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劇首次登錄總台綜合頻道,網絡視聽主流化綻放出時代光彩!

我的廣電視界 2024-05-07 23:29:39

原創 王禹

5月7日起,由愛奇藝出品的8集當代民族網絡劇《我的阿勒泰》,正式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愛奇藝同步上線。作爲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扶持項目和北京市廣電局重點資助項目,該劇是網絡劇首次在總台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

(一)

《我的阿勒泰》何以被總台選中?有幾個創新點不能不說。

在IP選擇上,《我的阿勒泰》少有的選擇了以作家李娟同名的散文集作爲創作IP,目前來看,還是比較少見的。

應當講,散文和戲劇在文學體裁上有著相當的一體性,也爲散文改編成戲劇創造了條件,以此也衍生出“散文劇”的藝術類型。而散文集改編成網絡劇,亦有較大的難度,從結構、敘事、情感表達等方面均有較大創作差異,非常要功力。從創作角度來講,愛奇藝敢于做出創新嘗試是值得稱贊的。

此前,以散文集改編的劇集並不多見,優酷曾推出劇集《您好!母親大人》亦爲改編自作家不良生散文集《雲上:與母親的99件小事》,台灣電視劇《俗女養成記》同樣改編自台灣作家江鵝所著散文集。

從敘事結構來看,《我的阿勒泰》以生長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的漢族少女李文秀和開小賣部的母親張鳳俠的生活軌迹爲主線,將人物與民族情感和自然風光巧妙結合,多時空呈現與對照,形成獨特的散文美學影像。

與此同時,該劇沿襲了原著散文集的平實、質樸、溫暖的敘事風格,並配以輕喜劇的格調,一幅人們敬畏自然、和諧相處、找尋自我的北疆風情躍然熒屏,給予觀衆清爽、清新的自然觀感。

從文化視角來看,《我的阿勒泰》呈現了頗具神秘的北疆風土人情,有這濃濃的地域特色,劇中的音樂也展現出強烈的民族融合風格,讓流淌的旋律與美麗的風景共同爲觀衆編織成一段獨特的阿勒泰記憶。

從制作視角而言,《我的阿勒泰》是首部打通“原生HDR”拍攝制作流程的網絡劇,采用4K超高清拍攝,真實還原新疆地區的自然風光,呈現演員的細膩情感,爲觀衆帶來高品質視聽體驗。阿勒泰獨有的氣質,直入雲端的雪山、茂密的森林、成群結隊的羊、肆意奔跑的馬,還有騎馬的哈薩克族少年、穿著長裙的漢族女孩……明淨純粹的生命力透過影像畫面躍然而出。

從情感表達來講,漢族母女與哈薩克族牧民之間所結下的深厚友誼,賦予當代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情感表達的張力,富有極強的現實性。

什麽樣的網絡視聽作品能夠進入主流平台,想來主題性和現實性是首要標准。無疑,《我的阿勒泰》的主題表達與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呈現出來的現實題材作品,給予觀衆更多的情感共鳴與共情。

(二)

一段時間以來,網絡視聽作品進入到主流平台並不是新鮮事,伴隨著網絡視聽創作愈發精品化、多元化,更多網絡視聽作品呈現出主流樣態。

今年以來,廣電總局大力推動好作品進入好平台好時段,指導推動優秀網絡視聽作品進入電視大屏播出,包括《狗剩快跑》《大唐狄公案》《江河日上》《與鳳行》《春色寄情人》《微暗之火》等網絡劇采用電視大屏和網絡平台同步首播的方式,已陸續在總台電視劇頻道、北京衛視、湖南衛視等黃金時段播出。

而伴隨著微短劇《風月變》正式登陸湖南衛視,亦成爲全國首部上星的微短劇,並成爲“大芒劇場”首個分賬破千萬的微短劇項目。緊隨其後,《難尋》《你的島嶼已抵達》先後登陸湖南衛視。

與此同時,包括網絡綜藝、網絡紀錄片等同樣不乏優秀作品進入到主流平台,預示著網絡視聽作品將步入嶄新的“上星時代”,並逐步走進千家萬戶的家庭客廳。

在此基礎上,伴隨著國家廣電總局推出“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更多富含優秀傳統文化、文旅元素的微短劇脫穎而出,此次《我的阿勒泰》就圍繞“讀一本好書,看一部好劇,去一個美好的地方”,打造精神文化生活新亮點、新樣態。

網絡視聽精品創作大有可爲!

0 阅读:1

我的廣電視界

簡介:以獨特視角解讀廣播影視行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