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旅·新觀察|讓書寫在《紅樓夢》裏的文字活起來

文旅中國 2024-03-28 13:58:02

航拍“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 “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供圖

108個情境空間、21場沉浸式演出……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戲劇主題公園“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傾情呈現一幕幕關乎《紅樓夢》讀者的戲劇演藝與情境園林,以中國式審美講述人人心中的“紅樓夢”。

“‘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是一座飽含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讓遊客領略傳統文化之美的城。”“戲劇幻城”總構想、總編劇、總導演王潮歌表示。

以經典名著爲創作藍本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巅峰之作,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涵蓋飲食、服飾、詩詞歌賦、建築、民俗、美學、哲學等諸多文化元素。“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以《紅樓夢》爲創作藍本,但並不局限于文本本身,破除過往各類《紅樓夢》演藝作品中以原著故事爲主的內容局限,將創作視野放到了更廣闊的“紅樓世界”。王潮歌說:“一千個人有一千本《紅樓夢》。讀《紅樓夢》的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年歲、不同境遇,讀到的《紅樓夢》是不一樣的,那麽讀《紅樓夢》本身,又是一本巨大的‘紅樓夢’。”

在“戲劇幻城”超800分鍾的戲劇總時長中,有的劇目以《紅樓夢》故事爲基礎,如《讀者》裏,演員以《紅樓夢》中的關鍵橋段爲基礎,“讀者”對話書中角色,分別講述賈寶玉的情感經曆、大觀園被抄檢、王熙鳳的命運等等;有的劇目看似與《紅樓夢》故事本身無關,卻從《紅樓夢》中引出奇思妙想,如沉浸式劇目《第三十五中學》讓觀衆以學生身份回到中學時代,《紅樓夢》作爲一個元素點綴其中。極具創意的現代化演繹,讓每一個走進“戲劇幻城”的觀衆仿若置身大觀園,沉浸式感受來自文學經典的魅力。

《紅樓夢》裏有一副著名的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這句話成爲“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的靈魂,也出現在了各個劇場演出中。“用虛來表現實,這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用實來表現虛,這是無爲有處有還無。”王潮歌表示,很希望“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當觀衆看完了這個城,走出去以後覺得“無爲有處有還無”。

以中式美學引人入夢

《紅樓夢》營造的一個個虛幻的“夢”,向讀者展示了一幅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曆史畫卷、一部明清時期封建家族的盛衰浮沉史,更向讀者呈現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是《紅樓夢》在當代的一次大型演繹,也是王潮歌給所有觀衆造的一場融彙中國文化元素的夢。

從“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16道形態各異的大門開始,到貫穿“幻城”的情境廊道,再到每一個迥然不同、十分獨特的情境空間,都運用了亦真亦假、虛實留白等中國式哲思與美學理念。中國的建造之美、文化之美、含蓄之美、意象之美、哲學之美,以東方美學特有的格調放到了“戲劇幻城”的牆上、景中、窗上、門中。

“比如現在我們布局用的是棋盤格局,意味著所有的道路都是直的。但霸道式的直線在中國園林中是大忌,我們就得努力讓中國文化裏‘曲’的情愫在其中滋生蔓延,當一個人全走下來之後,會覺得是個彎彎的路徑。這就是我們在努力達到的東西。”“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總設計師王戈解釋道。

在建築外立面的設計上,王潮歌曾向王戈表示想把中國畫放在牆上,而這就如同把留白、寫意放在了牆上,也等同于把情感放在了牆上——更重要的是,把舞台放在了牆上。經過精心研究,王戈實現了這一想法,讓外立面變成了一個立體的舞台,使演員可以在幾十米高的牆上行走,走的過程中,又仿佛走在一個東方園林裏。而從外邊的人的視角看演員,又如同行走在一場大夢之中。

紅色的椅子是“幻城”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意象,被安置在情境園林中的各個地方:巨大空間的中央,錯落有致的台階上,郁郁蔥蔥的竹林中……漫步于園林中的觀衆或許會疑惑:這把紅色的椅子爲什麽會出現在這裏?它有什麽意義?對此,王潮歌解釋道:“這把椅子就是觀衆,是閱讀《紅樓夢》的讀者。當人們閱讀了《紅樓夢》,它就和人們的生命息息相關,人們便有了自己的‘紅樓’。也因爲有讀者,《紅樓夢》才流傳到現在,因爲讀者的爭論和探索,《紅樓夢》才變得更了不起。”

以科技手段活化文字

中華文字承載著博大精深的曆史文化。“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

在“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的情境園林中,其中一處有吊在空中的兩層字,一般不容易被人注意到。王戈說:“當你走進去的時候,會看到一地碎片,分不清是什麽,但是如果你等待5分鍾,字是會還原的。在某種意義上,字的周而複始就和《紅樓夢》這本書一樣,一版又一版,某些文字不斷被重新校定。”

當天色漸暗,華燈初上,“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的牆上、地上便會浮現出《紅樓夢》中的文字,而镂刻在巨大的屋頂上再反射到巨大的空間中的字也沉浸于光影中,令整個“幻城”宛若文字的世界。此外,偌大的園林始終會回蕩著十余首和“戲劇幻城”上演的戲劇相匹配的主題曲,空靈動人,令人深感四下顯現的文字仿佛更加生動;劇場裏,戲劇演出的舞台也融合新情景裝置藝術與舞台沉浸技術,呈現出如夢如幻的沉浸戲劇體驗與幻境空間。

回憶起創作過程,王潮歌坦言:“中國文化的浩瀚無邊,讓我感到自己的渺小,感到自己的無知,感到自己更加不配成爲‘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的總導演。再有機會的話,我一定會使它變得更好。”

在王潮歌看來,《紅樓夢》從未結束,一直在被續寫。王潮歌說:“續寫的人有可能是我,但也有可能是你,把你的生活和你和《紅樓夢》的故事也續寫在這個邏輯裏,你可能是此時此刻的賈寶玉,也可能是此時此刻的薛寶钗,也有可能是下一世的曹雪芹。”

用時代的目光看待曆史,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讓傳統經典在當代獲得創新表達,展示了中國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舊邦新命,呼喚著中華文明剛健日新。這就是“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的文化價值所在。

責編:武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