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奧斯卡7項大獎,《奧本海默》還有哪些沒拍的?

新周刊 2024-03-12 11:20:30

1945年7月16日清晨5點30分,人類曆史上首顆原子彈在洛斯阿拉莫斯的沙漠成功爆炸。蘑菇雲騰空而起,在一片火光中,現場1000多名觀衆歡呼雀躍。作爲總設計師,奧本海默在短暫的喜悅後,又迎來了深深的恐懼。

那一瞬,他想到了自己曾經讀過的印度梵文詩,詩句如是寫道:“漫天奇光異彩,有如聖靈逞威。只有一千個太陽,才能與其爭輝……我是死神,是世界的毀滅者。”

奧本海默因研發原子彈而成爲英雄。

在電影《奧本海默》中,諾蘭處理這一幕時,並沒有將爆炸聲作爲重點,而是把這位科學家的呼吸當成背景音。也正是從那刻起,奧本海默背負起了更多科學以外的東西。

在該傳記電影中,諾蘭著重展現的是奧本海默研發原子彈成爲英雄,爾後又受困于政治風波的過程,但在這之外,奧本海默尚未成爲“盜火者”的那些歲月沒有得到相應的呈現。

不妨讓我們回到原著《奧本海默傳》,來找尋一個銀幕之外的奧本海默。

《奧本海默傳》

[美] 凱·伯德 、 [美] 馬丁·J.舍溫 著/汪冰 譯

中信出版集團

01

“裝模作樣、

乖巧得令人生厭的小男孩”

在傳記中,奧本海默回憶道:“我是一個裝模作樣、乖巧得令人生厭的小男孩,小時候的生活並沒有讓我爲這個充滿殘酷和痛苦的世界做好准備。”

但實際上,這個努力融入美國社會、來自德國移民家庭的猶太人,在很早時就已經表現出了日後身上所具備的那些特質。

1904年4月22日,羅伯特·奧本海默出生。他的父親是商人,母親是藝術家,受益于這樣的家庭,奧本海默的童年生活非常豐富。

據他的朋友們回憶,“奧本海默得到了父母的溺愛……他想要的一切都獲得了滿足,可以說從小就錦衣玉食。他在金錢和物質方面極其慷慨”。

和那些稍顯張揚的富二代不同,奧本海默性格相對腼腆,比起與人交流,他更偏愛獨處。

電影《奧本海默》劇照。

在7—12歲那幾年,他有三大愛好:收集礦石、研究詩歌、搭積木。奧本海默說,自己把時間花在這些活動上,不是爲了排解孤單,也不是因爲它們與課上學到的知識有關,而只是因爲喜歡。

彼時,在奧本海默的公寓裏,塞滿了他收集的石頭,每一塊都標注著它的學名。母親爲了鼓勵他,爲他買過不少相關書籍。但長大後,奧本海默卻說,自己對岩石的地質起源並不“感冒”,當中的晶體結構和偏振光更吸引他。

而對政治的興趣,則啓蒙于阿德勒中央公園西邊的倫理文化協會的學校。那所學校的創辦人是費利克斯·阿德勒博士,推行進步主義教育,學校的座右銘是“行勝于言”。這讓奧本海默形成了一種意識——“身邊的人都是世界向前發展的推動者。”

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

在學校裏,奧本海默是天才的代名詞。三年級時,他開始做實驗,五年級時,他又開始學習物理和化學。

老師們對這個早慧的孩子也多加照顧——數學老師讓他去圖書館自修;在希臘語和拉丁語老師的指導下,奧本海默還讀了柏拉圖、荷馬等人的希臘語原著。

但在14歲那年,夏令營的一次經曆讓這個好學生感受到了世界的殘酷。夏令營對內向的孩子並不友善,與他同齡的男孩給奧本海默起外號“美人兒”。奧本海默選擇不予理會,他避開人群,獨自收集岩石。

可縱使如此,欺侮還繼續降臨在他的身上。奧本海默被同營的孩子指認爲“告密者”。人們把他拖到冰窖,剝光他的衣服,對他進行毆打,甚至還在他的生殖器和屁股上潑上綠色油漆。面對如此粗暴的行爲,常人大多會進行反抗,然而奧本海默卻依然沉默。

日後,在卷入政治爭端的旋渦時,奧本海默依舊如此。《奧本海默傳》中寫:“正如他的朋友經常注意到的那樣,奧本海默不堪一擊的外表下藏著堅忍的內心,這種堅忍來自倔強的驕傲和堅定的意志,這樣的個性將貫穿他的一生。”

02

“我並非在沿著一條清晰的

人生道路前進”

18歲時,奧本海默進入哈佛大學讀本科。學校本打算爲他發放一筆獎學金,但他毅然拒絕,理由是“沒有這筆錢,我也能過得很好”。

和幼時一樣,奧本海默在大學的最初階段沒有幾個真正的朋友。鮮少社交的他,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學習上,3000頁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以及一些大部頭的文學類作品,均是他在此階段閱讀的。

