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炳炎到一縱原是接任司令員,聽說事情原委後:我先幹副司令也行

漫步史書 2024-02-11 10:06:59

1949年2月1日,根據中央軍委命令,統一全軍編制以及番號的命令,西北野戰軍改稱第一野戰軍。

其實同一時期,軍區也統一進行了改編,西北野戰軍所屬的西北軍區原來是陝甘甯晉綏聯防軍區,賀老總任司令員。

這樣一來也就形成了軍區與野戰軍之間一一對應的情況,比如解放戰爭時期,東北軍區與東北野戰軍,華東解放區與華東軍區,中原野戰軍與中原軍區。

當然,到了1949年這個時間節點上,距離全國解放已經不遠了,所以從渡江戰役後,再到新中國成立,野戰軍與軍區之間對應的情況也就有了變化,比如第四野戰軍就兼了中南軍區,第二野戰軍兼西南軍區等等。

回到西北野戰軍身上,過去一直有個說法,彭老總率領的是賀老總一手帶起來的部隊。這主要是因爲,西北野戰軍的構成,雖然有部分抗戰初期就留在陝甘甯邊區的八路軍留守部隊,但主要來源于晉綏軍區,而晉綏軍區的部隊則是以八路軍120師爲主,再往前追溯就是紅二方面軍。

構成這種奇特的現象,也和陝甘甯邊區在解放戰爭時期面臨的局勢有很大關系。

四大野戰軍的建制(包括華北地區的解放軍)不是中央一開始就定好的,各大野戰軍的組建是和戰局的推進有很大關系。

這裏我們暫時略過不談,單說西北野戰軍。

抗戰時期爲了保衛陝甘甯邊區,保衛黨中央,成立八路軍留守處(後來改稱八路軍留守兵團),差不多在1940年前後,八路軍120師從晉西北調回陝甘甯一大部分兵力,極大的擴充了八路軍留守兵團的實力。

至1942年,中央決定成立陝甘甯晉綏聯防軍,留守兵團位于聯防軍建制之下,兵團部與聯防軍指揮部合並(當然對外仍然保留八路軍留守兵團的番號)。

當時,八路軍120師在晉西北仍然發展了根據地,一開始稱晉西北軍區,後改稱晉綏軍區,隸屬于陝甘甯晉綏聯防軍之下。

一直到1945年8月21日,晉綏軍區才脫離陝甘甯晉綏聯防軍,直屬中央軍委指揮。

從1943年到1944年,爲了反抗國民黨軍對根據地的挑釁,中央從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根據地抽調了不少兵力到陝甘甯邊區。

一直到抗戰勝利結束。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各大軍區爲了反擊國民黨軍侵略,都組建了正規野戰部隊,晉綏軍區成立了晉綏野戰軍。隸屬于陝甘甯晉綏聯防軍建制之下。

1946年11月,中央又下令,取消晉綏野戰軍、晉北野戰軍,取消野戰軍指揮部,組建晉綏軍區一縱、二縱、三縱。

晉綏軍區的幾個縱隊加上陝甘甯晉綏聯防軍部隊,構成了後來西北野戰軍的基礎,當然整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根據戰場形勢不斷調整的。

1947年2月,爲了迎擊國民黨軍,中央決定以晉綏軍區一縱與陝甘甯晉綏聯防軍一部合並成立陝甘甯野戰集團軍,張宗遜任司令員,以完成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的任務。

後來胡宗南大舉進攻延安,值此危難之際,彭老總主動挺身而出,要求指揮在陝北的部隊,中央同意後,下令撤銷陝甘甯野戰集團軍的番號,成立西北野戰兵團,彭老總任司令員兼政委。

彭老總是以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的身份指揮西北野戰軍,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可以視爲西北野戰軍在戰略上執行任務與其他各大野戰軍的不同之處。

這也是彭老總指揮的是賀老總一手帶出來的部隊。

第一野戰軍絕大部分將領原來都是八路軍120師的,再往前追溯就是紅二方面軍的。

彭老總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嗎?答案當然是否認的,這是因爲彭老總他把自己帶的部隊全部都融入到紅一軍團、紅一方面軍去了,像黃克誠、楊勇、張愛萍都是紅三軍團的將領,後來在朝鮮戰場上打出“萬歲軍”名號的38軍,其前身則是紅三軍團。

當然,以上這些全部都是後話了。

事實上,也可以看出,晉綏軍區的幾個縱隊,一開始也不完全都歸屬于西北野戰軍,而是徐徐歸建的。

1947年3月17日,王震率領二縱由晉入陝,歸建西北野戰兵團。

西北野戰兵團在執行保衛延安間隙,仍然在不斷地從晉綏軍區抽調幹部,充實西北野戰兵團,其中就包括時任晉綏軍區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兼第五旅旅長的賀炳炎。

