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氪IPO:電動靠吉利,智能靠自己|焦點分析

36氪 2024-05-10 15:01:34

文|韓永昌

編輯|李勤

吉利想成爲新能源時代的大衆,極氪是關鍵的一張牌。

近日,極氪向美國SEC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更新後的招股書,計劃以“ZK”爲股票代碼在紐交所挂牌上市。

招股書顯示,極氪將發行1750萬份ADS,每份ADS對應10股普通股,發行價格區間爲18美元-21美元/ADS,最高可籌集4.41億美元。此次IPO極氪的估值也達到了51億美元。

極氪提前鎖定了吉利、甯德時代、Mobileye等資本的認購意向,資本市場對其也十分追捧,據財聯社消息,該公司已獲得近5倍的超額認購,並較原計劃提前一天結束認購,將于5月10日正式在紐交所挂牌上市。

極氪成立于2021年3月成立,專注于高端純電車市場,4月該品牌首款産品極氪001正式上市,開啓了極氪的交付之路。截至2024年4月底,極氪累計交付汽車超24萬輛。

招股書顯示,2023年,極氪營收516.73億元,全年銷量爲11.87萬輛,汽車銷售收入達到339.12億元,汽車相關業務毛利率達16.3%。對應的同期虧損也達到了82.64億元。

同時,梳理招股書也可以發現,吉利在新能源轉型中,對極氪寄予厚望,從技術、人才、資金、供應鏈等對這個新品牌,進行了全方位的資源傾注。

內部人士也向36氪總結,吉利旗下的汽車品牌,實際上大都是銷售公司,但極氪是從工廠制造、研發到銷服都有的全建制獨立汽車品牌。

吉利的資源押注,也讓極氪快速崛起,成立3年賣車24萬輛,就是明顯例證。不俗的表現和底蘊,也爲極氪吸引了豪華投資陣營。

極氪在成立後,吸引了英特爾、哔哩哔哩、甯德時代等多方資本,在IPO之前,已經完成了累計12.5億美元的兩輪融資。

但未來的新能源車戰場是漫長激烈的較量,需要撬動更多資源,極氪才能立足于競爭之林。成立3年就閃電IPO,也自然成爲極氪的必由之路。

吉利的新能源轉型“特區”

目前爲止,極氪的在售車型有六款,極氪001、001FR、009、009光輝、007、X。賣車是極氪的最大業務收入,但不是唯一業務。

作爲吉利集團新能源轉型的先鋒軍,極氪倍受重視,2021年,吉利集團將甯波威睿51%的股權和CEVT全部股權轉移到極氪旗下,爲極氪在新能源市場沖刺填上兩股動力。

極氪招股書

甯波威睿銷售電池包等硬件,CEVT則提供智能化的軟件。這兩家公司爲吉利幾乎所有品牌提供服務,所帶來的營收大部分歸極氪所有。

在招股書中,極氪的業務也分爲三大板塊,汽車銷售、電池組件(甯波威睿)和技術服務(CEVT)。

2021年10月,極氪開始交付第一款車型極氪001,本年汽車收入只占公司總收入的23.7%,電池組件業務占總收入的32.6%,而技術服務業務貢獻的收入,則占總營收的43.7%。

2022年開始,極氪車型交付逐漸起量,汽車業務成爲了最大的收入來源。2022與2023兩年,極氪汽車銷售業務收入分別占總業務的61.7%和65.6%,技術服務業務兩年都降至6%,但余下30%左右的收入空間,均來自電池組件業務。

極氪招股書

貢獻電池組件業務的甯波威睿成立于2017年,主要經營産品是電池PACK包和電驅總成,在衢州極電工廠投産後,威睿也擁有了電芯制造的能力,于2023年推出自制的“金磚電池”。

不管是高端的路特斯、極星,還是極氪本身,領克、銀河、幾何等,都是威睿的客戶。此外,威睿還有儲能、充電樁等業務。值得一提的是,據招股書介紹,威睿自2019年3月已經開始盈利。

威睿的客戶範圍

極氪的技術服務收入來自CEVT,公司全稱Zeekr Technology EuropeAB,于2013年在瑞典成立,主要做智能化相關的軟件爲主。CEVT同樣爲吉利旗下多個汽車品牌同時提供服務,且自2013年7月就已經開始創收。

極氪在招股書中,也將業務分爲ZEEKR部分、威睿部分、和CEVT部分。後兩部分業務在極氪車輛交付規模尚小之時,對公司財務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看到,在2022年,極氪交付了7.19萬輛車,但汽車業務的毛利僅有10.43億元,而同期的威睿和CEVT的業務毛利分別爲11.7億元,4.81億元。

極氪招股書

當然,在汽車銷售出現明顯增長後,汽車業務終于成爲了極氪的主要收入來源,2023年極氪賣出了11.87萬輛車,汽車銷售部分的毛利也達到了57.92億元。

交付量的增加,疊加價格戰中零部件成本不斷降價,讓極氪的汽車業務毛利率也飛速增長。據招股書顯示,2022年極氪汽車業務毛利率僅有5.1%,2023年則增加到了16.3%。

