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原中組部副部長李銳的前妻,曾多次主動揭發丈夫,活到了87歲

茶閱史記 2024-04-23 13:15:10

李銳,熟悉黨史的曆史愛好者,對這個名字是絕對不陌生的。他總是和中國革命的曆史記述相聯系,當過中組部副部長;更是毛主席的秘書,是主席的身邊人。

李銳生于1917年,正是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一年。四十年代,受到革命的召喚,他來到延安,從事新聞工作,在《解放日報》當了一名宣傳寫手。

不過,今天故事的主角並不是李銳,而是他的前妻範元甄。範元甄,1921年出生于湖北武漢,年齡比李銳要小幾歲。範家家境殷實,接受了西方的新式教育,崇尚革命、進步、自由。

1935年,北京爆發了“一·二九”運動,範元甄在武漢也舉起了橫幅,走上了街頭,聲援北京學生。這場運動成爲範元甄思想覺醒的契機,不久後,範元甄便加入了組織。

一開始,範元甄只是在南方局工作。期間,面容姣好的她結識了才華橫溢的李銳,兩人遂走到了一起。1939年,婚後的兩人前往延安,被普遍稱爲“美滿的一對”。

1940年左右,延安掀起了整風運動,兩人都深陷其中。

整風運動一大特點就是思想改造,改造的對象自然是天然具有“資産階級”特性的知識分子。改造的理論依據,應當是這句流行甚廣的名言:牛都可以改造得能耕田,爲農夫所用;人當然也可以改造,爲黨和革命所用。

這場改造運動,範元甄是成功的“搶救對象”,思想言行都“左”的出奇。李銳則恰恰相反,不管是批鬥、撤職;還是開除、流放,李銳還是李銳。

一個“左”,一個“右”,自然矛盾重重,不可調和。李銳後來曾在《世紀之交感言》中寫道:“延安的搶救運動,使我頭腦更加冷靜,較能在複雜的環境中堅持自己的看法。”

執拗的性格讓李銳進入了監獄,他何以被捕呢?有兩三個人在逼迫之下,承認自己是特務,誣陷李銳是上級。這是主要原因不假,除此之外,李銳放言無忌地高談闊論,恐怕也早已引起了康生的注意。

康生汙蔑李銳對組織有殺父之仇,其實這只是欲加之罪。李銳的父親是在1922年病故,那時候還沒有紅軍,又何曾有殺父之仇呢?

從1943年4月到1944年6月,李銳身陷囹圄,範元甄也受到了牽連。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範元甄竟然選擇了與丈夫離婚,來令自己置身事外。

出獄後,妻子範元甄又和李銳破鏡重圓,好似原有的分歧不存在似的。很有可能這次結婚的出發點不是真愛,而是妥協和自保。

新中國建立後,李銳主持湖南省委宣傳工作,妻子範元甄則擔任了湖南省工業廳秘書一職。

“廬山會議”時,李銳作爲秘書,受到波及。中直機關黨委負責人找李銳談話,透露要開除他黨籍的決定,問他的意見時,李銳則說:“贊成開除,沒有意見。”時隔多年,李銳回憶當時的場景,感到完全絕望,只有無限的悲哀。

李銳白天在機關挨批鬥,晚上回到家裏,又一場批鬥在等著他。自從李銳出事,還是妻子的範元甄就同他劃清了界線。不僅如此,範元甄還收集資料,揭發了丈夫不滿的言論。

巧合的是,李銳的秘書站了出來,爲其打抱不平。李銳的辦公桌的抽屜裏放著範元甄前不久給李銳的一封信,信中是範元甄對“大躍進”也懷疑,對放衛星也埋怨。

這位秘書便將此信交給了組織,有了罪證,範元甄的日子也不好過,成了被審查的對象,下放到車間當了一名工人。

範元甄一不做、二不休,進一步揭發李銳,寫了兩個筆記本的材料。1961年11月,李銳和範元甄又辦理了離婚手續。

從北大荒接受改造回來後,李銳又被下放到安徽磨子潭水電站,繼續改造。這時候,李銳的朋友暗裏提示他,這是範元甄告狀的結果,而且涉及的是對主席的看法。

直到改革開放,李銳恢複了名譽,兩人的恩怨才告一段落。晚年的範元甄還想和李銳複婚,但這次李銳沒有同意。範元甄于2008年逝世,終年87歲。

0 阅读: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