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發布2024年《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5-16 15:47:36

2023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銳意進取、穩中求進

2024年5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24年《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成果發布會”在京召開。《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No.8(2024)》(以下簡稱“《法院信息化藍皮書》”)總結了2023年人民法院信息化取得的進步,並對全國範圍法院信息化建設進展情況進行了客觀評估。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指出,2023年中國法院信息化建設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緊跟司法工作理念和工作重心的轉變,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努力推動構建圍繞核心業務展開的現代化審執體制機制,以全國法院“一張網”建設爲抓手,提升一體化應用能力和司法質效,在司法大數據支持下提升司法參與社會治理能力,從審判理念、審判機制、審判體系、審判管理等方面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

法院信息化建設以人民爲中心的意識不斷增強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指出,各級法院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隨著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的紮實推進,人工智能、5G網絡、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與法院業務深度融合,不斷提升便民服務水平,給改革創新“賦能”、爲公平正義“提速”。

各級法院在推動法院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積極探索落實以人民爲中心的要求。吉林省延吉法院推動訴訟服務集約化、信息化管理,探索立案清單式管理模式,整合“訴訟+執行+辦公窗口”統一管理,升級導訴台,實現案件查詢、便民服務二合一。甯波海事法院聚焦船舶執行中存在的查找難、監管難、處置難等問題,建設“船舶執行一件事”集成應用,大幅提高執行效率,更加及時充分地實現勝訴當事人權益。山東全省三級法院網絡平台集成整合爲山東法院電子訴訟服務網,打造以山東法院電子訴訟服務網、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山東平台爲主體,訴訟服務公衆號、訴訟通、“愛山東”政務服務App等爲補充的多位一體、一網通辦在線訴訟服務新模式。重慶“雲上共享法庭”用科技賦能庭審,以庭審管理一體化、規範化、標准化爲目標,融合了5G切片網絡技術和安全視頻交換平台,保證了線上訴訟活動的安全性、規範性、嚴肅性。

近年來,各級法院衆多司法信息化應用的研發上線是貫徹以人民爲中心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服務司法爲民的重要方面。

著力構建圍繞核心業務的現代化審執體制機制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各項任務圍繞司法工作核心業務展開,將科技動能精准注入審判執行各個環節,在提升輔助辦案水平的同時彰顯幹警主體地位,推動現代化審執體制機制建設。

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倡導提出全國法院“一張網”建設方案,預期將深度融合訴訟服務、審判管理、人事管理等司法業務信息化支持能力,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國法院一體化應用能力。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推進司法數據中台和數字法院大腦實體化建設,利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攻關形成的共性技術成果,推動數字法院大腦實現實體化、規模化應用,爲司法工作各項業務提供服務支撐,爲信息化轉型升級奠定基礎。數字法院大腦完成與司法大模型深入集成,具備爲法院用戶提供智能檢索、智能交互和智能推薦能力。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指出,人工智能引擎相關能力在法院信息化系統中落地應用。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搭建起人工智能引擎平台、大模型通用能力和法律法規查詢、公文生成及糾錯、筆錄精簡等大模型應用場景;完成11項人工智能基礎能力集成管理,在辦案系統、統一工作桌面集成上線語音識別、離線轉寫、文本翻譯、圖文識別等工具能力;完成知識庫統一框架和門戶建設,實現不同廠商191項已有知識的100%集成和可視化。

基于海量司法大數據資源的知識自動生成機制不斷鞏固完善,司法知識服務平台又上線多個先進智能化服務能力,新增爭議焦點、繁簡分流等19項服務;在辦案平台集成應用類案智能推送、卷宗智能編目、案件畫像等智能化服務;根據全國法院業務需求,與16家高院的業務系統對接圖像數字化識別等23項智能化服務;通過智能化服務統一集成框架,在河南高院試點上線規範量刑智能輔助、“四類案件”識別、人工智能大模型服務,離線語音轉寫等智能化服務能力。2023年管理知識點的數量達11.4億項,數字法院大腦上線智能化服務61項,爲全國法院提供卷宗分類編目、立案智能輔助、類案智能推送等一體化智能服務78億次。

2023年,中國法院執行信息化從貫徹落實全國法院“一張網”建設的總體工作目標出發,持續推進和完善“專網+互聯網”全覆蓋服務執行辦案、服務執行管理、服務涉執當事人的執行信息化體系。繼續優化網絡查控系統,上線限制出境管理系統、刑事涉財産案件執行案件監管系統、執行款物管理系統、智慧執行大腦系統,完善終本案件動態管理系統。在服務涉執當事人方面,上線執行110一體化管理系統、一案一群在線溝通模塊、終本在線約談模塊,進一步增強當事人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2023年,信息化建設的地方創新同樣圍繞提升審判執行核心業務能力開展。如浙江法院打造長三角法院實時互聯、業務協同和資源共享的辦案辦公平台;江蘇高院打造網絡司法拍賣輔助工作管理系統;廣州中院開發了模塊化分段智執系統。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利用新科技、緊抓人民法院核心業務,助力審判工作現代化,也是在努力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著力提升一體化審判管理應用能力和司法質效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指出,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視審判執行態勢分析研判,針對性提出司法建議、工作意見,主動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

人民法院審判質量管理指標體系逐步形成,質量管理指標體系可視化頁面已經上線。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爲各個業務部門提供有用好用的業務專窗,結合各業務部門建設業務需求和常態化數據提取需求,開展13個業務條線、26個業務部門的業務專窗建設工作。2023年初步建成刑事、環資、知産、巡回、執行等17個業務專窗,可支撐相關業務部門查看案件審判態勢、案件特征、重點關注領域、案件突增突降情況、審判管理質量指標等數據。同時,爲審判業務條線指導提供數據分析服務,爲支撐知産庭、民一庭、行政庭、研究室、環資庭、審管辦等部門,可向其提供涉婚姻家庭糾紛、民間借貸糾紛、知識産權類、環境資源類、執行類等數據服務。

各地法院推進科技與司法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積極打造精准規範的全域數字管理體系。遼甯法院建成全省統一的司法審判信息資源庫,研發審判執行質效管理平台、一體化審判管理平台,研發執行廉政風險防控系統,在全國率先上線全省法院聯網的“三個規定”記錄報告平台,對接公安、海關等其他部門,推進大數據監督模型建設。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爲嚴格案款監管,研發區塊鏈案款管理系統,將申請人賬號信息、執行款到賬信息、執行款發放審批信息等數據全程上鏈,實現自動存證校驗,確保執行款信息安全可追溯。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指出,以全國法院“一張網”建設爲抓手,探索構建一體化辦案辦公平台,實現全國法院“一張網”應用模式,有助于規範辦案辦公,提高全國範圍內統籌審判管理能力,也將爲縱深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提供技術支撐。

結語:助力司法改革,促進司法體系和司法能力現代化

《法院信息化藍皮書》指出,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設將繼續深化,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各級人民法院應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與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動司法服務的便捷化和智能化,使其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衆,推動中國法治建設的不斷發展。未來,中國法院信息化建設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推進司法公正、高效、透明,不斷提升人民群衆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同時,人民法院信息化也將助力司法改革,促進司法體系和司法能力現代化,爲實現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