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被按“暫停鍵”?住建部14字回應,無房人要開心了

個性裝修風格 2024-03-20 10:27:08

購房者們常常會有這樣的體驗:明明支付了100平方米的價格,但最終到手的房子卻只有70平方米。這難道意味著房子會“縮水”嗎?

在房價持續高漲的今天,購買一套房子往往意味著要傾盡半生的積蓄,甚至還需要背負長達30年的貸款。因此,房子的每一平方米都顯得尤爲珍貴。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的平均價格已經攀升至9753元每平。這意味著,如果你購買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僅公攤面積就價值約25萬元。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銷,相信沒有人願意輕易爲此買單。

那麽,什麽是公攤面積呢?盡管公攤面積這一概念並非由李嘉誠首次提出,但由于他的廣泛應用,這一概念逐漸廣爲人知,並在70、80年代傳入我國內地。

公攤面積,主要是指小區內的公共區域,如電梯間、樓梯間、配電室、保安室等。此外,整棟樓的過道也納入公攤面積的範疇。

這就不難理解,爲何現在高層小區的得房率往往只有75%或更低,甚至可能僅爲70%。這意味著,當你購買一套89平方米的小三房時,實際能夠使用的面積可能僅有62平方米。

公攤面積真的被按“暫停鍵”嗎?

除了購房時需要爲公攤面積支付費用外,更令人不解的是,裝修費和物業費竟然也要按照公攤面積來計算。我有一位朋友,他購買的是總高50層的房子,其公攤面積高達驚人的40平方米。因此,他每年需要爲這部分面積多支付近千元的物業費。

這也是爲什麽從幾年前開始,包括官方媒體在內的多家媒體紛紛提及公攤面積的原因。這一問題不僅增加了購房者的經濟負擔,也引發了公衆對于公平性和合理性的質疑。

實際上,早在2019年,一些媒體就針對公攤面積問題發表了類似文章。例如,新華社曾以“公攤面積傷民,矛盾亟待解決”這12個字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盡管公攤面積的存在在過去看似合理,但隨著房價的持續上漲,購房者承受的經濟壓力也日益增加。因此,取消公攤面積顯得愈發重要。同年,住建部也發布了一份通知,明確提出“住宅應以套內建築面積進行交易”。盡管這份通知在客觀上仍被視爲一份“技術性文件”,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公攤面積問題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如果真的能全面取消公攤面積,無房人就要開心了。

給大家算一筆賬,大家就知道爲什麽無房人會非常在意取消公攤面積了!

就在今年,我朋友按照每平21500元的價格買了一套120平的房子,最後算下來總價剛好是258萬元,因爲她買的是房子是高層住宅,所以得房率就只有73%。

這樣算下來,光是公攤面積就價值69.6萬元,要知道這還沒有算上每年的物業費、取暖費等,最後加起來至少在70萬元以上。

我認爲公攤面積就像手掌一樣,手心手背都是肉,難以割舍。如果公攤面積過小,雖然購房成本降低了,但居住環境也會受到影響,比如過道狹窄,僅容一人通過,這顯然是不利于日常生活的。而公攤面積過大,雖然保證了居住環境的舒適度,但無疑會增加購房者的經濟壓力。因此,在公攤面積的問題上,我們確實面臨著兩難的選擇。

要想真正解決公攤面積帶來的問題,除了出台相關規定進行限制和規範之外,我們還可以從降低房價這一角度出發。或許通過合理調整房價,可以在保證居住環境舒適度的同時,減輕購房者的經濟負擔。這也不失爲一個值得探索的解決之道。

4 阅读:1864
评论列表
  • 李勇 15
    2024-03-23 13:07

    沒有公攤面積,一個小區房屋這麽多公攤面積樓道、管井、設備、設施用房等的修建費用,開發商肯定會將上述所有的費用重新核算進購房者實際面積,房屋的單價同樣就上漲,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開發商不可能爲房屋公攤面積的樓道、管井、設備、設施公用房等自掏腰包的

    Yy、 回覆:
    以前沒公攤面積的房就比現在有公攤面積的房貴了?就把通脹也算上,主要原因不在這裏。
  • 2024-03-23 18:02

    加到房價無可厚非,問題是多出來的公攤面積它算暖氣費和物業費這就不合理了,誰家暖氣還裝到房間外面呀。

  • 2024-03-23 18:24

    得有個限制,比如20%或15%之間

個性裝修風格

簡介:每天更新個性裝修知識,喜歡我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