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小說《慶余年》最後會變成後宮文?

燭火入寒秋 2024-04-03 14:36:17

貓膩是一個習慣打著紅旗反紅旗的網絡作家。就拿慶余年來說,書中一直提及平權、平等、自由的理念,但是範閑自己就享受著全世界最優渥的條件和特權,同時並不覺得這是不對的。他所謂的平權平等和自由,只包括了他自己所圈定範圍內的人,比如父母、姐妹、好友兄弟,其他人並不在內。因此他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著奴仆的服務,享受著特權階級的好處,同時喊出自由平等的口號。就和兩千年前的雅典,公民之間自由平等,如果我們之間不平等,那是因爲你不是公民。其實雅典都比範閑更進步一些,起碼公民的範圍,遠比小範大人要廣的多。

這種思想在貓膩的小說中隨處可見,大火的將夜,作者極力試圖將甯缺的故事,塑造成一個市井小人物崛起的傳奇,甚至在甯缺和唐王對話中說:“世人都以爲我是將軍的兒子,可我爲什麽不能是門房的兒子?”以此對比來深刻凸顯主體。然而,即使是將軍的兒子,甯缺的第一重身份,也是最重要的身份,還是書院二層樓的弟子,其次是神符師的弟子。在甯缺自己承認以上身份標簽,並心安理得的享受著這些身份帶來的便利與特權的基礎上,去嘲諷大家對他另一個無關緊要的身份貼標簽的做法,難道作者不覺得很諷刺?

曾在龍空上看過對貓膩的解讀,認爲貓膩精神上是一個小資産階級,我認爲他還是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看貓膩的小說,如果反著看,會看的更透徹,主角的種種行爲,也更具說服力。如果主角嘴上一直說深情,那他多半就濫情;如果主角說自由,那他多半是只關注自己的自由;如果主角說道義,那多半只承認他自己的道義。

貓膩的小說確實吸引人,但是小說中蘊藏的價值觀,就不值得進一步深究了。因爲,作者本身的價值觀,就是經不起深究的。

0 阅读:17

燭火入寒秋

簡介:花開花落花無情,醉生醉死醉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