絡聲量,希望取締彩禮,女性爲了捍衛自身權益,寸步不讓。雙方都將彩禮問題上升到婚姻安全感的高度,都希望自己是掌握主動權的一方。

04

那麽,當前環境下,當我們談彩禮問題,我們在討論什麽呢?

首先,是生育因素導致的男女性就業不平等。

女性生育産假時間長,哺乳期也無法像男性一樣“常規性加班”,投入熱情在工作上,導致了企業對男女性的就業歧視——中小企業出于成本考慮,會盡量避免招收未育女青年,大企業女性高管比例也遠遠低于男性高管。

女性在職場中的上升空間有限,不是因爲工作能力,而是因爲生育帶來的工作投入降低。這就導致了熱搜中女博士小C的思考——婚育大概率會限制職場上升空間,得要一筆錢作爲後續的婚育保障金,彌補因婚育帶來的經濟損失。

其次,是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生存和安全需求滿足後,婚姻成了非必須品。

馬洛斯需求金字塔理論總結了人類的需求層次。社會總體經濟比較落後的年代,需要靠男女搭配,才能保障基本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女性工作機會少,只能通過婚姻保障基本生存。男性通過婚姻,節省了家庭內部事務的時間,擁有體力勞動後更多的休息時間。這也是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

那時的農村地區,流傳著“寡婦門前是非多”的說法。女性如果失去伴侶,生存和安全需求都得不到保障。

但是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女性整體就學率、就業率大幅提升,女性不再需要通過婚姻也具有了獨立生存的能力,社會地位也有了較大的提升,需求層次就向更高的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乃至自我實現需求邁進。女性對伴侶提供情緒價值有了更多的要求,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男性工作壓力大,無法滿足女性所需的高情緒價值,婚姻就成了非必須品。

第三,是家庭分工的地域性差異。

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中,男性往往是夫妻間收入較高的一方,女性則承擔更多的家務和對老人孩子的照顧等內部事務。

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男女性收入逐漸呈現地域性差異:越發達的城市地區,男女收入、工作強度也越趨于平衡,但是家務分配方面,有些家庭男性承擔了大部分家務,而有些家庭仍是傳統的女性爲主的模式。

不同的家庭收入分配和家務分工差異,導致了對彩禮的不同看法:

小A(男)認爲自己承擔了家庭主要開銷支出,也承擔了家務,雙方屬于自由婚戀,不應該再“免費贈予”女方一大筆彩禮錢。

小Z(女)認爲婚後男方在女性生育期間對女方不管不顧的案例太多,女性結婚承擔了失業、獨立照顧家庭等風險,彩禮錢是女方對風險的保障金。

小F(女)認爲可以不要彩禮,但婚後各自孝敬各自父母,家務平分,生育成本共擔。

以上看法落到具體的家庭環境裏,都有一定道理,關鍵看雙方的權利、義務是否對等。

雙方出生的家庭觀念,也對彩禮有很大影響。同樣是高收入地區,有些女性並不在意彩禮,覺得夫妻互相尊重,共同承擔家庭內務更重要;有些則認爲彩禮是“試金石”,可以用來考驗男性的情商。有些男性認爲彩禮是給予女方的尊重和愛護的表現,有些則認爲彩禮是“吃虧”“冤大頭”。

第四,是地域文化的差異。

來自欠發達地區和發達地區的人,在彩禮問題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不僅僅是夫妻之間的,更是兩個家庭的、兩個地區風俗文化的碰撞。這樣的文化差異,導致了雙方都覺得“讓步就會讓自己原生家庭丟臉”。當雙方都固守這樣的想法,而不能“各退一步”時,就很容易無法達成共識而分手。

05

彩禮,是個需要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話題。而目前網絡中,采用一刀切的態度兩極化觀點,都是不可取的。

在每個彩禮爭議的背後,都有著經濟、風俗、觀念的地域性沖突,而彩禮,只是問題的具象表現。

筆者認爲,在討論彩禮問題時,應該針對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共同用“愛意”取代“算計”,用“真誠”替代“欺騙”,而不是簡單的“給”或“不給”的問題。

你又是如何看待彩禮問題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作者:月下蟲,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0 阅读:8
评论列表
  • 2024-04-15 23:43

    最喜歡這種能打起來的話題,熱鬧得很啊![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精讀君

簡介:精讀概念,精進自我,終身學習,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