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爲何19歲就駕崩了?看看他的私生活,活到19歲都算高壽

自由仙 2024-02-20 12:06:26

同治帝登基時年幼,繼位于慈禧太後庇佑之下,本可期待著長壽安穩的統治生涯。命運卻對他不假情面,使他在青春年華就不幸離世。

作爲清朝曆史上最年輕的皇帝之一,同治帝的夭折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猜測。

鹹豐皇帝,生性剛毅,但因先天不足,身體一直不甚健康。他的身體虛弱,讓他無暇顧及後宮嫔妃,更別提繁衍子嗣了。不僅如此,傳聞中,他的生母葉赫納拉氏(即後來的慈禧太後)在鹹豐誕下時曾服用催産藥,爲了促使産程順利,卻也導致了鹹豐帝身體的虛弱與多病。

這種母子間微妙的聯系,似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鹹豐帝孤立無援的政治格局。慈禧太後作爲鹹豐的生母,其地位在宮廷中無可替代,但也因此,她的影響力日益膨脹,開始對朝政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鹹豐的嗣子問題顯得尤爲突出。因爲身體虛弱,加之政務繁忙,鹹豐無法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家庭生活上。而慈禧太後,雖然是他的生母,但她也是一位聰明且野心勃勃的女性,她渴望對朝政産生更大的影響,而鹹豐身體的虛弱,則成爲了她勢力擴張的一個契機。

慈禧,年輕貌美,步入宮廷便彰顯出不凡的出身和才智。她被封賜皇帝賜號,皇上對她的聰慧也是贊不絕口。

二人情投意合,慈禧常奉诏隨侍在皇帝身邊,生下了皇子載淳,即後來的同治皇帝。

在鹹豐繼位的六年間,除了這位皇子,他的後嗣中只有莊靜皇貴妃所生的一位皇長女,榮安固倫公主。

盡管皇帝對這位女兒無比疼愛,但由于當時傳統觀念,宮內外的目光都緊盯在鹹豐身上,因爲他沒有皇子繼承皇位的問題成爲了朝野熱議的焦點。

皇子的誕生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他被視爲“天降紫微星”,鹹豐對他格外呵護,慈禧也因此得以憑借母憑子貴的身份,被封爲懿妃。

後宮中,妃嫔的身份地位往往與其生育子嗣密不可分。慈禧太後的崛起,正是源自她生下載淳後的政治影響力的巨大提升。當時,慈禧一時之間成爲了皇帝身邊最受寵的妃嫔之一,除了皇後,幾乎無人能與她相提並論。

慈禧並未因此松懈,反而更加警惕地注視著宮中的其他妃嫔。盡管鹹豐身體狀況不佳,但後宮衆妃仍絡繹不絕,她深知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警惕。

慈禧的野心遠非僅限于成爲太後這一身份,她更是一位雄心勃勃的政治家。雖然曆史上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無可否認的是,她的掌控力讓搖搖欲墜的清朝得以勉強維持表面的穩定。在她的執掌下,清朝雖然陷入了混亂,但仍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統治,這也從另一個角度顯示了她的政治手腕與能力。

在慈禧的心中,除了維護自身的地位,她更希望自己的子嗣能夠登上皇位,以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力。因此,她對宮中其他可能對她構成威脅的女性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不容絲毫大意。

在宮中,一位宮女因獲得了鹹豐皇帝的寵幸而懷孕,消息一傳出,立即引起了慈禧的震怒和不安。

慈禧得知此事後,立刻采取了果斷的行動,決定鏟除這個隱患。她秘密布下毒計,將這位宮女毒害,不僅母子俱亡,連留下的一絲痕迹也被徹底銷毀。

事情並未就此結束。在鹹豐八年,玫貴人徐佳氏生下了皇次子,鹹豐皇帝心生欣喜,並欲提升她的位份,封其爲妃子。

這一舉動立刻引發了慈禧的警覺,她知道自己的權力地位可能會受到挑戰。因此,她迅速采取行動,利用自己的勢力將玫貴人所生的皇子毒害。

而鹹豐執政晚期,國家已經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太平軍的鎮壓耗費了大量財力,而列強的侵略更讓清廷雪上加霜。1856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更是讓清朝雪上加霜,八國聯軍的入侵讓北京城陷入燒殺搶掠之中,圓明園成爲一片廢墟。鹹豐本人因爲積勞成疾,精力大減,而備受寵愛的慈禧開始介入朝政,經常代鹹豐批閱奏章。

在這樣的情況下,鹹豐皇帝在三十一歲因病駕崩,而唯一的兒子同治繼位。同治當時年僅8歲,對于皇權的爭議還沒有清晰的認識,卻莫名其妙地被推上了全國的最高位。因爲年幼無法獨立執政,兩宮太後慈禧和慈安便垂簾聽政,而同治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這樣的局面,使得同治的處境異常艱難。他被置于一個充滿權謀與詭計的朝廷中,自身的力量微弱,而權力卻掌握在太後們的手中。

