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還有軟肋:缺乏重型運輸機,本質還是發動機

利刃號 2024-02-10 19:03:08

重型戰略運輸機是建設戰略空軍必不可少的裝備之一,因爲空軍除了奪取制空權和轟炸敵人的地面、水面目標外,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把自己的部隊和裝備運送到任何指定地點,從而協助地面部隊或者艦隊,完成戰役戰術行動,甚至是戰略行動。而如今我國雖然已經列裝了運-20戰略運輸機,但是和美俄相比,我們依然還有最後一個“軟肋”——400噸級重型戰略運輸機。

(安-124運送“大火箭”)

2024年1月8日和9日,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號任務探測器産品分別乘坐安-124和運-20飛機抵達海南美蘭國際機場,並通過公路運輸方式運送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這次運-20和安-124兩種戰略運輸機同台獻藝,無疑讓我國的軍迷朋友們非常興奮,畢竟咱們也有了世界級水平的先進戰略運輸機,但是當運-20和安-124在一起亮相時,不得不說,我們確實還有差距。

(運-20戰略運輸機)

運-20是我國獨立研制的一種200噸級戰略運輸機,該機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最大載荷55噸(未來換裝WS-20發動機後可以達到66噸),綜合性能略優于俄羅斯現役的伊爾-76戰略運輸機,但是和安-124相比確實有點不夠看。因爲安-124是由著名的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並制造的一種重型戰略運輸機,該機最大起飛重量高達405噸,最大載荷150噸,接近運-20的三倍。本次我們租用安-124和運-20一起承擔“嫦娥”的組件運送工作,本質上也說明有一些超大零部件,運-20無法運輸,所以不得不租借俄羅斯的安-124來承運。

(安-124(近)與C-5(遠)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兩種運輸機)

要知道隨著中國工業技術水平的持續進步,未來需要動用重型戰略運輸機運送的各類超大機械設備和裝備只會越來越多,雖然運-20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並且足以和俄羅斯伊爾-76、美國C-17並列,但是對于400噸級運輸機而言,我們依然處于空白狀態。目前全球400噸級運輸機只有兩種:一個是美國的C-5“銀河”,另一個就是這一次我國租借的俄羅斯安-124“魯斯蘭”。在未來無論是軍用領域,還是民用領域,我們對于重型戰略運輸機無疑都有比較高的需求,所以開發我們自己的重型戰略運輸機,是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航空工業需要關注的重點領域。

(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是目前我們最後的“短板”)

不過要研制重型戰略運輸機,首先就需要擁有功率足夠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目前我國爲運-20研制的WS-20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在15噸左右,這樣4台WS-20就能給運-20提供充裕的動力。而要驅動400噸級重型戰略運輸機,至少需要最大推力25噸的大型渦扇發動機,但目前我們還沒有這種先進的發動機,所以集中力量突破這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將會是未來我國航空工業開發400噸級重型戰略運輸機的關鍵。

(大涵道比發動機測試)

而且不僅僅是大型運輸機,25噸推力的渦扇發動機也可以應用在大型民航機技術上,例如目前正在開發的C-929型民航飛機。而補齊這最後一塊短板,也標志著中國的航空工業真正邁入世界一流行列。

2 阅读:637
评论列表
  • 2024-02-14 12:12

    大飛機是不是對機場有更高要求

  • 2024-02-14 20:34

    按中國現在的膨脹速度,最少一兩百架124是沒問題的

利刃號

簡介:善于藝術創作,尊重曆史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