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芷》花芷不知,爲什麽皇帝如此抗拒顧晏惜和她在一起?

小茶評劇 2024-04-28 23:42:17

花芷不知,爲什麽皇帝如此抗拒顧晏惜和她在一起?

花芷一直以爲皇帝不允許她和顧晏惜在一起是因爲顧晏惜作爲“大慶的一把刀”,皇帝不允許他有感情,其實不只是如此。

皇帝更怕的是顧晏惜變成像花芷一樣,不懼皇權,脫離掌控,追求人權的人。如果有一天七宿司司使變成了一塊“又臭又硬”的石頭,這畫面不敢想象。

事實是,顧晏惜確實一直在被花芷影響,實現從服從皇權到爭取人權的轉變。

絕對服從

顧晏惜回到皇城之後,便被皇帝安排在朝堂上旁聽,那天的朝堂上發生了兩件事。

其一,花公惹怒皇帝,花家被查抄,滿八歲的花家男丁流放北地,花家遭此劫難的原因有二:

一是因爲花公數次直言進谏,公開指責皇帝不以民爲本,將立太子作爲自己的家事,惹了皇帝不快。

二是花公以清正敢于進谏聞名,是很多文人的精神領袖,花公的言論有煽動文人之嫌,爲皇帝所忌憚。

面對花家的此次查抄,顧晏惜眼中出現過不解、震驚、同情、憐憫、惺惺相惜,卻唯獨沒有不認同,他去查抄花家的時候,盡自己所能的保護花家人。

從他的行爲舉止中便可以看出他對花公的敬重,對花家的幫扶,他放過了花公的書稿,還給花家女眷留了兩輛馬車。

其二,齊如海公開指認顧晏惜是私鑄案的指使,皇帝爲了逼齊如海改口將齊如海杖斃。

面對齊如海的指控,顧晏惜知道是皇帝所爲,他知道皇帝對他猜忌,懷疑他在北地擁兵自重,也知道齊如海的當面指控,是皇帝對他的算計,逼他表決心。

他什麽都知道,他對皇帝的情緒裏有惶恐、疏離,卻還是沒有不認同。對此時的顧晏惜來說,雷霆雨露都是君恩,他能做的只有服從。

嘗試改變

沈淇高中榜眼之後,在皇帝面前替花公鳴不平,讓皇帝有了想動沈家的心思,他催促顧晏惜趕緊將憲王一黨的名單上交。

顧晏惜看著皇帝拿出了沈中行父子的奏折,知道皇帝是想拿沈家開刀,他便有了幾分想替沈家求情的念頭。

然而,話才剛出口便觸了皇帝的逆鱗,皇帝不僅沒有輕判沈家,反而重判了。同樣是查抄,顧晏惜此時的心境與之前查抄花家之時的心境大不相同。

一是因爲沈家被皇帝嚴懲是由于他的心軟,是由于他的有意隱瞞。

皇帝想要他成爲大慶的一把刀,作爲一把刀便不該有思想,不該有喜惡,只需要執行便行了,可現在卻因爲他的心軟,他的求情導致沈家被嚴懲。

二是因爲此刻的他見識到了皇權的不公,他的心境已經發生了變化。

沈家罪不至此,沈中行父子在憲王一黨中連第二黨都算不上,他們只是送了兩個舞女,兩車古玩,並未真正和憲王牽上線。

皇帝這樣的處置對沈家不公,顧晏惜已經意識到了皇權的不公便已經是他心境上的巨大改變了,只有意識到了不公才會去追求公平。

皇權的不公讓顧晏惜的內心備受煎熬,他不再昂首挺胸,不再言語犀利,他低著頭,他覺得自己只是一把不配有思想的刀,一把肮髒的刀。

嘗試違逆

顧晏惜第一次對皇帝旨意産生違逆的心思是在金陽回來之後,花芷被皇帝帶進了宮中,利用皇權逼迫她將全部錢財捐出用來疏通運河。

他看到花芷將自己聚斂的錢財全都掃到地上,眼裏滿是絕望,她抱著他,說著一遍又一遍地都怪你,顧晏惜的眼裏是止不住的心疼。

宣旨的太監一直在外面等候,他說,旨意比天大,即便是花芷起不了身,也該將他擡出來放在地上。

這時候的顧晏惜並沒有認同內侍說的旨意比天大,他也沒有將花芷扶出來,而是讓內侍就這樣宣旨。

這一次,他沒有將自己放在一個旁觀者的位置,而是正式參與了進來,他將淩王府的所有錢財全都交給了花芷。

一旦有了反抗的心思,便發現處處都是選擇,他說,他們的婚事,皇帝若是不同意,那便請太後下旨。

這一次,他在皇帝和花芷之間很明顯的選擇了花芷,進宮的次數明顯變少,每一次進宮也只是爲了正事,這是他對皇權無聲地抵抗。

公開反抗

顧晏惜和花芷在修建運河時便說過,待運河修建完成之後,他們便請太後爲他們訂婚。

可是現在,運河修建完成了,皇帝卻將花芷封爲了奉天使,讓她再也不能出宮。

這一次他沒有躲在花芷的背後,讓她獨自承受這一切,對于皇權的不公,他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顧晏惜交代了七宿司的事物,他做好了回不來的打算,他並沒有穿七宿司的制服,他用的是淩王世子的身份。

這時候的他,不是皇帝的刀,不是大慶的刀,只是淩王世子顧晏惜,只是皇帝的侄兒顧晏惜。

他以刀背爲刃,並未傷人性命,以淩遲處死爲代價,從宮外“殺”到了宮裏,他這一舉動只是爲了告訴皇帝他的態度,一個七宿司使不會有的態度,一個反抗的態度。

結語

在《惜花芷》這部劇中,不僅有女性成長,還有隱藏在女性群像下的男性成長,那便是顧晏惜實現了從絕對性服從皇權到盡全力爭取人權的成長。

顧晏惜對皇權有幾個非常明顯的轉變性瞬間,之前的他不在乎自己的榮辱與感受,認爲皇權淩駕于人權之上,到後來他爭取人權、尊重人權,這些都是他的成長。

0 阅读: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