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囂張國家:美國不敢輕易招惹,中國每年要交100億過路費

回顧過往讀曆史 2024-05-14 19:50:40
前言

在動蕩的拉丁美洲,一個小國囂張地試探著國際社會的底線,因爲控制著很多國家的“命脈”,它不斷尋找各種借口來提高其他國家的“過路費”。

而面對這個“囂張跋扈”的小國,號稱世界霸主的美國也不願意招惹它,而更令人震驚的是,中國每年都要向它支付一筆上百億的款項。

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請理性觀看

那麽,這個小國究竟是誰?它又爲什麽可以這麽囂張呢?

巴拿馬運河

這個小國就是位于北美洲南部的巴拿馬共和國,它的國土面積只有7.5萬平方公裏,還沒有我國的重慶市大,人口更是只有440萬人。

而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個國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既不是工業,也並非農業,而是依賴于一條貫穿美洲大陸東西兩側的巴拿馬運河。

在巴拿馬運河修好之前,連接美洲大陸兩岸的運輸是十分困難的,所有船只都必須繞道南美洲的最南端,這比起巴拿馬運河不但危險,還要多走距離上萬公裏的海路。

而作爲連接南北美洲的關鍵點,巴拿馬地區僅有一條狹窄的陸橋連接,是開鑿運河的最佳選擇地點。

這條僅有65公裏,通行時間不過數個小時的運河水道,對海洋貿易來說具有相當重要的經濟效益。

當英法在1869年成功完成了埃及地區開鑿蘇伊士運河的工程,法國人又盯上了貫穿美洲大陸的巴拿馬。不過,由于過于依賴蘇伊士運河時期的經驗,匆忙動工的法國人接連遭遇了失敗。

而對于北美的霸主美國來說,這條航線還有著十分重要的軍事意義,它可以大大加速美國海軍在海峽兩岸的部署調動,如果放任其他國家壟斷,將會對美國的海軍造成巨大的威脅。

因此,當法國勢力因爲戰敗而收縮時,迫不及待的美國立刻向此地的哥倫比亞政府提出簽訂修建和租借運河的條約,卻遭到了哥倫比亞議會的斷然拒絕。

哥倫比亞政府對于美國的貪婪心知肚明,他們深知一旦將運河交給美國人,那軍隊數日可達的美國根本不會將利益分給羸弱的哥倫比亞政府。

然而,並不死心的美國開始挑動了當地的民族對立,並借助支持民族解放運動的理由出兵登陸巴拿馬地區,促使當地群衆脫離哥倫比亞,建立起了巴拿馬共和國。

在建國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被美軍控制的傀儡政府就和美國簽訂了修建運河的條約,美國人終于如願得到了修建和經營運河的永久壟斷權,而且還獲得了對運河區的永久使用、占領和控制權。

理所當然的,在美軍的控制下,傀儡政府簽訂的協議自然無法爲當地民衆爭取什麽利益,美國政府以1000萬美元和後續每年25萬美元的租金的代價就得到了這條黃金水道。

在1915年正式通航後,巴拿馬運河很快就成了國際通航水道,時至今日,世界海洋貿易中大約5%的貿易總量都要經過這條水道。

然而,這條黃金水道卻和沿線的巴拿馬人民沒有什麽關系,整個運河區都在美軍的控制之下,普通的巴拿馬人甚至根本不允許進入,這裏俨然成了巴拿馬的“國中之國”。

在運河建成後,美國從中攫取了大量經濟利益,但對于巴拿馬人民的經濟補償卻少的可憐,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巴拿馬人民對于美國的貪婪行爲開始愈發感到不滿。

爲了維持巴拿馬政府的運作,美國雖然在利益分配上做出了一些讓步,但是他們挑選的傀儡政府可謂腐敗叢生,原本就十分稀少的利益在經過他們的盤剝之後更是所剩無幾。

巴拿馬的抗爭

而伴隨著上世紀六十年代民族運動的興起,巴拿馬人民與美國政府間矛盾不斷加劇,當地民衆收回運河的呼聲越來越大。

然而美國自認爲自己對運河區的占領完全合法,因此拒絕做出任何讓步,于是美巴之間的沖突和矛盾不斷激化。

而就在1968年,巴拿馬的英雄出現了——托裏霍斯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腐敗的傀儡政府,建立起了自己的軍政府。

最初聽到這一消息的美國十分喜悅,因爲這位軍政府的領袖曾經在美國軍校讀書,政治立場天然親近美國,可接下來的一幕卻讓他們十分惱火。

托裏霍斯在國內壓制巴拿馬人民對美軍的不滿,避免他們向極端民族組織演變,但在外交上他卻毫不退讓,還在向美國提出自己對運河的主權要求的同時,公開表現自己對蘇聯的親近。

