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立寵兒爲太子,明神宗和大臣爭論15年,此子到底有多受寵?

俊顔聊文史 2023-08-13 17:32:01

“你想讓你兒子留在京城給我賀壽,那我問你,我的兒子潞王也可以回京城給我賀壽嗎?

當聽到鄭貴妃說想讓兒子福王在京城多呆一段時間,好給自己賀壽時,李太後不顧情面地如此質問。

鄭貴妃被問得啞口無言,再不敢提福王留京一事。

1、最受寵的皇子

此時,明神宗已經立了皇長子朱常洛爲太子,與此同時,他還封三子朱常洵爲福王,五子、六子、七子也都封王。至此,明神宗健在的五個兒子都已獲封。

看起來明神宗給五個兒子的待遇很公平,長子被立爲太子也是遵循祖制,實際上,他最寵愛的還是鄭貴妃生的三子朱常洵,曾經最想立朱常洵爲太子。

朱常洵出生之前,鄭貴妃爲明神宗生有次子朱常溆,不過這個孩子出生剛一天,就因明神宗和鄭貴妃玩鬧而夭折。

鄭貴妃痛失幼子後悲痛萬分。爲了安慰愛妃,明神宗和她私下盟誓:若再生子,必立爲太子!

有這個盟誓在先,三子朱常洵的出生就顯得格外應時:1586年,鄭貴妃生下朱常洵。明神宗欣喜萬分,立刻下旨取15萬兩太倉銀以示慶祝。

2、皇儲之爭

從此,明神宗走的每一步都在爲立朱常洵爲太子做准備:

朱常洵剛滿月,明神宗就下旨晉封鄭貴妃爲皇貴妃;

當大臣們奏請立皇長子爲太子時,明神宗以種種借口拒絕,還推遲了皇長子出閣講學的時間;

要求立皇長子的大臣,受到的回應要麽是杖責,要麽是貶官。

爲了立朱常洵爲太子,明神宗費盡心力,前前後後和大臣們爭持了15年之久。

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後洞悉這一切,當她聽說官員因爲進谏立太子而受到責罰時,很不高興,于是在明神宗前來請安時問起立儲一事。

聽到明神宗以“朱常洛是宮女所生”爲借口拒絕立朱常洛爲太子時,李太後大怒,斥道:“你也是宮女之子!”這才迫使明神宗改變主意,最終于1601年立朱常洛爲太子。

3、始終是心頭最愛

雖然立了長子爲太子,但是三子朱常洵在明神宗心裏仍然是無可替代的存在:他可以好長時間都不見朱常洛,但是每天一定要見朱常洵,好像只有和朱常洵在一起,他享有的才是真正的天倫之樂。

朱常洵被封爲福王時15歲,按照慣例,朱常洵應該前往藩地就藩,但是明神宗和鄭貴妃都舍不得讓他離開,所以朱常洵一直呆在京城。

留在京城的朱常洵備受恩寵:爲了籌備他的婚禮,明神宗不惜耗銀三十萬兩;爲了營造福王府,耗銀二十八萬兩,兩者都十倍于王爺的規制。

看到明神宗如此寵溺福王,大臣們都擔心福王留在京城會威脅太子地位,于是紛紛上書請求福王前往藩地。

面對大臣的請求,明神宗根本置之不理。

李太後深居後宮,但是對前朝後廷的事都有所耳聞,于是在鄭貴妃前來請安的時候問起此事。

鄭貴妃自知理虧,聽太後提起此事時她突然想到一個借口想要搪塞過去,于是婉轉回答:“等過完您的壽辰就讓他離京。”

李太後雖然老了,但是並不糊塗,她只說了一句話就讓鄭貴妃啞口無言:“你想讓你兒子留在京城給我賀壽,那我問你,我的兒子潞王也可以回京城給我賀壽嗎?

潞王和明神宗一樣,都是李太後所生,所以李太後這句話讓鄭貴妃無言以對:親兒子都不能趕回來祝壽,又何必非要孫子祝壽呢?

李太後把話說到這個地步,鄭貴妃不敢再橫加阻攔。1614年,朱常洵前往藩地就藩。

4、真正的“厚愛”

看到最心愛的兒子離開,明神宗難受得不得了。據《明史》記載:“臨行出宮門,召還數四,期以三歲一入朝。”

朱常洵臨行出宮門的時候,明神宗戀戀不舍地召回來四次,希望以後朱常洵能三年回京探望一次。

自此以後,明神宗幾乎把數以萬計的礦稅收入、珍稀異寶等都給朱常洵送去,還想賜給他莊田四萬頃。後來經過大臣懇請,朱常洵力辭,明神宗賞賜減半。

來到封地以後,朱常洵每天就是在王府裏飲酒作樂。和他的父親明神宗、祖父明穆宗一樣,他的喜好也非常純粹,“所好惟婦女倡樂。”

李自成起兵之時,河南一帶鬧蝗災加大旱,民不聊生,甚至發生人吃人的現象。

人們都知道明神宗曾經把天下的財富都給了福王,于是每當有兵士路過福王府前去平賊之時,他們都滿懷怨氣地說道:“福王府有金錢百萬,可是我們卻只能餓著肚子去打仗!”

河南籍的兵部尚書呂維祺恰好閑居在家,他聽到這件事之後爲之擔憂不已。于是,呂維祺專門前去福王府,勸告朱常洵散財犒賞過往兵士,以讓大家度過災荒之年。

福王最擅長的是及時享樂,哪裏考慮得到其他有用的大事?他根本聽不進呂維祺的勸告,直接當面拒絕。

呂維祺沒辦法,只好拿出自己家的財産赈濟災民。

5、結局

李自成的軍隊步步緊逼,接連占領永甯、宜陽等地,軍情日益緊急。

生死存亡之際,福王這才意識到收服人心的重要,于是他連忙把負責守城的參政、總兵及副將三人邀請到家裏飲酒,每天盡心招待,態度殷勤而周到。

幾天後,城池被圍,攻勢凶猛,福王重金招募勇士闖入敵營,沖殺一陣之後敵軍退去。

及至半夜,守城的官兵卻偷偷與敵兵聯絡,一陣燒殺之後打開城門迎賊。

慌亂中,朱常洵缒著繩子從城牆逃出,隱匿在迎恩寺中。天亮時,敵兵循迹而至,朱常洵遇害身亡。

城池陷落之時,呂維祺也被俘獲。有人認出他是出資赈災的主家,本想把他釋放,卻被呂維祺謝絕。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