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劉備與公孫瓒關系很好,劉備爲何會背棄公孫瓒投靠陶謙?

一國之君中國曆史 2024-04-18 11:03:17

《三國志 先主傳》: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绶系其頸著馬枊,棄官亡命。頃之,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毌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爲下密丞。複去官。後爲高唐尉,遷爲令。爲賊所破,往奔中郎將公孫瓒,瓒表爲別部司馬,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

劉備早年的經曆比較曲折,顛沛流離,四處投靠。

黃巾起義期間,劉備依靠商人的資助,拉了一支部隊打擊黃巾軍,劉備帶領自己的部衆跟隨校尉鄒靖討伐黃巾軍,因功被任命爲安喜縣縣尉。

後來朝廷發文要免除部分因軍功擔任官職的人,並派督郵四處巡視,劉備想求見督郵,但督郵不見他,劉備氣不過,把督郵綁起來打了一頓,然後棄官逃走。

劉備

然後劉備碰了都尉毋丘毅,毋丘毅受大將軍何進的命令到丹陽募兵,劉備與其同行,在下邳遇到賊人,劉備與其力戰,因爲有功被任命爲下密丞。

後來又棄官而去,又擔任高唐尉,又升任爲縣令,黃巾軍攻破了高唐縣,劉備就逃奔到北方投靠了公孫瓒,公孫瓒上表任命劉備爲別部司馬,讓劉備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袁紹。

劉備與公孫瓒曾是同學,共同在盧植手下學習。

此時的公孫瓒官至降虜校尉、中郎將兼領屬國長史,主要是率軍鎮守邊界,與胡人作戰,公孫瓒還是幽州牧劉虞的部將,還不是割據一方的勢力。

《三國志 先主傳》:而瓒深與先主相友。瓒年長,先主以兄事之。

公孫瓒跟劉備關系很好,公孫瓒年紀較長劉備就像對待兄長一樣侍奉他。

公孫瓒

但從公孫瓒對待劉備的態度來說,並不好。

公孫瓒上表朝廷讓劉備擔任別部司馬,劉備投靠公孫瓒時,是有自己的武裝的,別部司馬是有兵權,公孫瓒應該派了一些兵給劉備,但別部司馬沒有地盤。

公孫瓒讓劉備跟隨青州刺史田楷在青州(今山東半島北部)一帶對抗袁紹,劉備因爲作戰有功,被封爲代理平原縣令,後兼平原相。

平原郡是青州下轄郡縣,田楷是青州刺史,劉備是平原相,劉備就是田楷的部將。

從這些經曆來看,公孫瓒並未重視劉備,所謂的別部司馬也不過是安置閑散人員的一個官職,劉備能當上平原相,靠的是戰功。

公孫瓒讓劉備在田楷手下爲將,既沒有讓劉備獨當一面,也沒有讓劉備在自己身邊做事,也說明公孫瓒並不重視劉備。

劉備跟公孫瓒關系並不好

史書上說他倆關系很好,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你以爲他倆是同學,實際上,公孫瓒並沒有把劉備當回事,反之,劉備自然也沒有把公孫瓒當回事。

《三國志 先主傳》:袁紹攻公孫瓒,先主與田楷東屯齊。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楷與先主俱救之。時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既到,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歸謙。

袁紹與公孫瓒開戰時,劉備跟田楷屯駐齊州,曹操因殺父之仇率軍攻打徐州陶謙,陶謙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大概率是在請示公孫瓒之後,與劉備一起救援陶謙。

當時劉備手下有一千多士兵,還有一些胡人騎兵和剛招募的新兵,劉備與田楷到徐州後,陶謙給劉備增兵4000人,劉備就率開了田楷投靠了陶謙。

劉備離開公孫瓒,是得到他同意的

劉備背刺了公孫瓒嗎?

並沒有。

公孫瓒既沒有重用劉備,也沒有讓劉備鎮守一方,只是讓劉備跟隨田楷一起對抗袁紹。

劉備是因爲自己的功勞而升爲平原相的,如果劉備沒有功勞,他就升不了官。

實際上從劉備投靠公孫瓒之後,劉備幾乎就沒跟公孫瓒在一起,從實際上看,劉備就是田楷的部將。

史書也說劉備是離開田楷投靠了陶謙,沒說離開公孫瓒投靠陶謙。

劉備可以投靠公孫瓒,也能投靠陶謙

劉備離開田楷投靠陶謙這件事,肯定是得到公孫瓒的同意的,他倆一起到陶謙那裏,然後劉備留下了,田楷離開了,繼續到青州對抗袁紹。

田楷同意了,公孫瓒大概率也是同意了。

而且公孫瓒對劉備的態度一般,劉備自然對待公孫瓒也是一般。

有句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劉備投靠公孫瓒只是權宜之計,離開公孫瓒同樣也是。

劉備與公孫瓒的關系其實很一般,雖然是同學,史書上也說他倆關系很好,像兄弟一樣,但亂世之中,關系再好又能如何?

劉備來投靠,就隨便安置一下,公孫瓒始終沒有重用過劉備。

劉備即使投靠過公孫瓒,也不會一輩子跟著他

劉備不管投靠誰,都是有自己獨立的武裝,你看劉備後來投靠曹操、袁紹、劉表都一樣。

而且大概率劉備是爲公孫瓒充當雇傭軍,就像後來劉備爲劉表鎮守荊州北境一樣,劉備出賣武力,劉表提供兵員與補給,相互交接利益。

所以,劉備不存在背刺公孫瓒的情況,他投靠或離開公孫瓒都是雙方同意的。

2 阅读:42
评论列表
  • 2024-04-18 18:27

    因爲陶謙大方啊

  • 2024-04-19 15:29

    把劉不群見利忘義,背主求榮洗得如此清新脫俗[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