面對巴拿馬倒向蘇聯的威脅,美國低頭了,他們在1977年和巴拿馬政府簽署了一項新條約,承諾將在1999年的最後一天將運河的主權歸還給巴拿馬。

不過美國人並沒有放過這位領袖,1981年7月,托裏霍斯在進行軍事視察時因爲飛機失事而不幸遇難。後來,在多位相關人士的回憶錄中,都承認自己接受了美國資助,參與了這場對托裏霍斯的刺殺。

然而,讓美國人更加破防的事情出現了,他們眼中曾經的腐敗分子,甚至接受美國資助對托裏霍斯下手的諾列加在成爲巴拿馬的軍政府領袖後,居然對美國翻臉了。

在1983年,諾列加向美國繼續重申了1977年簽署的巴美條約,要求美軍在1999年前撤走,恢複巴拿馬在運河區的主權。

爲了避免在國際上陷入被動,美國于1986年開始對諾列加發動輿論攻勢,他們大肆宣傳諾列加本人參與販毒走私活動,還宣稱他犯下了謀殺政敵和大選舞弊等多項罪名。

次年,美國國會公開譴責諾列加“破壞人權”,要求巴拿馬政府“解除諾列加職務”,要求這位軍政府領袖“還政于民”,並宣布美國將會停止對巴拿馬的經濟援助。

然而,在美國的多項行動後,他們扶持的親美政府並未取得壓倒性地勝選,根本無法控制巴拿馬的軍政,而號稱勝選的諾列加還再次登上了總統寶位。

1989年12月20日,自稱“聯合國的譴責都不會影響我吃早餐”的裏根總統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下令出兵巴拿馬,迅速擊潰了抵抗勢力,將諾列加逼進了教廷使團的駐地。

面對國際上的指責,這位強硬的美國總統視若無睹,指使美軍在教廷使團外不間斷地播放廣播,指責諾列加爲“大獨裁者”,並號稱他的統治損害了巴拿馬的人權。

在幾天後,終于難以忍耐噪音汙染的諾列加走出使館宣布投降,這位巴拿馬的總統遭到了美國的審判和監禁。

盡管裏根總統的態度十分強硬,甚至強迫巴拿馬政府解散了自己的國防軍,但是在傀儡政府倒台後,後續的曆任巴拿馬領導人都不肯放棄托裏霍斯時代簽署的歸還運河條約。

1999年,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美國移交了巴拿馬運河的管理權,巴拿馬政府終于收回了自己的國家主權。

巴拿馬“囂張”的原因

不可否認的是,巴拿馬可以收回運河主權很大程度上依賴了外部環境,但作爲一個小國卻能抓住機遇,在和大國的外交博弈中收回自己的領土主權,是十分不容易的。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上民族獨立運動興起,國際上普遍對于巴拿馬這樣的國家抱有同情,但是如果沒有托裏霍斯這樣一位正直、清廉,一心爲公的領導人,巴拿馬也不可能抓住這樣時代機遇。

而托裏霍斯可以簽署收回運河的條約,也離不開當時美國卡特總統的溫和政策,因爲托裏霍斯的有效控制,雙方並沒有出現極端行爲,而是得以在談判桌上通過外交手段達成共識。

而作爲托裏霍斯的接班人,諾列加等巴拿馬領導人雖然自身存在各種問題,但對運河問題卻始終沒有放棄,堅持要求美國履行當初簽訂的條約,才得以讓美國在國際外交的壓力下被迫歸還了運河。

因爲諾列加時期美國的殘暴行爲,讓巴拿馬在國際上得到了很多國家的同情,如今的巴拿馬已經在拉丁美洲甚至世界上都取得了不錯的外交成果。

如今,巴拿馬更是將12月20日設爲國家的哀悼日,紀念當年國家遭到美國入侵的曆史,並強制要求所有學校舉行活動,宣傳美國入侵巴拿馬的曆史事實。

然而在巴拿馬接手運河後,運河的“過路費”迅速提升,在短短的二十多年裏就出現了14次漲價,在去年甚至出現了運河的平均使用費用接近450萬美元的高價,導致很多船舶根本無法承擔。

雖然巴拿馬運河需要不菲的維護費用,但是這樣的天價“過路費”還是招致了很多國家的不滿,然而在國際外交上有所倚靠的巴拿馬卻顯得有些有恃無恐。

結語

不過,當年國際社會對于巴拿馬的聲援是因爲對美國的霸道行徑積累了很多怨恨,而如今巴拿馬對于運河的竭澤而漁,也同樣可能導致自己在國際上重新走到孤立無援的地步。

而一旦到了那時,不知道巴拿馬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巴拿馬運河》

環球網——《太堵!巴拿馬運河又辦“插隊拍賣會”,船只競標“優先通行權”》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3847867396763972&wfr=spider&for=pc

國際船舶網——《3000萬元!巴拿馬運河史上最貴“過路費”紀錄再刷新》

http://wap.eworldship.com/index.php/eworldship/news/article?id=197848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