知識量呈指數級增長,可奧本海默的情緒卻日漸消沉。據他的朋友說,奧本海默在那時患上了陣發性抑郁症,每次自我封閉都會持續幾天。

電影《奧本海默》劇照。

聽起來有些“凡爾賽”的是,讓奧本海默深陷情緒性問題的症結是他的愛好太過廣泛,他並不清楚自己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在《奧本海默傳》中,作者凱·伯德和馬丁·J.舍溫如此描述這段經曆:“奧本海默對選擇哪條學術道路舉棋不定。他修過的課程五花八門,包括哲學、法國文學、英語、微積分導論、曆史和三門化學課程(定性分析、氣體分析和有機化學)。他曾一度考慮學建築學,但是因爲他在高中時喜歡希臘語,他也想過成爲一名古典學者,甚至是一名詩人或畫家。奧本海默回憶說:‘我並非在沿著一條清晰的人生道路前進。’”

再三猶豫下,奧本海默選擇了化學專業。但在大一下學期,他便意識到,這個決定是錯誤的。與此同時,奧本海默對物理學産生了更大的興趣。

電影《奧本海默》劇照。

1923年10月,被奉爲“科學之神”的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在哈佛大學做了兩場講座,奧本海默均被吸引到場。

僅用三年,奧本海默就從哈佛大學畢業,之後便前往劍橋大學攻讀實驗物理的碩士學位。

他先是進入卡文迪許實驗室,師從“繼法拉第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盧瑟福,後經導師推薦,這個天才進入哥廷根大學,接觸到了全世界範圍內最頂尖的物理學大師玻爾、狄拉克、海森堡等。

僅一年時間,奧本海默就發表了多篇論文,拿到博士學位的他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聘任爲物理系教授。23歲做博士,25歲成爲最高級別的教師,“爽文男主”般的經曆也讓他提前體味到了身處人生巅峰的滋味。

奧本海默介紹日本長崎上空原子彈爆炸的照片,

他身旁站著的科學家是亨利·D.史密斯(左二)、

肯尼斯·D.尼科爾斯少將(右二)

和格倫·西博格(右一)。

(圖/視覺中國)

但實際上,在此之前,奧本海默過得並不如意。求學時,他在信中寫道:“這裏真是一片沃土,有很多誘人的寶藏。雖然我還沒法盡情享用它們,但我有機會見到許多人,其中不乏優秀者。”

之後他話鋒一轉,寫道:“我過得相當糟糕。實驗室的工作非常無聊,我在這方面也毫無優勢可言,以至于我覺得自己什麽都沒學到……那些講座也令人生厭。”

于是,在這樣的境況下,也就有了盡人皆知的“毒蘋果”事件。那是在1925年秋末,奧本海默在自卑和嫉妒心理的驅使下,將實驗室的化學藥品注入一個蘋果裏,並把它放在老師布萊克特的桌子上。幸運的是,布萊克特沒有吃掉那個蘋果,在母親的求情之下,學校只是給予了奧本海默留校察看的處理。

03

情緒最穩定的

“産品經理”

拯救奧本海默的是文學。在心理狀態每況愈下時,他在科西嘉島上讀到了馬塞爾·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每天晚上,奧本海默都打著手電筒去看這部大作,在那10年後,他仍然可以背出其中的段落:

“如果她能從別人身上,也從自己身上,看到那種對自身所造成的苦難的無動于衷,這種無動于衷,無論如何改頭換面,都是一種可怕的、永恒的殘忍。若能如此,她也許就不會認爲邪惡是如此罕見、如此不同尋常、如此遙遠,以至于可以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

這讓奧本海默極大地減輕了心理負擔,在紙面上得到對人性的剖析後,他似乎變成了另一個人。在日常相處中,他日漸懂得如何理解對方的處境,也懂得應該和他人溝通。

在加州大學教書的時候,奧本海默更是搖身一變,成了最受歡迎的那類人。甚至有不少學生,因爲崇拜這位教授,紛紛模仿他講課時的姿態、神情,乃至香煙的品牌也要與之相同。

電影《奧本海默》劇照。

1941年年底,時任美國總統的羅斯福批准了原子彈研發項目。次年6月,“曼哈頓計劃”正式啓動。如果沒有這一切,奧本海默或許會在象牙塔中無傷無礙地度過一生,但他身上所具備的特質,還是讓他進入了這一重大的曆史現場。

有親和力、會說服他人、與頂尖物理學家相交甚好,再加之遠超出一些同行的智力,讓奧本海默成爲了“曼哈頓計劃”最合適的統籌者。193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歐內斯特·勞倫斯向政府力薦奧本海默,理由是:

“‘曼哈頓工程’是一個要凝聚全世界最頂尖大腦的‘超級工程’,但越是一流的科學家,就越是有些‘恃才傲物’,必須要有一個既懂科學又懂管理的人才來把這批人管理起來,有效運轉,最快達成目標。”

