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談判罕見達成合作,美媒口風變了:美不能同中國開戰,贏不了

蘇浩教授講世事 2024-05-13 08:20:36

據環球時報報道,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于5月7日至16日率團到訪美國,同美方代表就中美氣變事務進行磋商。中方代表團訪美之際,美國主流媒體《紐約時報》刊登文章,就中美在新能源産業上的交鋒進行剖析。文章指出,理想世界下中美不必爲此展開爭端,中國的産品供應足夠滿足美國新能源轉型的需求。現實世界中,由于地緣政治及選票政治的沖擊,美方需與中國進行産業競爭。美媒對中美交鋒中美方的前景感到悲觀,文章引用美國智庫學者言論指出,一方面美國需持續投入在中國之外另建産業鏈。另一方面,即便相關産業建設完成,美國産品相比于中國産品也難以具備競爭力。其指出,美方不應在這一領域與華開戰,並無勝算。

氣候變化領域是中美間少有的、跨越地緣政治的對話領域,氣候變化對中美兩國共同的生存需求構成威脅。

其普遍性,使中美在內的各國有協力應對的空間。應對氣變的根本性工具,是治理工具。是立足人本,促進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是落實公平分配,促進發展成果對民衆形成普惠性。以在這基礎上形成的組織力,進行針對氣候變化情況的實時、系統應對。當下以海平面上漲、極端天氣多發爲代表,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實質波及中美在內的各國民衆。中美兩國在這一領域,有協同行動的空間。

去年中美關系因佩洛西竄訪、氣球事件面臨冰封,氣候變化議題成爲中美延續、拓展對話的突破口。當下中美間此輪持續近十天的氣變事務磋商,是兩國少數能夠形成實質共識及成果的對話,雙方同意就減少甲烷排放展開合作。從氣候變化議題的産生脈絡看,該議題由處于先發地位的美、歐率先關注,並進行密集的輿論引導。

一度將去碳化作爲經濟發展領域的政治正確,西方投入系列成本推高氣候變化及去碳化議題。背後同時夾雜切斷他國技術叠代路徑的算計。人類社會技術發展過程中,碳是與水共同的不可或缺要素。不論是對火的應用,還是以銅鐵爲載體的冶金工業建設,或是蒸汽機産生帶動工業效率躍遷,碳或者更精確的“炭”均爲不可缺少的燃料載體。

適度的去碳化有益于環境治理,過度的去碳化同截斷一國技術叠代必經路徑無異。西方此前一再推高氣變議題,並將此作爲限制他國經濟的繩索,實質爲意圖維持西方壟斷性技術領先的陽謀。中方則以人文治理、環境治理、技術研發方面的實質工作,從氣變議題的後發者角色,叠代至當下的表率者、引領者角色。

圍繞氣候變化概念加速的系列新興産業中,中國普遍處于前沿區域。水電、風電、光伏、生物質能、民用核能再到當下處于新舊交替的電動汽車産業,中國均是相關産業的聚集中心。

中美新能源産業之爭中,美企特斯拉的選擇具備一定代表性。特斯拉的影響力峰值源于其在上海設立工廠後,特斯拉上海工廠貢獻了其主要産能。近期特斯拉股價從裁員潮中擺脫頹勢,源于馬斯克訪問中國,同中方達成新的合作內容。位居頭部的美國新能源企業,越來越依仗中國的市場及供應鏈支持。這一定程度上是中美新能源産業交鋒的縮影,美國的工業空心化,使其難以將新技術進行大規模的産業落地。美方欠缺在産業競爭中與華長期僵持的籌碼。

8 阅读:7248
评论列表
  • WsJ 14
    2024-05-14 08:00

    任何時候都不要把美國抱有任何幻想,多留余地,就是有回暖也要提防,搞不好美就是以退爲進的目的,一旦美緩過勁來,就會對中國揮刀

    用戶10xxx46 回覆:
    說的對,一只張牙舞爪的食肉動物會改變食物鏈去吃草變善良了嗎,當你手中有槍管它食肉食草也心之笃定
  • 2024-05-14 12:46

    還相信美國說的話嗎!長個心眼吧。

  • 2024-05-14 14:31

    自媒體除了BB還能幹啥?

蘇浩教授講世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