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産能格局變化中國大陸將成全球最大芯片生産國

太平洋科技 2024-05-16 19:46:10

太平洋科技資訊】近日,半導體研究機構Knometa Research發布了截至2023年末的半導體生産能力報告,並對其未來進行了預測。報告顯示,全球半導體産能的份額分布發生了顯著變化,中國大陸的産能份額預計將逐步增加,並在未來幾年內成爲全球最大的芯片生産國。

首先,報告顯示了截至2023年末按國家/地區劃分的半導體生産能力。其中,韓國、中國台灣、中國大陸、日本、美國和歐洲的産能份額分別爲22.2%、22.0%、19.1%、13.4%、11.2%和4.8%。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的産能份額在過去幾年中一直穩步增長,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繼續增加。

另一方面,日本的産能份額預計將從2023年的13.4%下降到2026年的12.9%。這一趨勢反映了全球半導體産能格局的變化,中國大陸的崛起正在改變原有的市場份額分布。

自疫情以來,世界各地新晶圓廠的建設迅速增加。許多國家/地區正在提供補貼以吸引半導體制造到本地,以解決疫情期間暴露的供應鏈問題,這一舉措預計將持續下去。Knometa報告預測,到2026年,IC晶圓廠産能將以7.1%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速度增長。

在全球範圍內,每個半導體産區都在建設新工廠,中國大陸也不例外。盡管以美國爲中心的半導體法規試圖限制中國大陸企業開發和引進尖端工藝,但中國大陸仍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增加晶圓産能,重點關注傳統或成熟工藝。

據Knometa預測,中國大陸將擁有全球最大的IC晶圓産能,超過韓國和中國台灣。這一變化將對全球半導體産業格局産生深遠影響,預計到2026年,中國大陸的芯片産能將位居全球第一。

此外,報告還指出,大多數在中國大陸設有晶圓廠的外資公司,如三星電子、SK海力士、台積電和聯電等,都獲得了在華半導體限制的部分寬限期。這些公司在中國大陸的産能份額較大,其中包括一些中國大陸本土企業,如力積電(通過中國大陸子公司晶合集成)、德州儀器、AOS(阿爾法和歐米伽半導體)和Diodes等公司。這些公司在未來幾年內預計將繼續增加産能。

目前,中國大陸在全球晶圓生産份額約爲19%,其中來自中國大陸企業的份額僅爲11%。然而,根據Knometa的預測,到2025年,中國大陸的産能份額將幾乎與主要國家/地區持平,並有望在2026年成爲全球第一大芯片生産國。

全球半導體産能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大陸在全球芯片生産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隨著新晶圓廠的建設和本土企業的崛起,中國大陸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成爲全球最大的芯片生産國。這將對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和全球半導體産業格局産生深遠影響。

2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