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注解》之周本紀26

均是天涯淪落人 2024-04-17 15:05:25

四十八年,顯王崩,子慎靓王定立。慎靓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顯王在位四十八年的時候,逝世了,他的兒子慎靓王定繼承了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慎靓王繼位六年後逝世了,他的兒子赧王延繼承了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史記注解》之周本紀25

赧王統治的時候,周部落分爲了東、西兩部分,赧王將都城遷徙到了西周。

西周武公之共太子死,有五庶子,毋適立。司馬翦謂楚王曰:“不如以地資公子咎,爲請太子。”左成曰:“不可。周不聽,是公之知困而交疏于周也。不如請周君熟欲立,以微告翦,翦請令楚資之以地。”果令公子咎爲太子。

西周的太子武公共去世,有五個庶出的兒子,沒有確定合適的繼承人,司馬翦對楚王說不如進獻土地幫助公子咎,請周王立他爲太子。

左成說這樣不可以,周王如果不聽,那麽您必然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周王也會疏遠你,不如請周公仔細考慮,確定之後用暗示的方法告訴翦,翦在請楚獻上土地,幫助公子咎,果然公子咎被立爲了太子。

八年,秦攻宜陽,楚救之。而楚以周爲秦故,將伐之。蘇代爲周說楚王曰:“何以周爲秦之禍也?言周之爲秦甚于楚,欲令周入秦也,故謂‘周秦’也。周知其不可解,必入于秦,此爲秦取周之精者也。爲王者計,周之秦因善之,不于秦亦言善之,以疏之于秦。周絕于秦,必入于郢矣。”

赧王八年,秦出兵攻打宜陽,楚出兵救援,楚部落因爲周部落幫助秦,將要出兵討伐他,蘇代作爲周部落的使者前來遊說楚王說,你爲什麽要將周幫助秦當作一種災禍呢?

說周幫助秦勝過周幫助楚,想要讓周部落並入秦部落,所以才說周秦。

周王知道這件事沒辦法解釋後,必然會並入秦,這就是在幫助秦部落收入周部落啊,爲了大王你考慮,周幫助秦您應該善待他,不幫助秦部落,您也應該善待他,這樣就可以讓周疏遠秦,周如果和秦斷絕了關系,必然會並入楚的。

秦借道兩周之間,將以伐韓。周恐借之畏于韓,不借畏于秦。史厭謂周君曰:“何不令人謂韓公叔曰:‘秦之敢絕周而伐韓者,信東周也。公何不與周地,發質使之楚?秦必疑楚,不信周,是韓不伐也。’又謂秦曰:‘韓強與周地,將以疑周于秦也。周不敢不受。’秦必無辭而令周不受,是受地于韓而聽于秦。”

秦部落想要借兩周之間的道路去攻打韓部落,周擔心借給秦道路,韓王生氣,不借又擔心秦王生氣。

史厭對周王說爲什麽不派使者對韓公叔說,秦之所以敢借道出兵攻打韓部落,是因爲相應了東周的話,你爲什麽不給西周土地,然後派使者去楚部落呢?這樣秦王必然會懷疑楚王,不相信周,因此也就不會攻打韓部落。

在派使者對秦王說韓部落強行給我一些土地,就是爲了讓秦懷疑周部落,周弱不敢不接受,秦王必然沒有理由讓周拒絕韓部落的土地,這樣即得到了韓部落的土地,也沒有拒絕秦部落的請求。

對于個人而言,能力不足的時候必然會遇到進退兩難的局面,在這樣的環境中個人必須要冷靜思考策略,更好的去保全自己。

對于企業而言,從小發展到大是需要時間的,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困難的處境,因此積極去面對,尋找更好的策略可以更好的幫助自己走出困境,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