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一戰成名,但雷軍的汽車江湖地位尚難定論

優視汽車 2024-03-30 10:23:44

“車圈春晚”結束了。雖然最終雷軍沒有如很多人期望的把SU7的價格打到20萬以下,但小米還是用27分鍾大定5萬台的成績交出了造車的第一份答卷。

這個成績怎麽樣?恐怕我們需要分成兩個層面來說。

頂著被米粉噴,被廠家投訴的風險,我依然想說,産品層面沒有驚喜。

其實此前關于小米SU7的很多信息都已經陸續發布了,大家最終關注的無非是價格。9.9萬、14.9萬這種不負責任的吹風可以說是無稽之談,但相信很多人都還是期待小米SU7能夠把起售價格定在20萬元以下的,哪怕是以“one more thing”的限時優惠形式。

但小米SU7還是把標准版的價格定在了21.59萬元,而且沒有任何套路。雖然這個標准版同樣有著700km超長的續航,同樣有著智能駕駛和車家互聯,也同樣送冰箱沙發音響,與小米公開指名的對手Model 3相比,性價比不知道高出多少個層級。

但是20萬元以上,沒有800V、沒有大空間,放在今天這個卷到無以複加的市場裏,它依然只能說是中規中矩,符合預期,但沒有驚喜。你大可以認爲小米的智能座艙、人車家互聯是其一大優勢和賣點,但作爲一個老司機,我始終認爲智能化是錦上添花,而不是基本剛需。

另一個有力的證明是,在小米SU7上市之前,業內已經盛傳至少有兩個品牌做好了降價應對的預案。但是當最終價格出來以後,競品們沒有出招應對,一切風平浪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小米SU7的起步價還是比傳說中的競品略微高了幾千元。

一方面不管輿論如何鼓吹,小米都不希望再走當年手機先走低端,再向高端突破的老路;另一方面,行走江湖,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既然踏入了汽車這個圈子,有些遊戲規則還是要遵守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客觀的評價作爲初次踏入汽車行業的小米,交出來的第一款作品,是優秀且可以在這個行業內立足的。只是小米SU7其實並沒有,也沒有那麽大的能力改變這個行業的格局,其産品形態、價格策略、技術創新都還是在這個行業原有的範疇內做差異化的競爭。

但是從另一個層面講,沒有驚喜,不等于沒有熱度。

作爲一個國民級品牌的首款車型,無論小米SU7賣出的是地板價還是天價,都不會影響它的熱度。這是小米品牌天然的優勢。

這種熱度誇張到什麽程度?小米SU7發布會當天,抖音熱搜第一,打開全是小米;微博熱搜冠亞軍是小米,前面12個關鍵詞,一半都是SU7;懂車帝熱點榜top10,全是小米。更別提,線上還有數以百萬計的網友在各個平台刷著關于小米售價的段子。

對比特斯拉Model Y國産時創造的10小時10萬大定記錄,小米將很有可能完成一次創造新紀錄的壯舉。這樣的成績,放在眼下個個都是“流量爲王”的傳統車企老大哥和造車新勢力面前,恐怕也是無人能夠望其項背。

老實說,有這樣潑天的流量和熱度,是許多車企羨慕不來的。更何況,雷軍本人講産品的能力,也是許多車企大佬比不了的。這意味著只要小米SU7的産品力在平均線之上,保證後期的産品品質與交付,就至少可以立于不敗之地。前提是,小米能夠持續保持這樣的熱度。

但是從發布會後第二天的情況來看,熱度正在被分散,而不是聚焦于産品本身。比如

有在二手平台上高價倒賣小米汽車F碼的,有折價轉讓前一天預訂的創始版車型的,也有因爲交了定金無法退而要組群維權的,更有某地小米SU7首撞的……可以說各種牛鬼蛇神都來蹭熱度了。

所以唯一的擔心就是小米SU7的熱度被過快稀釋。當初小鵬G6、蔚來ET5初上市時,也是熱度空前,但沒過幾個月就泯然衆人。

無論如何,小米汽車的第一戰算是成功了,但還遠未能奠定小米在汽車市場的地位。當流量狂歡結束之後,回歸到對産品本身理性的認知與選擇,才是小米汽車關鍵的一戰。(文/優視汽車 老炮)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一並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0 阅读:26

優視汽車

簡介:知名汽車新媒體,視頻好看,文章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