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海軍爲啥只要做題家因爲海軍實戰真的玩不起

千年論戰 2024-05-12 17:45:59

農業思維的人往往推崇所謂的實戰,什麽某某大國海外實戰20多年,什麽中東小霸王實戰多,東方大國不實戰戰力差,土匪天天實戰戰力強都是他們挂在嘴邊的話。一個他們不知道的事實就是工業時代後,各國海軍就喜歡征召頂級做題家,而不是所謂的實戰派,海軍做題家們掌控的主力艦真沒打過多少實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日本江田島軍校是做題家的天堂,他的畢業生有1/5的機會當將軍,日本海軍提拔人才就看吊床號和考核成績,做題家就能首先得到提拔。而後這些做題家就按照成績的不同,操控不同的軍艦,他們最好的戰艦往往沒打過多少實戰。比如日本戰列艦的驕傲長門號,它就沒怎麽進行過實戰。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期間,動用最大噸位的軍艦是“加賀號”航母。加賀號原本可只是日本的戰列巡洋艦,噸位遠不如長門號。大和號、武藏號更是建成後長期參加實戰,以至于大和號得到了大和旅館的外號。

日本人這麽做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主力艦尤其是戰列艦艦隊使用成本太高,平常哪怕是演習都讓它們的腰包很緊張,只給給最優秀的做題家。一戰前,英國人發明了無畏艦,在和德國親戚的海上競爭中,大英帝國一口氣建造了34艘無畏艦。英國的聖文森特級無畏艦,全速航行時一天消耗360噸無煙煤,它要是全年出海180天,一年就要消耗煤炭6萬4800噸。聖文森特級的噸位和火力都只有長門號的一半,長門號的消耗可想而是。

整個大英帝國海軍34艘戰列艦全部開動,一年需要煤炭近200萬噸,這些軍艦就算送給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的蘇丹也會直呼用不起。因爲1920年土耳其本土的煤炭産量只是52萬9000噸,到1930年代土耳其的煤炭産量才剛剛超過百萬噸。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其他地方煤炭産量也不高,2020年中東所有煤礦一共才産出了210萬噸煤。長門號誕生的1920年,日本煤炭産量已經達到了2924萬噸,日本雖然用的起戰列艦艦隊,但手裏也不富裕。

就算是戰列艦換了燃料,日本海軍依舊用不起。大和號在每小時18節省油模式下,每百公裏需要43噸油料,它在經濟模式下航行24小時就要消耗344噸燃油。大和號全年開動100天,日本海軍就要消耗3萬多噸燃料(這還是經濟算法,全速開動耗油更大)。

大和、武藏兩個油老虎一年就要消耗掉七、八萬噸位的燃料,日本海軍一共建造了足足12艘戰列艦(金剛級4艘,長門級兩艘,大和級兩艘,扶桑和伊勢級各兩艘),一年需要的燃料至少是幾十萬噸。可日本1937年全年的石油産量不過是35萬3000噸,日本需要進口海量的石油産品才能開動自己的軍艦。截止到1941年日本海軍花掉了海量外彙才夠買了360萬噸燃油、49萬噸航空燃料和一百四十萬噸原油。

在抗戰初期,日本海軍自然就舍不得出動長門號等油老虎,只派出了相對省油的軍艦到中國作戰。隨著戰爭擴大,美國切斷了日本的油料供應,日本海軍就只能拼死一搏,用招惹更強大敵人的方式,解決自己的油料問題。但結果卻是打得實戰越多,消耗越大,僅僅是中途島、馬裏亞納和萊特灣三場大戰,日本海軍就消耗了一百萬噸燃油。如果不是爲了生存,日本海軍還真舍不得讓主力艦參與過多的實戰(它們只想再打一次完美的對馬海戰)。

大和號等軍艦實戰少,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炮彈少。整個抗戰期間,日本兵工廠加班加點,口徑超過200毫米的大口徑炮彈總共生産了1萬發,日本海軍12艘戰列艦就有114門口徑超過356毫米的巨炮。這一萬發重型炮彈還不都是海軍的,日本陸軍還有45年式240榴彈炮80門、96式240榴彈炮2門、90式240列車炮1門、7年式305榴彈炮30門、410榴彈炮1門,日軍馬鹿的重炮不多不少也是114門(這絕對是故意的),它們至少也分掉了一半的重炮炮彈。再加上海軍的戰列巡洋艦也要分掉不少炮彈,日本戰列艦一門主炮能分掉一個基數的炮彈都很不容易。

日本戰列艦艦隊是全國國民砸鍋賣鐵、販毒賣身才拼湊出來的,它們使用成本高,炮彈數量少,如果進行主力決戰甚至會在一個下午輸得幹幹淨淨。日本海軍就沒辦法讓它們通過所謂的實戰練兵,只能通過選拔做題家的方式給它們配備軍官。在日俄戰爭中,集中了全體國民一年半收入豪賭的日本軍方賭贏了,海軍的做題家們成了國民英雄,“坂上之雲”成了日本的國民記憶。于是日本的做題家們在二戰開始了新的豪賭……

日本做題家的冒險失敗了,但其他海軍強國也一樣喜歡海選做題家挑選軍官。即便是某個超級大國,它所謂的海軍實戰也不過是欺負中小國家十萬噸左右的海軍,二戰後百萬噸的對手它還真沒實戰過。

0 阅读:18

千年論戰

簡介:談古論今,說千年戰爭,預測戰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