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Temu

牛刀財經 2024-04-09 20:16:55

文丨張雯

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最近兩年,隨著消費需求減弱,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國內電商市場也進入了飽和期。因此不少電商巨頭紛紛出海,尋求新的增量市場。其中,拼多多的出海之路備受矚目。

據拼多多最新財報顯示,2023年全年其營收爲2476億元,同比增長90%。其中,海外業務Temu主要貢獻的交易服務收入高達402.1億元,同比增長357.1%,遠遠超出市場預期。

那麽,拼多多到底憑什麽,才還不到兩年時間,就可以輕松成爲跨境電商中的優等生?

1、跨境電商中的“卷王”

衆所周知,拼多多向來是低價卷王,靠著砍一刀在下沉市場橫行,即便整體消費大環境不樂觀,也依舊拿到了不錯的增長。

在進入海外市場後,完美繼承拼多多基因的Temu,也照抄國內經驗,打起了“極致價格戰”,卷死歐美的下沉市場。

在Temu App上,隨處可見價格低廉的商品:譬如幾美元可以購買的襯衫、鞋子,60美分的眉筆,8美元的無線耳機,不到1美元的發帶、襪子……

除此之外,各種折扣活動也相當令人心動,譬如“折扣高達90%”、“免費送貨”、“90天內無條件退貨”等策略,每一個都讓人忍不住想要剁手。

Temu的價格不光低,更重要的是,同樣商品遠低于同行定價。

據界面新聞報道稱,在Temu熱賣榜上有一款9合1多功能蔬菜處理器,售價爲9.48美元。

但在亞馬遜上搜索同款商品,雖然商品詳情圖一模一樣,但售賣價卻達到17.99美元,價格相差了將近一倍。即便是競爭激烈的黑五期間,Temu同類商品價格也能低至亞馬遜的10%

如此極致低廉的價格,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而言,無疑有著無法抵抗的致命誘惑力。

不過,與拼多多不同,Temu雖然也走“價格親民”路線,但是經營模式並沒有采取國內普遍的B2C模式,而是采用C2M模式。

所謂C2M模式,是指平台全程“托管”的類自營模式。在全局中,Temu是唯一的管控者,擁有選品、定價、上架銷售等核心權力。雖然賣家在平台上擁有自己的店鋪,但實際卻只是在擔任産品供貨商的角色。

Temu平台在經營上占有絕對優勢,其背後的制度功不可沒。

界面新聞報道稱,Temu曾直接要求賣家的報價至少要低于阿裏的1688,以至于不少小商品供應商的利潤甚至低至1單只有1元錢。

此外,Temu還分別推出了價格賽馬機制和動銷機制。倘若同一款商品有多個賣家報價,那麽平台就會選擇最低價的那個。而假如出現14天沒有動態銷售或者30天銷量低于30件、銷售額低于90美金的滯銷産品,那麽就會被要求降價或者退出供貨。

爲了打造核心優勢供應鏈,Temu還推出了行業全新的全托管模式,在這一模式下,供貨方只需將貨品發往國內倉庫,而選品、履約、售後等服務環節都可以全權委托給平台。

如此一來,Temu平台上售賣的産品占有絕對的價格優勢,其也因此被媒體稱爲是“價格屠夫”。

其中,供應能力不強的亞馬遜中小賣家受到的影響最大。一位亞馬遜商家對界面新聞表示,不少在Temu上賣幾毛錢的小商品,甚至連亞馬遜物流的最低配送費都不夠。

而Temu靠著價格優勢,在極短時間內就成功占領海外市場。據Statista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9月份,Temu的美國用戶數量已超過了1億。同時,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Temu已在36個國家或地區開設站點,覆蓋北美、大洋洲、南美、西洲、東亞等區域。

如此驚人的擴張速度,即便是SHEIN等跨境巨頭也難以超越。

2、巨額營銷支撐Temu

同時,Temu能迅速占領海外消費者的心智,其強大的營銷也出力不少。

衆所周知,拼多多在國內能成功營銷,主要依靠“私域”流量。借著微信的渠道,“砍價”鏈接迅速在各個微信群內裂變式傳播,再加上小遊戲、百億補貼等營銷手段,即便早有淘寶、京東兩大電商平台,拼多多還是完成原始的用戶積累,在7年時間裏狂攬8億多用戶。

但到了國外,由于沒有微信這種覆蓋私域流量強的通訊APP,加上國外法律嚴苛,對私域營銷限制較大,難以形成裂變式傳播,于是Temu便選擇“公域”來營銷。

而在營銷上,Temu很舍得花錢。此前,其豪擲上億元人民幣在“超級碗”現場買下兩個廣告時間段進行推廣,成功讓2.08億美國觀衆記住了Temu的口號:“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

