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不要輕易傾訴,因爲,同情理解的少,曲解嘲笑的多

瀞玥绯語 2024-05-14 22:24:37

內心不強大的人,心裏有了委屈,就喜歡找人傾訴,覺得傾訴完了,心裏就會舒服一些。

其實,從人性和人心角度而言,委屈最好不要輕易傾訴,因爲,你所傾訴的對象,多數都是同情理解的少,背後曲解和嘲笑的多。因爲:

人們潛意識裏喜歡共情快樂健康向上的東西

正能量和負能量,每個人都會自動的選擇正能量。

因爲,正能量帶來的是身心的愉悅和精神上能量的補充。

所以,人際交往中,那個快樂向上,豁達開朗的人,更讓人喜歡和願意靠近。

爲什麽祥林嫂後來被人厭棄和遠離,就是因爲祥林嫂見人就傾訴她的苦難,並且是不斷的重複著同一個話題和內容,讓聽著的人,內心産生了負面的影響,也就漸漸遠離了。

委屈這個東西,最巧妙的傾訴是,幾句話讓別人知道來龍去脈,然後就閉嘴了。

因爲,人人心中自有一杆秤,公道自在人心。

並不是傾訴得越多就越得到別人的同情和共鳴。畢竟,委屈是負面的情緒,別人聽多了,也會産生排斥的。

所以,內心有委屈,要學會自我消化,而不是逢人就傾訴。

你自認傾訴的是委屈,但在聽者心裏,只會覺得你包容差,能力弱

喜歡傾訴委屈的人,在生活中,會被人背後叫“大嘴巴”。

因爲,他們心思淺,嘴不牢,喜歡用隱私換取談資,換取別人的同情。

她們自認爲,這是拉近彼此關系的紐帶,其實,在聽者心裏,只會覺得他不聰明,包容性差,能力弱。

因爲,生活不如意本就十之八九,活明白的人,都會閉緊嘴巴,把委屈強咽下,而不是到處去訴說,讓人盡皆知。

其實,人盡皆知的結果,也不見得都會換來同情,更多不過是聽著解悶,或是聚攏生活的談資罷了。

真正共情和同情的人,其實不多。

委屈經曆表達,最後都會變味,因爲聽著的人,多數會加入自己的理解,曲解了原意

人性很複雜,人心也多面性,而每個人,對于事物和狀態的理解和表達都會完全不同。

所以,你傾訴的委屈,在你這裏是委屈,但到聽者耳裏,可能就不是委屈了。

比如,兒媳婦抱怨婆婆,多數人雖嘴上說著安慰的話,其實,內心裏可能會覺得這個兒媳婦不好相處,太過計較。

你看,同樣的事情,加入了個人的理解,結果就會不同。

總之,不管是誰,傾訴的委屈,結果都會不同,可能有人表示同情,也有人表達著安慰,但也會有人,勸著要大度,要理解,要包容。

反正就是,真正感同身受理解你委屈的人,幾乎沒有。

你的委屈,只是你的委屈而已,與別人無關。

同情理解的少,曲解嘲笑的多

就因爲跟別人無關,所以,別人在聽到你傾訴的委屈後,多數不會真正的同情,只會曲解和嘲笑你。

比如,一個總是抱怨丈夫的女人,別人會認爲她缺少賢德,不懂包容和忍耐。你認爲的,委屈莫名,忍無可忍的事情,在別人眼裏也不過一句多包容就好了。

所以,別輕易傾訴委屈。

因爲,真正懂得理解的人,真的很少。

0 阅读:2

瀞玥绯語

簡介:想寫一些文字,犀利也好,柔弱也罷,動人也好,無聊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