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頻頻縮水,誰之過?

帥真財經 2024-05-15 22:05:55

當畢業潮趕上裁員潮,不管你是985、211的學生還是普通的本科生,都難以避免成爲大廠保命的炮灰。

大廠規模縮小,裁員成風,這一客觀現實已經擺在每個人面前,讓無數求職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

更有人戲稱,現在的“大廠”就是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有苦說不出。

去年上半年,裁員風波一直就未曾停息。

據悉,阿裏巴巴進行了大規模的裁員,共計減員1.1萬人。這一數字令人咋舌。同樣受到裁員風波影響的還有騰訊。作爲互聯網巨頭,騰訊進行了近4000人的裁員。

3月26日,字節跳動旗下系統辦公軟件飛書宣布開啓裁員,聲稱要“重新回到初創公司狀態”。

實際上,在去年11月底,字節跳動就已宣布其遊戲業務朝夕光年在研項目將全部解散,項目人員的結局也擺在了明面上——被動“畢業”。

對于各大廠來說,遊戲板塊一直都是賺錢的業務。但受疫情影響,字節的遊戲板塊並未達到預期。

在同行網易、米哈遊強勁的市場表現力面前,字節只能被迫采取極端行動,狠心裁員。

4月23日,電動汽車制造商巨頭特斯拉撤回所有應屆畢業生的錄取通知,在春招即將結束的時間點,這則消息打的衆多應屆畢業生措手不及。

相關消息的評論區下,網友直呼“這也太逆天了!”但仔細想想還真是,不裁新員工,難道裁老員工嗎?裁老員工賠的可更多啊!

這些被裁的員工何去何從?

幸運的,可能會被同行“挖”走,另起爐竈;不走運的,就一直處在遞簡曆——面試——遞簡曆的痛苦循環中。

大廠變“小”,小在方方面面

當人們開始意識到,現在的大廠不同昔日時,大多都是從大廠裁員開始的。但實際上,在裁員之前,很多大廠就開始有了縮水的預兆。

最明顯的,就是福利下降。關于這一點,基層員工其實感知的會比高層更加明顯。

福利待遇下降,不僅影響到員工的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它預示著公司的經營狀況可能出現了問題。

而福利下降的下一步,就是業務收縮。

去年,很多大廠都進行了人員、業務的大洗禮。

美團放棄全面轉向聚合模式;小紅書關閉自營電商平台小綠洲;京東關閉印尼和泰國站點騰訊精簡XR業務線,變更硬件發展路徑;字節跳動將Pico團隊大幅裁撤,關停、出售部分遊戲項目。

這些動作都是“大廠”適應市場變化、調整自身戰略的無奈之舉。“大廠”幾乎是明確地發出了這樣的信號:我們不再需要那麽多的勞動力了!

這也意味著,除非你有足夠強勁的實力,否則,無論你在公司是“老人”還是“新人”,都免不了要承受“可能被裁員”的心理負擔。

這些“大廠”也都如出一轍。

包括騰訊、阿裏、華爲、美團、愛奇藝等在內的各大企業都曾認爲,降本增效將是未來數年,甚至超過十年的常態化動作。

人人擠破頭都想進的大企業,是怎麽走到這一步的?

用不那麽悲觀的態度來看,“大廠”縮水的種種操作,倒有一股“壯士斷腕”般的悲壯。但細究起來,企業內部的管理與戰略決策,才是迫使這些“大廠”變“主小”的主因。

很多“大廠”存在的弊病,可能就是這麽幾點:對上谄媚,對下壓榨,對下屬PUA。

比亞迪的員工就曾表示,企業內部管理實在太混亂了!

同事水平參差不齊,幹什麽都沒人帶,很多工作都屬于重複工作沒有意義;京東某離職員工也曾在社交媒體上發言,團隊內外存在高管派系鬥爭行爲,中層管理極度混亂。

很多“大廠”,因爲企業規模大,管理分層多,導致一個決定層層下達後容易變味,執行起來效率不高不說,還容易養出“內賊”。

加上市場經濟原因,很多曾經的龍頭企業,如今也沒那麽賺錢了,營收與付出不成正比,企業的底子扛不住了,不得不走到解散團隊、打包“畢業”這一步。

“大廠”變“小”,就一定能活下去嗎?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盡管“大廠”在縮減業務,但這一定不是放棄市場的操作。

對于岌岌可危的某些企業而言,規模變小不一定就能穩住市場地位,但這是目前最快速有效的止損方式。

縮減規模,聚焦主要業務,對于如今的“大廠”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求生之策。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可以留出喘息的時間,去進一步了解市場需求,優化産品和服務,從而提升客戶滿意度,穩固市場地位。

除此以外,縮減業務也給了“大廠”們勻出了更多的資金儲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波動,實現業務的多元化發展。

但或許是對“大廠”失去了以往的信心,越來越多的職場人、甚至是尚未真正踏入社會的職場新人,開始重新審視著工作、健康、家庭、個人興趣等之間的關系。求變被求穩取代,有人甚至感歎:“宇宙的盡頭是編制”。

在大廠福利的收縮下行期中,又有多少人還卷的動呢?

作者:張扶恩

2 阅读:163

帥真財經

簡介:冷眼看商業,洞見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