同時,Temu牢牢抓住短視頻風靡全球的紅利期,招募了大量網紅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爲其宣傳,譬如展示在Temu瘋狂購物後的成果,並附上“50美元的Temu盲盒”之類的說明文字。

另外,Temu的拉新推文也在Facebook、推特、TikTok等平台出現。只要老用戶將拉新鏈接分享給新用戶,雙方都能享受到40%的折扣,甚至直接拉新5個人便能獲得20美金的獎勵。

而在TEMU步步緊逼下,明顯瓜分走不少市場份額。據第三方市場調查報告顯示,SHEIN曾在美國快時尚服飾市場中占據75%的市場份額,但在Temu入局後,用極致低價和巨量營銷已經搶走了20%的市場份額。

七麥數據也顯示,2023年1月,Temu有28天都占據著美國地區iOS免費下載榜首位置。

不過,強力營銷下,Temu的成本也很高昂。

海外媒體《連線》分析認爲,Temu在開拓美國市場的過程中,每筆訂單平均損失30美元。另外中國招商證券統計數據顯示,Temu同時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市場開展業務後,每年虧損預計41.5億至67.3億元人民幣(約合5.88億至9.54億美元)。

據研究機構Bernstein預估,僅在美國市場,2023年拼多多的廣告支出便超過了30億美元,一躍成爲美國最大在線廣告商之一。

由于Temu既要堅持低價的補貼力度,還有大範圍進行廣告投放,如此高昂成本,因此外界對其盈利情況並不樂觀。

據研究機構Sanford C. Bernstein測算,2023年全年Temu的經營虧損或達到36.5億美元(約人民幣260億元)。該機構還預測,可能要持續到2025年,Temu的虧損情況才會得到改善。

雖然靠著強大營銷,Temu在海外獲得了不錯的聲量,但是倘若遲遲難以盈利,留給市場的想象力空間仍然有限。

3、廣闊藍海,也遍布荊棘

毋庸置疑,對于中國制造産業而言,出海仍是一條非常具有潛力的路。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預計將達到2.1萬億元,比2021年增長7.1%。另據艾瑞咨詢調查預測,隨著經濟複蘇,未來三年跨境電商行業邊際增幅將會逐步修複,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6.4%,預計到2025年將會突破10萬億元。

在一片藍海之下,Temu正在急速擴張,但同樣面對的壓力也並不小。同樣作爲跨境電商,阿裏巴巴速賣通、SHEIN等已經實現盈利。

據阿裏巴巴2023財年(2022年2季度到2023年1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阿裏巴巴速賣通實現營業收入8686.87 億元,同比增長 1.83%;實現淨利潤 655.73 億元,同比增長 39.28%。由于速賣通的業績表現出色,蔣凡也借此重新回到了阿裏合夥人行列。

同樣盈利的還有Shein。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四位消息人士爆料稱,在過去的2023年,Shein獲得了超過20億美元的利潤。這也意味著該公司的利潤與上一年相比至少增長了一倍。

除了盈利的焦慮外,拼多多的物流和倉儲也存在問題。

去年3月中旬,電商報Pro報道稱,Tmeu被爆出存在爆倉問題。

原來,由于在海外瘋狂擴張,以至于大量廠家湧入Temu平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單量。但Temu首批開設的國內倉庫,其庫容和運轉效率沒跟上新增的需求。因此Temu招商經理不得不向賣家發布了倉庫升級、暫停收貨的通知:“未上架的庫存暫停上架,暫停新品上線JIT商品暫時關閉JIT沒發貨的備貨單,全部作廢。”

反觀另一電商巨頭亞馬遜,卻擁有著強大的物流倉儲模式。亞馬遜的FBA倉儲和配送系統,通過十多年的時間打造,已經基本能夠做到美國Prime會員2日內送達,非會員送達時間爲2到5天。在GWS一份調查中表明,亞馬遜消費者配送滿意度高達52%,但同期Temu僅爲30%。

此外,隨著Temu平台銷量大增,其他問題也相繼暴露。不少消費者在美國社交平台上公開吐槽Temu購買的商品存在質量、包裹破損、丟件等問題。據美國的商業改善協會稱,其短期內收到的有關Temu投訴就高達900多條。

不過,這些問題並沒能阻止Temu前進的步伐。網經社報道稱,Temu在2024年定下了300億美元的GMV(成交額)目標,預計比2023年的兩倍還多。

對于Temu而言,或許實現這一目標並不算容易。但相信既然拼多多可以實現一個奇迹,那麽再造一個拼多多也未必是難事。

0 阅读:10

牛刀財經

簡介:刀刀解剖新商業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