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瓊治好了成龍的“心病”,改寫了誰的結局?

紅豬看電影 2023-03-15 21:40:38

一夜之間,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在聊這部美國電影——《瞬息全宇宙》。

不僅因爲它橫掃奧斯卡頒獎禮。

重要的是:華人第一次橫掃奧斯卡!

導演關家永拿到最佳導演。

演員關繼威拿到最佳男配。

關繼威獲獎

這位1984年就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合作過《奪寶奇兵2》的華裔童星。

在好萊塢高開低走,蹉跎近30年後,終于站上巅峰淚灑現場。

當然,我們最激動的還是她:

奧斯卡史上終于誕生了第一位華人影後——楊紫瓊。

1962年,楊紫瓊生于馬來西亞,曾獲當地選美小姐冠軍。

80年代她憑此進入香港電影圈。

90年代初楊紫瓊就當上了“龍女郎”,是彼時最紅的女打星。

說起她與成龍的緣分。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電影《警察故事3》裏那場精彩的追車戲。

由成龍親自設計,當年29歲的楊紫瓊親自上陣完成。

而楊紫瓊之所以成爲亞洲片酬最高的女打星,正是因爲她夠狠。

狠到跟成龍一樣不用替身。

《警察故事3》這個從貨車頂上滾落,重重摔到成龍高速駕駛跑車擋風玻璃上的鏡頭。

她甚至連威亞都沒有。

在片尾曝光的花絮裏,我們看到楊紫瓊不止跳了一次。

其中一回玻璃沒摔碎,她被彈下汽車。

成龍拼命拽都沒拽住。

有人講,能打能玩命,楊紫瓊就像是女版成龍。

過去,她的確很像......但是......

如今楊紫瓊的“多元性”,已經並非成龍可比。

甚至,她還解開了一個成龍的“死穴”:

這不得不從“悲慘的好萊塢華人”說起

早年好萊塢對中國人充滿了偏見與刻板印象(其實現在也好不到哪裏去)。

那時銀幕上的中國角色都由白人扮演:

他們用膠水將眼睛粘成一條縫,看上去又細又長,然後把眉梢上挑拉緊。

于是一個西方人眼中“完美”的中國角色就誕生了。

反而那些真正的華人演員,只能演一些仆人、苦力之類的龍套角色。

就連我們的華人之光李小龍,早期出道時也被好萊塢按在地上摩擦。

他曾帶著一個名叫《戰士》(The Warrior)的劇本。

想要展示一些“東方人的東西”。

結果華納兄弟高層把故事留下,人換了。

找來一個嗑藥又酗酒,不會功夫,甚至都不愛運動的白人演員大衛·卡拉丁代替李小龍出演。

而這段不愉快的小插曲,也徹底改變了此後華人影星在好萊塢的“定位”。

李小龍回到香港轉身就拍出《唐山大兄》和《精武門》。

那些從動物身上找到運用身體極限和武學奧義的畫面。

讓美國人整個看的呆掉。

很快李小龍就殺了回去,一發不可收拾。

從此在好萊塢奠定了一個權威印象:牛逼的功夫片,非中國人(華人)莫屬!

這也間接導致一個嚴重後果:

華人演員只能在好萊塢當打星

楊紫瓊進軍“國際影壇”的第一部作品起點很高。

在007電影《明日帝國》中搭檔皮爾斯·布魯斯南。

是影史第一位華人“邦女郎”。

但也是唯一一位身手比詹姆斯·邦德還好的“邦女郎”。

華人演員拍好萊塢電影,如果想要角色吃重。

“會打架”是一個必要條件。

我們看章子怡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尖峰時刻2》,就是一個狠辣打女的形象。

而那些不會打的女星,比如陳沖:

只能在《特警判官》裏演一些“事業線”發達的小配角。

可能唯獨鞏俐,是極少數不會打,還能在好萊塢出演重要角色的華人女星。

但是,也基本上把她當做“東方版的莫妮卡·貝魯奇”來用——

——饞的是身子,而不是演技。

電影《邁阿密風雲》

男演員更倒黴。

不會打的。

演技之神發哥除了在《安娜與國王》裏演了泰國國王,好萊塢之行可以用“失敗”二字形容。

要不是李安用一部《臥虎藏龍》把他重新拉回國內。

今天的發哥就只能是華語影壇的往事回憶了。

電影《安娜與國王》

像尊龍這種美國長大的美籍華人,即便主演過影史經典《末代皇帝》。

因爲不會打,也依舊在好萊塢找不到位置,十分尴尬。

電影《末代皇帝》

相比之下,能打的李連傑與成龍則順利的多。

李連傑主演的《龍之吻》在美國僅出租DVD就收入了1.1億美金。

尤其成龍,走出一波動作諧星路線後,在美國變得家喻戶曉。

坐穩了男主角的寶座。

電影《上海正午》

但是,從李小龍到成龍。

以西方爲代表的“國際影壇”對他們的最大認可。

依舊只是——功夫。

成龍的心病跟“死穴”

