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名表不好賣了,銷量下降超40%,會和郵票茅台一樣走下神壇嗎

照理拍案 2024-05-14 10:49:34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們逐漸成長成爲了世界工廠和基建狂魔,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個外號叫“發達國家粉碎機”,幾乎所有先由發達國家研發出來的工業産品,慢慢的都被我們習得了其中的精髓,然後把他們的價格打下來變成白菜價了。大家看看今天的我國市場上不管是紡織品還是家電電腦手機,包括汽車輪船甚至未來的飛機,統統都會是我國建造的,而且價格特別特別低,其實我們這樣的一個成就搞得歐洲人都懵了。

前一陣子歐洲那面還說中國電動車太多了,中國電動車在搞傾銷,他們要做反傾銷的調查,美國那面也配合說中國産能過剩,搞得別的國家企業都破産了。什麽叫傾銷呢?傾銷大概的意思就是這個東西明明應當賣100塊錢,我偏要在你的市場賣50,低于成本銷售以便搶占市場,那麽歐洲指責中國電動車傾銷,它的意思應當是中國電動車在低于成本價銷售。

可是與此同時歐洲最近又爆出一個新聞,就是歐洲很多媒體指責中國廠商心太黑了,他們在國內市場出售的電動車的價格大概只有在歐洲市場出售的二分之一,憑什麽中國廠商要在歐洲高價賣車呢?這個新聞都給我們整蒙了,歐洲到底覺得我們是在高價賣車還是在低價賣車?你爲什麽一方面指責我們傾銷,另一方面又指責我們高價賣給你車呢?

其實連德國大衆自己都不得不承認,他們在歐洲市場售賣同款車的價格,是中國市場的幾倍之多,爲什麽?不就是因爲我們産能發達嗎,所以這根本沒有什麽産能過剩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的工業發達導致今天全球工業品的價格窪地就在我國。所以我們經常講什麽叫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就是這個國家的老百姓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到全球最好的産品,這個才叫發達國家。

而像日韓那樣表面上收入很高,但是吃個大白菜吃個大米價格都是中國的幾倍,甚至十幾倍之多,這個能叫發達國家嗎?而且近10年以來,大家有沒有感覺到新一代的中國消費者早就習慣了平視西方甚至俯視西方,不光這些工業産品還有很多知名品牌在華都紛紛遭遇滑鐵盧,比如說服裝領域,阿迪耐克明顯已經賣不過國産品牌了,別的領域更是這樣,進口貨的光環正在逐漸褪去。

而中國老百姓越來越愛買中國國産品牌的物品了,當然有人說實際上還有一個領域,中國商品還沒攻下來,什麽領域呢?奢侈品領域,比如說同樣一款包國産的賣200,LV的賣2萬,但是還是有大把的消費者偏要去買那幾萬的奢侈品。尤其是這一陣子日元暴跌還真是有大把的中國人跑到日本去搶那個便宜,但問題是奢侈品們的日子真的好過嗎,會不會有朝一日它們也會被中國品牌取代或者被市場淘汰呢?我們先不說包,我們先說男人最喜歡的腕表吧,誰都沒想到瑞士名表的天有一天也會變嗎?

根據瑞士鍾表行業聯合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3月份,瑞士手表出口額同比下跌16%,瑞士手表出貨量更是下跌了25%,但是這並不代表著瑞士名表在全球市場都遭遇滑鐵盧,而是中國市場越來越不喜歡瑞士名表了。看3月份的細分數據,美國市場作爲瑞士手表最大的出口市場,出口額只下跌了6.5%,但是作爲第二大市場的中國內地和第三大市場的中國香港,出口額分別暴跌了42%和44%。

而在此前的2月份,瑞士對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出口額也分別下滑了25.4%和19%,這可是非常慘烈的數字,一下子這個市場簡直是腰斬了一樣,爲什麽會這樣?說實話這個市場上還有誰在買高級腕表呢?作爲一個現代人,我們爲什麽需要表呢?有人說當然是爲了看時間了,畢竟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金錢。

可是步入到現代社會之後,我們隨時隨地可以掃一眼手機,就能了解到現在是幾時幾刻,而且你那個瑞士機械表就算做工再精良,有多少代的傳承,有多少個匠人手工打磨,但是那個機械表的精確度能和電子相比嗎?完全沒法比,所以今天任何一個花高價買腕表的人,他的目的就是爲了看時間嗎?當然不是了,那真是一點意義都沒有,大部分人是把腕表當做一個奢侈品,當做一個身份的象征來佩戴的,所謂窮玩車富玩表,瑞士的鍾表業在過往幾百年的時間裏也不斷的給全世界的消費者洗腦。

