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朋友,這個是好消息!農村要“因需而建”,分兩步進行建設

仁文和農事 2024-05-09 10:22:49

鄉村建設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我國重點推進的行動之一,而行動方案安排的六大工程也包括了農村的路水電氣信,還有一項是和提升農房質量有關。

這幾年,隨著行動方案的出台,各地區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建設農村的配套設施,並且也從農民急難愁盼問題入手建設。而一些地方在國家的支持下,不僅硬化了村內的道路、延伸了自來水管道,確保農民的安全飲水問題,同時也鞏固提升電力,爲村民提供可靠供電。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郵政部門的指導下,如今的農村還要打造“一村一站”,以後村民也可以在家門口取快遞,十分方便。

不過,就在農村建設取得成果的同時,今年,我國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設要求,也就是說;在今後的農村,只要實施建設行動都需要做到“因需而建”,並且也會遵循一個基本要求,那就是按照先解決“有沒有”,再解決“好不好”的步驟逐村進行建設。

在過去的農村,由于曆史、地理、經濟發展等原因,一些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相對滯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交通不便、通訊不暢、飲水不安全等。

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農村的發展和農民的生産生活。所以,解決“有沒有”問題是很關鍵,直接關系到農民具備現代生活條件。

而接下來的工作安排中,在“因需而建和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上,會摸清楚每個村的建設底數和村民的建設需求,優先從第一個步驟進行投入。接下來不僅要加強農村公路、電網、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會集中村民和社會的力量,引導更多人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形成多方合力建設的新格局。

最後,在各地解決好“有沒有”,滿足村民建設需求之後,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就是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都知道,隨著農村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家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一樣會提高。此時,就需要各地采取措施解決“好不好”的問題了,既要想辦法提高農民的生活品質,同時也要采取措施,實施新的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而在解決“好不好”,一定要從農民想做,願意做,能參與的事情做起,這樣才可以集中建設,確保建設的過程中做到建一個、成一個。不會出現資金浪費,投入無效的情況。

總之,農村建設要因需而建,分兩步進行是今年提出的一個新的措施,先解決“有沒有”可以讓各地指導如何建設,完善配套設施,爲農民提供基本的生活條件和生産條件。

而解決“好不好”這個步驟完成後也可以提高農民的生活品質,促進農村高質量發展。只有這樣實施才能實現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和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這兩大目標,讓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好了,以上就是我爲大家分享的惠民政策,對此,大家怎麽看?一起說說吧。

0 阅读:0

仁文和農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