其實成龍不僅有演技,而且還很好。

早年他曾憑《警察故事3》和《重案組》兩獲金馬影帝。

2005年的轉型之作《新警察故事》,又拿到一座金雞獎影帝。

電影《新警察故事》

2017年他自己投錢拍攝的英文電影《英倫對決》。

演了一個絕望父親。

那種壓到極限的痛楚,哀莫大于心死的情緒。

完全不輸王景春在《地久天長》(柏林影帝)的表現。

成龍一直很想證明自己演技。

可在好萊塢他很難圓夢。

2000年以後,成龍拍的好萊塢電影《上海正午》、《尖峰時刻》、《燕尾服》等等。

全部走的是喜劇動作片路線。

受制美國觀衆喜好:角色浮誇,能秀演技的機會少的可憐。

以至于最後他在“國際影壇”的最高“定論”:

就是一座帶有安慰性質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從成龍身上我們看到,華人演員在西方,尤其是美國影壇。

更像是一個細分領域的職業工具人。

那些弘揚美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電影不會啓用他們當主演。

這不僅僅是成龍的“死穴”。

也是幾乎全體華人演員在所謂“國際影壇”的死穴。

所以我們再去看楊紫瓊的這次獲獎以及她背後那部《瞬息全宇宙》。

就明白不同之處了。

電影本身,切入了美國的家庭理念,移民話題,西方女權運動下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是一部反映美國社會“政治正確”的美式主旋律影片。

《瞬息全宇宙》

楊紫瓊不僅在裏面擔任大女主,最後還拿下奧斯卡影後。

對在好萊塢拍戲的華人演員來講,可謂創造曆史。

甚至某種程度,

曾經李小龍這個國際影壇的華人演員天花板。

都已經被楊紫瓊捅破了。

《瞬息全宇宙》

但是,這就是華人演員徹底崛起的標志?

也別高興太早。

《瞬息全宇宙》依舊充滿了對華人的傲慢與偏見。

比如裏面的華人一定會功夫。

楊紫瓊該打還是要打。

另外,從含金量看,楊紫瓊雖好。

卻並沒有明顯優于競爭對手凱特·布蘭切特和米歇爾·威廉姆斯。

至于電影本身。

有網友更是借星爺的一句台詞說明了要點:

“鮮花還需綠葉襯”

相比三年前橫掃奧斯卡乃至戛納電影節的韓國電影《寄生蟲》。

《瞬息全宇宙》的“橫掃”,更像是一種權衡跟妥協,有點類似好萊塢的“黑人崛起”。

因此對華人演員來講,它形式上的突破,大于實質上的改變。

《瞬息全宇宙》

而對于一些國內觀衆將之歸爲中國文化崛起的觀點,更是經不起推敲。

前面講過,《瞬息全宇宙》是一部純種美國主旋律電影。

它的成功最多算做華人演員的突破,楊紫瓊的個人成功。

絕不能當成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電影在美國的成功。

只有像韓國的《寄生蟲》。

不是套殼美式主旋律。

而是100%臨摹韓國社會現實的電影。

那樣的橫掃國際,才能稱之爲本民族電影真正的成功。

電影《寄生蟲》

爲此,中國電影要走的路還很長。

不止演員篩選要摒棄流量至上,回歸以表演爲基石。

在創作題材上,更需要相對寬容的輿論環境:

當年張藝謀的《紅高粱》除了驚豔世界。

我們同樣聽到很多“醜化國人以結友邦之歡心”這樣的批評。

《紅高粱》

究竟是醜化還是現實?

像《寄生蟲》《小偷家族》這樣的韓日電影。

算不算也是在醜化他們本國人呢?

美國的《綠皮書》更是把自己種族歧視最醜惡的一面拍的赤裸裸。

《綠皮書》

劉慈欣在《三體》寫過這麽一個段子:

“大字報在地上貼就行了,不要貼到天上去!”

電影創作當然要遵循我們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遵守公序良俗、法律底線。

但事事上綱上線的評論場。

並不會催生出偉大的作品。

相反只會讓人噤若寒蟬。

美國電影過去之所以強大,正是因爲包容和坦誠。

如今美國電影的相對式微。

同樣與其評論場的扭曲,罔顧社會現實,拍正確的假電影有關。

比如真人版《《小美人魚》的強行“修改”膚色。

成龍們的“死穴”是被楊紫瓊給解開了。

那中國電影的“穴”誰來解呢?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能屈能伸方爲丈夫”。

只有源源不斷拍出真正的好電影。

相信一天。

中國電影人也能讓美國裔演員在金雞獎上一把鼻涕一把淚。

文/範西裏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1 阅读:52

紅豬看電影

簡介:好片推薦,精彩影評,不是千篇一律的個性電影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