掌握了政權後,她便將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政務之上,幾乎沒有時間顧及同治的教育與成長。年幼的同治皇帝只能依賴身邊的太監宮女作爲陪伴,每日只是玩樂而不重視學習和功課。

由于大權仍然落在鹹豐時期安排的八個顧命大臣手中,慈禧對權力的不滿日益加深。爲了爭取更多的權力,她聯合慈安太後和恭親王奕䜣,展開了一場權力的較量,即辛酉政變。在政變後,顧命大臣相繼下台,而恭親王奕訢則被封爲領班軍機大臣,成爲了慈禧身邊最爲可靠的政治勢力之一。

同治帝的權力因此被徹底架空,朝廷大權完全被慈禧掌握。這種被邊緣化的生活讓同治感到無比憋悶。

同治皇帝對于自己無法爭奪皇權的憤懑和無奈,只能轉化爲花天酒地的放縱與尋歡作樂。

在慈禧身邊得力的恭親王奕䜣,其長子載澄與同治皇帝年紀相仿,兩人因堂兄弟關系加上上一輩的勢力而情同手足,常常一同遊蕩于花街柳巷,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慈禧太後在穩住同治的心,以及鞏固自己的勢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其中,選定合適的皇後人選是她力圖掌控朝廷的重要舉措之一。她打算立富察氏爲皇後,這個選擇背後,不僅是因爲富察氏出身門第,還有慈禧認爲能夠與自己合作,增強自己在朝廷中的影響力的考量。

同治帝卻有了自己的主見,他並不願意事事聽從母後的意見,而是選定了阿魯特氏爲皇後。這個決定引起了慈禧的極大不滿。因爲阿魯特氏的外祖父正是辛酉政變中被賜自盡的鄭親王端華。慈禧對阿魯特氏的身世産生了不信任和不滿,她認爲皇後和她不合,而皇帝也對她産生了離心之念。

在這種情況下,每逢同治帝與皇後同寢,慈禧都會挑事以示不滿,試圖制造帝後之間的隔閡。

同治十二年,同治帝爲了擺脫慈禧太後的幹涉,決定重修被英法聯軍摧毀的圓明園,並將其作爲太後的住所,借此機會放出“娛親”的招牌。表面上打著爲慈禧修繕園林的旗號,實則是爲了自己能夠更多地出宮遊樂。

同治趁著“察看園工”的名義,與載澄私下一同遊玩,盡情享受京郊的樂趣。他的身體卻因爲頻繁外出遊樂而逐漸虛弱下來,四肢無力,氣血不足,更因爲少見後妃,未能有嫡子女出生。

直到同治十八歲成年,慈禧再也沒有借口阻止皇帝親政,不得不將大權交予他。人們本以爲這將是清朝政治格局的重大轉變,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僅僅過了一年,同治帝因駕臨西苑時受涼,身體開始感到不適,幾天後便開始臥床不起,高燒不退。

關于同治帝逝世的病因,曆史上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有一種說法認爲,他的身體一直不健康,受涼後導致病情惡化而不治。另一種觀點認爲,同治帝可能感染了天花,再加上身體本就不佳,最終無法挽回。還有一種流傳較廣的說法認爲,慈禧太後爲了奪權故意謀劃了他的死亡。

大多數人認同的說法是,同治帝可能因爲經常出入花街柳巷,與宮外的女子親近而感染了梅毒,最終不治身亡。

據史書記載,同治帝患有皮膚潰爛、流膿不止、口臭等症狀,與梅毒患者的臨終症狀十分相似。從病情狀況和他的生活軌迹來看,梅毒的可能性更高,而宮中所謂的“天花”可能只是爲了掩蓋真相,保全皇家的顔面。

無論是什麽原因,同治帝最終都未能挽回生命,于19歲駕崩,成爲了清王朝最早逝世的皇帝之一。他的生平經曆也反映了清王朝的一些弊病:缺乏重視文武兼備的教育,只知追逐享樂,最終導致了無法持續的結果。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11 阅读:8095
评论列表
  • 2024-02-21 09:07

    哦。

  • 2024-02-20 22:00

    中醫爲什麽沒有治好他?

    吳海鵬 回覆:
    你這屬于典型的找罵型
  • 2024-02-20 22:41

    清廷已從內部徹底糜爛,最終被曆史淘汰。

  • 2024-02-22 08:07

    做鬼也風流

  • 2024-05-28 10:45

    慈禧是鹹豐的妃子,不是母親,簡直亂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