綜合威睿和CEVT的業務,極氪集團的毛利率也從2022年的7.7%上升至2023年的13.3%。

爲了促成極氪的最快上市,吉利將兩大業務都與極氪捆綁在一起,不斷爲極氪貢獻收入。

在更爲核心的技術層面上,SEA浩瀚架構也歸極氪所有,這一純電架構爲6個品牌11款車型提供開發基礎。

在人才端,據36氪了解,極氪的班底彙集了吉利集團、領克、和歐洲團隊三方人員,這些技術人員開發出了極氪現有的6款車型。

有吉利人士透露,極氪在2021年成立之前,是領克汽車的純電事業部,但公司看到新造車聲勢如潮,也感到僅做一個事業部,實現不了新能源車的真正轉型,因此決定成立獨立公司極氪汽車,“可以把極氪看作一個吉利新能源轉型的特區”。

吉利給了“上半場”, 極氪要掙“下半場”

依托吉利的浩瀚整車架構,極氪001首款車型憑借聲名鵲起。即便和新造車公司蔚來、小鵬和理想汽車相比,其智能化表現稍顯遜色,也未影響其成爲極氪的銷量支柱。

截至2024年4月底,極氪累計交付汽車超24萬輛。極氪001是絕對主力,2023年該車型銷量占全年總銷量的64.24%,2024年全新極氪001上市後,大定已經接近4萬台。

銷售渠道也隨著交付上量而逐漸鋪開。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末,極氪已經建立了24個ZEEKR中心、240個ZEEKR空間、31個ZEEKR交付中心。

極氪在充電網絡的布局上也具備規模。截至2023年末,極氪已經擁有882個充電站,包括436個超級充電站、330個超級充電站和116個輕型充電站。

新品牌大手筆的前期投入,讓極氪難以避免的陷入了虧損。

2021-2023年,極氪的總收入分別爲人民幣65.28億元、318.99億元及516.73億元,毛利率分別爲15.9%、7.7%及13.3%。但虧損也分別達到了45.14億元、76.55億元,和82.64億元。三年累計虧損已經超過200億元。

極氪招股書

汽車行業的前期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是極氪不斷虧損的原因之一。

招股書顯示,在研發費用上,極氪三年間極氪累計約170億元。此外,新品牌自身建設和市場導入也會帶來消耗,2021-2023年,極氪的銷售費用支出分別爲22億、42.45億、69.2億元。

新能源品牌的虧損和現金流吃緊已經屢見不鮮,尤其是做純電車的品牌更是如此。蔚來、小鵬成立近十年仍處于虧損狀態,2023年這兩家公司分別虧損了207.2億和103.8億。

當然,蔚來和小鵬的現金流都較爲充盈,截至2023年底,蔚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等573億元,小鵬擁有457億元,而極氪僅有41.05億元。

極氪現金流似乎很難覆蓋2024年的研發或銷售的單項費用。此次的IPO募資可以緩解一部分極氪的資金壓力。

此外,招股書介紹,2022年4月15日極氪與吉利汽車簽訂了一筆10年期貸款,總額爲97億元人民幣。2022年11月30日,極氪子公司甯波威睿與吉利汽車簽訂了另一筆10年期貸款,總額爲16億元。這兩筆貸款都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極氪招股書

極氪獲得了吉利的大量資源支持,從股權結構上看,其大股東也是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據招股書顯示,IPO發行前,李書福在極氪汽車的實際持股比例爲80.4%,CEO安聰慧持股比例爲3%。發行後,二者會稀釋到74.6%和2.8%。

極氪招股書

對比來看,小鵬汽車美股IPO時,CEO何小鵬持股爲22.7%,聯合創始人、總裁夏珩持股爲3.8%,顧宏地持股2.4%。

理想汽車IPO之際,李想本人持股約25.1%,王興及其關聯方持股約23.5%,聯合創始人沈亞楠持股1.1%,李鐵持股1.0%。

作爲一家老牌車企的新汽車品牌,極氪汽車顯然是含著金鑰匙出生,它不僅有吉利的成套新能源技術、人才支持,也有持續的資金供血。這是其相對于新造車公司的優勢所在。

但是當新能源汽車競爭進入下半場,智能化的較量愈發凸顯。極氪汽車也已經從華爲相繼陳奇、姜軍等技術骨幹,推進智能化技術落地。

這場技術之戰對于吉利和極氪而言,都是新起點。

遺憾的是,資本市場對于未來故事的熱情開始銳減。前一輪融資中,極氪汽車的估值還有130億美元,但IPO後估值已經腰斬至51億美元。同樣,蔚來、小鵬和理想汽車在資本市場也跌去了一半市值。

在新能源車下半場的智能化投入中,不管是AI大模型、智能駕駛、整車智能,都將需要海量資金。這對于極氪汽車是一個新的嚴酷考驗。

當然,行業收緊的另一個幸運之處是,檢驗企業的真實經營效率。

一方面,極氪的交付已經逐步攀升,今年4月交付已經達到16089台;另一方面,整車毛利率上,極氪在2023年已經達到了15%。曾經的全球純電龍頭特斯拉2023年的毛利率也僅有19%,蔚來的毛利率爲10%,小鵬甚至處于-2%。

極氪CEO安聰慧也公開表示,2024年極氪還將推出三款新品,力爭2024年實現香港財務報表准則下的扭虧爲盈。

健康的經營模型,是贏得汽車市場長線競爭的核心籌碼,極氪汽車無疑清晰認識到了這一點。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