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壇風雲再起?英前首相會見特朗普,拜登奧巴馬或“坐立難安”

志宏教授 2024-04-15 01:48:56

隨著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持續推進,希拉裏、奧巴馬等人相繼重出江湖爲拜登競選造勢,共和黨不斷推動對拜登的彈劾進程,美兩黨間的爭鬥正日趨白熱化。

然而,正當美政壇持續動蕩之際,一則或令拜登、奧巴馬等人“坐立難安”的消息傳來了。

9日,英國外交大臣、前首相卡梅倫到訪了美國,計劃前往華盛頓與白宮要員與美國國會領導人舉行會談。

據悉,這次卡梅倫訪問美國的主要任務,除了就美英一系列合作展開討論之外,還包括說服美國追加援烏資金和維持中東地區的穩定等議題。

不過,在前往華盛頓之前,卡梅倫改道先去了佛羅裏達州,拜訪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

9日晚,卡梅倫與特朗普在佛州海湖莊園進行了會見,並討論了包括俄烏沖突、巴以沖突以及北約未來等話題。

而這,也是特朗普自2020年卸任總統一職以來,首次與英國高級別官員會面。

目前,尚不清楚二人談話的內容。

但對于此次會面,英媒披露,卡梅倫希望這次與特朗普會談能“富有成效”,並希望特朗普能了解美國在國防開支上的投入,同時強調美英關系的“廣度和強度”。

卡梅倫

如此一來,情況就有意思了。

一方面,卡梅倫訪美,不先去見拜登和拜登政府官員,反而先去見了特朗普,這一舉動本就很不符合常理,引發各界廣泛關注的同時,也一度被美國民衆視作“輕視或不尊重拜登”的體現之一。

另一方面,特朗普如今並非美國總統,也不是美國政府要員,卡梅倫提前與特朗普談論包括俄烏沖突、巴以沖突在內的重要議題,並且希望能與特朗普的會談“富有成效”,這不禁讓人懷疑——在英國眼裏,究竟特朗普和拜登誰才是美國總統?

然而,對于外界的質疑,英國外交部發表聲明稱,英國大臣與夥伴國反對黨候選人會見是一種“標准做法”,是常規國際交往的一部分。

至于英國外交部的解釋,能否令外界信服,以及是否能說服拜登政府和民主黨,目前還有待商榷。

此外,不可忽視的是,在對外政策上,特朗普與拜登存在不小的分歧。

例如,在援烏問題上,特朗普表示,如果他贏得2024年美國大選,就將削減援烏開支,並且更願意通過推動俄烏談判來解決沖突。

在這之前,特朗普還曾揚言,如果他贏得大選,就有把握在“24小時內平息俄烏沖突”。

並且,特朗普對于援烏問題上的主張,也得到了不少共和黨人士的支持,他們認爲,爲美國邊境安全提供額外資金比援烏克蘭“更加重要”。

如此一來,卡梅倫訪美期間率先會見特朗普這一舉動背後,不僅體現了美國內部對援烏問題的巨大分歧,還表明特朗普及其黨內支持者的態度,或許才是英國說服美國加大援烏力度的關鍵。

此外,除了援烏問題,特朗普對北約的態度也一度引發歐洲關注,例如,特朗普曾暗示如果他再次參選,就將“讓美國退出北約”,以及發表過“拒絕向那些沒有支付足夠軍費的北約成員國提供保護”的爭議言論。

而對英國來說,在“脫歐”之後,目前在安全方面主要依靠的組織就是北約,再加上英國與俄羅斯的關系持續惡化,這令英國不得不開始擔憂——如果特朗普真贏得了大選,美國退出北約或者“北約解散”後,英國該何去何從?

可見,雖然特朗普還沒有贏得大選,但卻已經令歐洲高度重視,甚至是不寒而栗了。

對此,且談3點粗淺看法吧。

1,特朗普卷土重來,的確令歐洲坐立難安,尤其是在特朗普勢頭漸猛,民調支持率與拜登不相上下的情況下,英法德等國不得不爲“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宮”而做准備。

畢竟,特朗普與拜登的對外政策的確差距不小,若其上台後,將一切都“推倒重來”,那英法德等國很可能被打一個措手不及。因此,與其到時候手忙腳亂,倒不如現在及時做准備。

2,卡梅倫訪美率先見特朗普,這無疑搶了拜登的風頭,更將凸顯拜登進入“後總統時代”的情況。

畢竟,隨著美國大選推進,拜登的總統形象受到影響將成爲一種必然,而歐洲政要也開始更多關注特朗普的態度和立場,無疑再次對拜登的總統形象造成打擊。

當然了,這一切還是與特朗普如今的參選實力相挂鈎。舉個例子來說,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拜登實力尚未凸顯時,何曾看到歐洲政要主動拜訪拜登?

3,特朗普風頭漸盛,很可能引發拜登政府與民主黨人的進一步施壓和針對,尤其是在特朗普深陷重重司法糾紛的情況下,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參選之路就此劃上句號。

因此,爲了針對特朗普,民主黨勢必會發起更猛烈的攻勢,美政壇也將迎來更激烈的動蕩。接下來,且看局面會如何發展吧。

0 阅读:9

志宏教授

簡介: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