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做了個艱難的決定

地産的變革與創新 2024-05-11 01:55:14

當聽到天貓618取消預售的消息時,一位跟淘天合作多年的業內資深人士覺得有些難以置信。在他看來,預售是天貓的核心玩法,不會這麽容易取消。

12年前,天貓首創預售制,這套營銷模式成爲其GMV快速增長的利器。如今,隨著低價、大促變成日常,預售制結束了它的使命。天貓之外,京東和快手在今年618也同樣取消了預售制。

取消預售制,對阿裏來說是個艱難的決定。這意味著阿裏的運營模式、平台營收的焦點都將發生變化。當電商平台的重心從商家向用戶轉移,主流電商開始集體“討好”用戶,電商江湖的玩法已截然不同。

去年以來,吳泳銘和劉強東先後喊出用戶爲先,阿裏和京東面對拼多多、抖音等電商新勢力強勢競爭,給出應對之法。在當下的電商行業來說,用戶意味著一切。

改變已然發生,電商江湖的座次也將隨著這一系列的變化重排。場內的玩家們都要打起十足的精神,投身到這場前所未有的考驗之中。

預售制落幕

今年618,主流電商平台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取消預售制。

5月6日,華爾街見聞獲悉,天貓618已于當日起接受報名,最大的變化在于取消官方預售環節,5月20日晚八點將直接售賣。此外,京東和快手也將分別于5月31日和5月20日現貨開售。

對電商平台而言,取消預售制並不容易。天貓等電商平台施行預售制已有12年。在創設之初,這是一套有利于多方的銷售模式。

通過預售,商家能提前掌握售賣情況,降低庫存風險;平台也能夠借此提前“鎖定”消費者錢包,幫助平台提升GMV增長目標;消費者則能夠借著預售,率先鎖定爆品、新品。

有天貓內部人士表示,當年搞預售主要是因爲消費者需求爆發,天貓大牌尖貨往往供不應求,預售就能提前鎖定;對商家來說,預售能更好地指導備貨。現在,商家必須重新適應平台規則。

隨著預售被取消,商家將會首當其沖受到影響。

老馬電商圈創始人馬凱躍在産業帶一線多年。他認爲,大的品牌商還是習慣于預售,他們在天貓的盤子很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腰部以下和尾部商家本身參與感不強,用現有貨盤就能承接。

馬凱躍進一步表示,預售可以理解成C2B,是一種反向定制,商家根據訂單來決定生産量,由于頭部商家銷量大,而且一般在各個平台都有布局,取消預售對這些頭部商家備貨會産生壓力。

但電商的預售制玩了多年,卻出現預售並不便宜,消費者收貨周期大幅拉長,鎖定預售的消費者反被“割韭菜”等諸多問題。預售制對用戶拉新,提升平台GMV的效果已大幅下降。

2023年,京東不再披露618大促的銷售額,前一年,天貓已經不再披露雙十一的銷售額。大促銷售額曾經是電商盛事的最佳注腳,如今已然歸于“沉寂”。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認爲,取消預售制,整體上利大于弊,起碼不會再出現這些破壞平台體驗和口碑的懸而未決的長期問題。

前述天貓內部的人士表示,以吳泳銘爲代表的新一屆管理層非常在意消費者體驗和反饋。“從僅退款、新疆包郵、88VIP權益升級等一系列的動作就能看出來,取消預售也在預料之內。”

除了取消預售制,618大促也回歸到“低價”、服務本身。

從前期招商信息來看,天貓和京東還會繼續沿用“跨店滿減”玩法,天貓還設立了“官方立減”,立減折扣15%起,力度不亞于去年雙十一;此外,平台也更注重用戶的整體體驗,比如,淘寶天貓將推出包郵、運費險、價保服務等措施。

馬凱躍對華爾街見聞表示,天貓去年強調五星價格力,但現在更強調性價比、質價比、顔價比,更強調在同類對比時的價格、質量和顔值是否突出,關注用戶整體購物感受。

電商開始真的如阿裏巴巴董事會主席蔡崇信所言,正在找回初心,意圖重拾用戶心智。

用戶爭奪戰

預售制誕生于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期,平台借著預售制促銷,催動著GMV的快速增長。

然而當消費熱潮褪去,預售制這個刺激天貓、京東銷售數字閉眼狂奔的營銷手段,也到了退出曆史舞台的時候。

電商平台面臨著非常現實的情況,即618等大促已難掩疲態。華爾街見聞了解到,天貓和快手今年都延長了618大促的周期。天貓5月20日開售,比去年提前了一周。快手則將大促延長至6月底,比去年多出約10天。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天貓和快手延長大促周期,主要目的是通過這種方式提高銷售額,這也是競爭加劇背景下電商平台們的無奈選擇。

電商平台的低價開始呈現日常化的趨勢。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淘寶的限時秒殺,京東的秒殺和9.9包郵,走的都是低價路線。抖音快手的日常直播,營造的也是一種小型大促概念。此外,平台的日常營銷活動也在增多。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爲,電商行業競爭加劇,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日益突出,大促常態化也就是變相地壓低價格,這會是行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電商市場進入存量階段,異軍突起的拼多多、抖音等玩家,借著“僅退款”、直播電商的玩法,顛覆了傳統電商。它們借著這些新玩法,在打起低價策略的同時,提升了商品服務附加值,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睐。

莊帥認爲,直播的出現、拼多多以價格驅動的平台機制,都讓促銷如中心化地每天在發生,大部分品牌也不需要過度依賴平台的大促銷售商品。

反觀曾經作爲電商平台最重要的大促活動“雙十一”、618,只見越來越複雜的銷售規則,以及消費者購物體驗感下降。天貓、京東也要重新打造起這些鑄就其輝煌的大促活動,與電商新貴們硬碰硬。

無論是取消預售制,還是各種提高用戶體驗的舉措,都釋放了一個信號,即得用戶者得天下。電商的關注點從此前的唯GMV論,甚至爲了GMV平添複雜的規則,轉向需求端。

阿裏、京東等也在努力做出改變。吳泳銘上台後爲阿裏指出新的發展方向,劉強東時隔十年再次進行企業文化升級,他們都強調用戶爲先。

這不會是一場輕松的戰役。

從以商家爲核心,轉換到用戶爲核心,電商的玩法發生劇烈變化。一衆電商玩家將低價策略作爲長期戰略,同時又提出要提升服務體驗,利潤與成本之間的平衡考驗著它們。

最終,考驗的是誰能夠賣出足夠多的貨、賺到錢。

毫無疑問,電商市場正在進行大洗牌。2023年,拼多多市場份額已經高達20%,超越京東成爲行業第二,而阿裏的市場份額則從2022年的44%下降至2023年的40%,拼多多和阿裏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京東、淘寶和拼多多等玩家也變得越來越像。在低價、服務和內容電商的賽道上競爭日益激烈,一輪全新的用戶爭奪戰由此打響。場內的玩家們,都在貼身肉搏。

這是電商的全新時代,它們要回歸用戶,也要顛覆過去的自己。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作者劉寶丹 編輯周智宇

來源:全天候科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