其實就像鑽石一樣,我們以前講鑽石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市場地位,不就是鑽石商人的精心營銷策劃的結果嗎?他們把鑽石和愛情相連,讓鑽石成爲婚姻的必選物件,而且他們還要炒作鑽石的稀缺,他們還要聯手控制鑽石的生産,保證鑽石每一年批發價格都在逐步提升,最終打造了這樣一個鑽石神話。甚至當人造鑽石實際上在外觀上和天然鑽石已經沒有任何區分之後,鑽石商人還要跟你講我們天然鑽石還多多少少有一點瑕疵,這一點瑕疵代表著它是自然的,所以它價格更高。

大家想想,這個話語多麽熟悉,當我們告訴別人說手機上的鍾表或者說我們的一塊幾十塊錢就能買來的電子表是無比精確的時候,鍾表商人會告訴你說,我們這個機械表價值可貴就可貴在它不夠准確,相比于鑽石,說實話腕表恐怕是一個更大的商業營銷的成果。本來如果只是爲了看時間,何必花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過去這些年鍾表商人們精心營造了一個神話,那就是男性戴腕表能夠彰顯他的身份,腕表是可以傳承的,腕表是可以增值的,甚至勞力士每一年都要在固定時刻調漲它的零售價格,以便維持它高高在上的地位,讓很多人趨之若鹜,讓廣大的消費者真覺得說我要彰顯出自己的地位,我就必須買一塊腕表。

尤其是對于男性來講和女性還不太一樣,普通男性不大可能像女性那樣戴手鏈戴項鏈甚至戴腳鏈,用各種各樣的裝飾來彰顯自己身份的不同。對于男性來講,最能低調彰顯身份的恐怕就是腕表了,所以過去這幾十年以來瑞士表界在我國是大發橫財,各種各樣的專賣店建了幾百所上千所,而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瑞士鍾表界在我國早就賺得盆滿缽滿了,然而這一切似乎也到了要變化的時刻了,因爲新一代的年輕人似乎對腕表是不感興趣。

就像我們以往節目說的那樣,有很多曾經被消費者追捧的商品,現在統統都跌落神壇了,一種商品如果不能取得年輕人的喜愛的話,那麽注定它的市場是會逐漸收窄的。比如說,曾經紅極一時的君子蘭、紅木家具、郵票甚至茅台,這些商品在過往幾十年間價格越漲越高,甚至有一大批收藏愛好者,但是你産品價格不斷攀升,有一個基本要求那就是要有足夠的接盤俠。

以郵票市場爲例,上世紀90年代來到巅峰,很多郵票價格越炒越高,可是今天咱們發現,很多年輕人根本對集郵是嗤之以鼻的,我們根本就不寫信了,日常生活也見不到郵票,又何必去集郵呢?所以郵政總局每一年發行的那個郵票年冊已經連續多年破發了,沒有接盤俠,這個價格怎麽上得去?奢侈品表也存在這個問題,奢侈品表銷售者經常會跟你講,說一個表可以傳承很多代,而且你買表是資産保值增值的一個渠道,他還特別跟你解釋,說你看看勞力士每年價格都在漲,10年前的一款表賣6萬,現在新表要賣10萬,但拜托那是新表的價格,那是廠商刻意營造的價格,而作爲二手表說實話,90%以上的二手奢侈品表,它的每一年價格都是在下跌的,畢竟它就是一個工業制成品而已。

理論上講人家想造多少就能造出多少來,那這個二手品它有什麽價格可言呢?尤其是新一代年輕人包括大把的年輕富豪,實際上對腕表沒有太多的興趣,我們甯願去買一塊可以測血壓測血糖測心率的多功能腕表,也沒有必要把錢花在這種奢侈品上吧,對很多人來講,如果只爲看個時間就帶塊手表,這不是一種累贅嗎?所以隨著接盤俠的減少,一方面新表銷售會慢慢的步入慘淡,另一方面二手表沒有了接盤俠,二手表市場價格崩盤,也會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我買表的意義是什麽呢?

在奢侈品腕表這個領域,確實我們很難誕生出強大的國産廠家,畢竟奢侈品是需要傳承的,可是有沒有另外一種可能呢?那就是喜愛奢侈品腕表的人越來越少,新一代年輕人的消費習慣越來越務實,我們沒有必要用一塊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表,來彰顯我的消費品位和階層。也就是說我們未必會誕生出國産的奢侈品腕表廠家,但是喜愛奢侈品腕表這個市場有沒有可能就像集郵市場一樣,甚至像茅台市場一樣慢慢萎縮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