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來了,要跟嗎?

評點經濟 2024-04-25 22:04:36

(藍的令人發指的紅海—平姐姐攝)

今日上證指數低點與高點相比昨日均有所擡高,顯示多頭力量略占上風。而板塊方面,受到國外公司開源基因編輯技術的消息影響,今日創新藥類基金、尤其是可以投資港股的創新藥類基金開始大出風頭,集體上漲超過2%。

問題是,這樣的題材普通小散能跟嗎?

從當前醫藥類板塊的整體情況來看,往好裏說,就是估值相當低了,但是往壞裏說,就是近四、五年來一直跌跌不休,不知道要跌到何處是盡頭。粗略統計一下,可以投資港股創新藥的基金,不論成立的時間或早或晚,均已經跌破了一元的發行價,而且淨值的高低,基本與成立的時間成反比,即成立的時間越長,淨值越低,尤其是單純投資港股的,跌幅更大,目前淨值最低的此類基金,淨值已經跌到0.37元了(昨日收盤數據)。

目前場內基金中,單位淨值跌破0.4元的基金基本上就是醫藥類基金。上一次跌破0.4元淨值的基金則是教育ETF,當時教培行業受到嚴重沖擊,可投資港股的教育類指數基金一路下跌,最低跌到0.284元,並且連續兩天收盤價低于0.3元,之後才隨著俞敏洪校長的新東方成功轉型直播帶貨才開始逐漸走強。

如果教育類ETF的經驗可以借鑒的話,那麽當下醫藥類,尤其是創新醫藥類的走勢個人判斷仍未到底。

畢竟當時政策出台前,教育基金投資的整個産業都還是盈利的,只不過預期大幅變差。更何況教育在國內一直屬于家長們永不肯放棄的剛需,其需求基礎是相當牢靠的。而當下醫藥行業,尤其是創新藥企業,尤其是在香港上市的創新藥企業,盈利前景是極難判斷的。國內的醫藥行業,受制于醫保的集采,利潤大幅下降,可投資創新方面的資金堪憂,因此創新藥的客戶需求大多來自海外市場。而海外市場受到中美關系的影響,對創新藥類企業的制裁文件正在路上,因此不論是從國內還是國外兩個市場來說,盈利基礎都不牢靠。更不要說,香港交易所爲了支持所謂的科創企業,對醫藥類公司,尤其是創新藥公司網開一面,基本上近年來上市的一批醫藥類創新企業,從來都不知道淨利潤爲正是啥滋味呢!

此外,醫藥類企業的人才相對新東方的老師來說,可以說是專業面更窄、因而轉型更加困難的人才。畢竟當老師的,我們大家都見識過了馬雲與俞敏洪的口才,所以再來一個董宇輝也是具有較高概率的,但是如果你要一個整天在實驗室與各種實驗結果與數據打交道的人去轉型,恐怕就相當不易了。更何況,醫藥類企業是否具有如俞老師那樣堅忍不拔的領導人也很難期待。畢竟如俞老師這樣的企業家,完全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第三,基因編輯技術雖然是開源了,但是這種涉及到很多人倫道德的行業,在國內是否需要特殊牌照才能開展業務,還是一律加以嚴禁還未可知。即政策前景是相當不明朗的。這比當初的教培行業還要不如,因爲不確定性才是投資者的大忌。

第四,國內具有與此相關業務的公司,也就是基因測序公司。據太平洋證券的研究報告稱,在基因編輯方面,我們的公司大多均處于比較早期的階段。這意味著想要在技術上達到要求,並能夠形成商業化、規模化的經營,産生可觀的利潤,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第五,就單單從淨值的表現來看,現在創新類醫藥基金的淨值還沒有跌到0.3元以下。雖然兩類不同行業的基金,單單比較淨值似乎並不科學,但是從前景同樣不妙的情況來說,教育板塊下跌幅度超過70%,創新藥面臨著國內外雙重壓力,加上此前創新藥的估值虛高太多,下跌個70%,從理論上來說,是更加應當的。

所以,對創新藥的這波反彈,還是看看就好了。當然如果你認爲自己就是一個短線交易高手,那就不需要上述這些基本面分析,自己按照自己的套路去參與炒作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畢竟當下的A股市場,經常是依靠講故事就可以炒個天翻地覆的市場。

0 阅读:9

評點經濟

簡介:評點經濟就是基金點評,爲讀者尋找合適的基金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