通過身份審查後,奧本海默成了原子彈研發項目的“産品經理”。再往後的故事,諾蘭已經用鏡頭展現得淋漓盡致了。

電影《奧本海默》劇照。

傳記中這樣描述他在洛斯阿拉莫斯的狀態:“他每周工作6天,周日休息,每次走到‘T區’上班時,他的同事們常常跟在他身後,他們靜靜聽他喃喃自語著當天早上的想法。一位洛斯阿拉莫斯的居民說:‘老母雞帶著小雞來了。’”

“老母雞”和“小雞”研制出了足以毀滅人類的武器。可就在成功前夕,希特勒自殺了,科學家們普遍認爲,原本針對納粹德國的原子彈失去了曾經的意義。

但美國政府非但沒有收手,還在1945年8月6日及9日,向廣島和長崎投擲了這個擁有巨大殺傷性的武器。

電影《奧本海默》劇照。

2023年9月,諾蘭的新電影

《奧本海默》登陸國內院線。

爾後,陷入道德困境的奧本海默轉而開始說服美國政府停止和限制核武器研究。他認爲,他和他領導的團隊並沒有增加全人類的福祉,而是給整個文明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會見時任總統杜魯門時,奧本海默說:“總統先生,我的雙手沾滿了鮮血。”杜魯門的回答則是:“沾滿鮮血的是我!你手上的血還沒有我一半多呢!這件事你就留給我來操心吧!”

04

“該死的是

我偏偏愛著這個國家!”

1948年,奧本海默登上《時代》周刊封面。依照常人的認知,這會是奧本海默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但當時正值艾森豪威爾執政,極端反共的“麥卡錫主義”大行其道,奧本海默也未能幸免。

時任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向當局報告:“奧本海默是一個危險的共産主義分子,並且很可能是蘇聯在美國核領域方面的代理人。”

奧本海默面臨兩個選擇:要麽主動辭去他在美國政府的行政職務,要麽出席一場指控他的聽證會。奧本海默選擇了後者。1953年12月23日,長達4周的聽證會開始了,著名的“奧本海默事件”也由此誕生。

電影《奧本海默》劇照。

在諾蘭的電影中,這段故事同樣被著重展現。如果說參與原子彈的制造將奧本海默置于道德困境,那麽這場聽證會則將他徹底卷入政治風波之中。

最終的判定結果是奧本海默未曾有通敵行爲,但令人憤怒的是,本該保密的聽證會文字記錄被故意放出,一位科學家的隱私就這樣曝光于衆。

此外,讓奧本海默更受打擊的,是美國政府決定剝奪他的一切安全特許和權限,這意味著他不再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去促成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50歲這年,奧本海默徹底理解了卡夫卡《審判》中所寫到的情境:“想必是有人毀謗了約瑟夫·K,在一個晴朗的早晨,他就這麽無緣無故地被捕了。”

電影《奧本海默》劇照。

直到20世紀60年代,隨著民主黨重返白宮,奧本海默不再是“政治棄兒”。時任總統約翰·肯尼迪希望向這些受到迫害的人進行賠償,不過,在頒發1963年度費米獎(美國原子能方面的最高獎項)的前10天,肯尼迪遇刺身亡。

繼任者約翰遜是那年年末授獎的嘉賓,走向主席台時,年近花甲的奧本海默絆了一下腳,總統緊忙上前攙扶。

此時,奧本海默推開約翰遜的手,說:“總統先生,當一個人行將衰老時,你去扶他是沒有用處的,只有那些年輕人才需要你去扶持。”

而在電影中出現的愛因斯坦與奧本海默的那句對話,也成了這位“盜火者”的終生寫照:“有一天,當他們對你的懲罰足夠多時,他們會給你提供鲑魚和土豆沙拉,發表演講,給你一枚獎章。請記住,這不是爲了你,而是爲了他們。”

電影《奧本海默》劇照。

在得到費米獎的三年後,奧本海默抱憾離世。悼念儀式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亞曆山大大廳舉行,《奧本海默傳》對這一場景進行了回溯:“在許多人的記憶中,這是一場氣氛凝重、五味雜陳的追悼會。……凱南接著說:‘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黑暗歲月裏,各種麻煩從四面八方向他湧來,身處旋渦中心的他不勝其擾。我提醒他,上百個國外的學術中心都會歡迎他的加入,我問他是否考慮到國外生活,他眼含淚水地回答:該死的是我偏偏愛著這個國家!’”

在奧本海默被剝奪安全特許的那一階段,一位記者曾說:“奧本海默曾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欽佩的人之一,被人引用、拍照、咨詢、頌揚,幾乎被神化爲一個全新的英雄神話原型——科學和智慧的英雄、新原子時代的開創者和活生生的象征……突然間他消失了,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沒過多少年,他顯然被人遺忘了。”好在,諾蘭把《奧本海默傳》搬上了銀幕。這個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發生在過去,卻也時刻指向著現在與未來。

作者 L

題圖 《奧本海默》

封面 《奧本海默》

排版 Kyla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