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樓盤按“套內面積”賣房!取消公攤,真的來了?

杭州在西城 2024-05-14 09:36:38

5月9日上午,杭州發布《關于優化調整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的通知》,全面取消住房限購,還提出優化積分落戶等7條政策。新政出台後,新房、二手房市場均迎來看房潮,銷售和中介都表示:“電話被打到爆。”

市場活躍度上升明顯,此前新房賣得不好的區域,開發商也趁著新政的熱度加大優惠力度,積極去庫存。

這兩天,杭州富陽區就有樓盤公然打出廣告:按“套內面積計價銷售”。換句話說,買房只要支付套內實際使用的面積,不用付公攤面積的錢。

公開資料顯示,該盤容積率1.2,一共650多套房源,該樓盤最早在2021年6月首開,賣了三年時間,至今仍有房源在售。

對于外圍區域新房難賣的樓盤,通過推出折扣房源、送車位、送家裝等優惠的銷售手段屢見不鮮,而按“套內面積計價銷售”的做法也是一種變相打折優惠。

近日,廣東省肇慶市發布商品房實行按套內面積計價的通知。取消公攤。很快,該話題引發了熱烈討論,關于取消公攤會不會導致房價上漲等話題,登上了熱搜榜。

已開始施行

廣東省肇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近日發布《關于全市範圍內商品房實行按套內面積計價宣傳銷售的通知》(以下稱《通知》)。

《通知》稱,優化增加高品質住房供應。在符合規劃要求的前提下,鼓勵優化規劃指標建設高品質、低密度住宅項目,對低容積率、高綠地率、環保節能、景觀人性化、休閑系統化和生態兼容性強的項目予以政策支持。

從2024年5月1日起,實行按住房套內面積計價宣傳銷售。積極有序推行商品房現房銷售。加大裝配式建築在房地産項目中的應用,鼓勵房地産企業開發帶裝修銷售商品房,推廣應用菜單式、套餐式精裝房訂制。

“公攤”模式最早源于1950年代的香港,公共部分的電梯、樓梯、大堂、走廊由各戶分攤。因此,套內面積要遠比房産證上的住房面積要少很多。通常多層樓房的公攤面積在10—15%之間,而高層樓房的公攤面積在25—30%以上。

一直以來,關于公攤面積計價模式的利弊討論不絕于耳。爲此,多地嘗試推行新的計價模式,以減少購房矛盾。此前,重慶、香港等地已嘗試取消公攤公攤面積計價。

會導致房價上漲嗎?

把公攤面積計入建築面積,是中國獨有的計價方式。國際上,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房屋銷售均按套內面積計價。

“公攤本來就不合理,有些高層公攤非常多!”“買的房子交了100平方米的費用,最終實際面積只有70平方米,誰懂啊?”,社交平台上,有關公攤面積計價的模式再次引發討論。

關于取消公攤的呼聲再次被點燃。主要討論內容有三個方面:

一是商品房的公攤面積多少,由開發商決定,沒有行業參考標准,這經常引發一些購房矛盾。二是讓購房者每月承擔公攤面積上的取暖費、物業費,但不少業主表示並沒有享受到公攤面積上的服務,這種情況下的付費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三是加上公攤面積,對購房者來說要多掏不少錢,少則十幾萬多則上百萬,壓力不小。

取消公攤,如果不調高房子均價,那對購房者來說可以省下一大筆費用,將有力刺激房地産消費。但不少網民仍在擔心,取消公攤會不會導致房價上漲?

網友擔心:取消公攤的細則還未出台,完全取消公攤,在實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困難和問題,從而將取消公攤的費用轉移至其他地方,變相地導致房價上漲。比如,“取消公攤後房價單價會不會太高?”“公攤部位的管理、維護,收費會不會變相擡高”等問題。

國內實際上已有地區嘗試推行取消公攤的新計價方式。

據南方周末,雖然2011年重慶就提出按套內面積計價,但在2019年修訂的《重慶市城鎮房地産交易管理條例》中,仍保留兩套計價標准並行的規定。多名本地購房者表示,目前重慶開發商通常會給兩套價格標准,且都會寫入購房合同。兩套標准的房屋總價不變,套內單價高于建面單價。

據每日經濟新聞,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房地産學院教授、副院長周滔表示:“‘取消公攤’應是系統性工程,包括圍繞套內面積的一系列稅費政策及配套制度的轉變。如果只是簡單地轉換計價方式,就只是一個噱頭,沒有意義。”

總之,以當前的市場環境和政策趨勢來看,穩價促銷是大趨勢,不管套內面積還是建築面積也都是換湯不換藥。

1 阅读:611

杭州在西城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