差不多也是在蟠龍戰役前幾天,晉綏軍區就接到了中央的調令,時任軍區司令員的賀龍第一時間就找來賀炳炎談話,並告訴他,大概的意思差不多就是

“中央決定調你到一縱任副司令員,希望你到了以後,能夠服從彭老總指揮。”

賀老總心裏很清楚,像廖漢生、賀炳炎這樣的悍將,以前都是跟著自己從紅二軍團一路走過來的,什麽樣的脾氣和個性他很清楚,萬一到了西野以後,不適應彭老總指揮,雙方鬧個不愉快,是非常有可能得。

不過據說還有一個說法,賀炳炎當時接到的是任一縱司令員,而不是副司令員。

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和青化砭後的一次作戰有關系。

1947年3月下旬,西北野戰兵團在青化砭一戰殲滅敵一個整編旅3000多人,胡宗南察覺我軍主力後,立即調集整編第一軍從安塞方向掉頭,彙合整編29軍在到青化砭一帶,企圖圍殲我軍。

一開始彭老總計劃,趁敵尚未彙合之際,再打一次殲滅戰,于是集中主力,圍攻永坪駐守的敵整編29軍軍部以及整12旅,可沒有想到的事,敵軍長劉戡老奸巨猾,意識到我軍主力合圍他後,下令搶占有利地形,全軍固守。

此戰一縱作爲西野主力,進攻敵人一個旅卻沒能得手,加上各部隊擅自撤圍,導致未能吃下這股敵人。

彭老總大怒之余,下令撤掉張宗遜一縱司令員職務,調晉綏軍區三縱副司令員賀炳炎任一縱司令員。

嚴格意義上來講,此戰失利怪不得張宗遜,除了我軍缺乏重武器外,各級指揮員還停留在過去打遊擊戰時候的喜歡,未建立起大兵團作戰思維導致。

從這個角度去看,張宗遜被撤職是很冤枉的。

不過,從晉綏出發的賀炳炎一開始並不知道這一點。

1947年4月29日,賀炳炎接到調令准備出發, 但按照賀老總的意思,是建議他等打完蟠龍戰役以後再出發(羊馬河戰役後,彭老總決定趁敵北上綏德之際,以主力繞道敵後方,打敵戰略後勤中樞蟠龍)。

當時,西野各部已經按照戰役計劃,在出發前往蟠龍的途中,賀炳炎就是去了,可能也趕不上這一仗。

不過,賀老總可能低估了賀炳炎上前線的決心,一聽一縱指戰員要打蟠龍,立馬就要出發,賀龍攔也攔不住,只好同意。

賀炳炎此次單槍匹馬出發, 只帶了一個通信員就走了,還對賀龍信誓旦旦的打包票:

“我在路上見機行事,應該沒啥大問題。”

可就是賀炳炎到前線途中,一個消息傳來,讓賀老總吃了一驚。

1947年5月2日,西北野戰兵團在蟠龍全殲國民黨軍守軍,繳獲了大批軍用物資。據說此戰中,西北野戰軍指戰員還穿著棉衣,打完仗以後,一個個興高采烈的去換夏裝。

此戰繳獲的物資,足夠西北野戰軍補充,也是西野翻身的一仗。

時任一縱政委的廖漢生興奮的給賀老總打去電話報喜。

廖漢生的父親就是隨賀老總參加革命,廖漢生參軍時才十幾歲,後來還娶了賀老總的外甥女,無論是上下級關系還是親屬關系,都讓廖漢生對賀老總有著難以言喻的情感。

有意思的事,廖漢生在電話裏還報告了一個情況:

“部隊作戰中繳獲了一匹白馬,看上去像賀炳炎的!”

賀龍電話裏一聽,頓時吃了一驚,反複在電話裏詢問了那匹馬的樣子,心裏頓時涼了半截,因爲這匹馬就是賀炳炎的。

“賀炳炎不是前兩天就到你們那裏報到了嗎?是沒去嗎,難道他犧牲了?”

賀炳炎是賀老總的老部下,據說因爲兩人關系好,還被人誤以爲是父子,很多人都稱賀炳炎是“賀小龍”。

賀龍立馬在電話裏囑咐,要求廖漢生去找賀炳炎:

“不惜一切要把他找回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不料這時電話那頭廖漢生輕笑道:

“我是開玩笑呢,賀炳炎早就到了。”

原來,賀炳炎出發後,爲了不驚動敵人,沿途只走小路和山路,快到蟠龍時,遇到敵民團盤查,結果因爲沒答出口令,被民團追捕,賀炳炎與通信員只能棄馬逃進深山裏,重新繞小路與大部隊彙合。

也正因爲如此,賀炳炎的馬就落在了敵人手裏。

賀炳炎到一縱報道後,整個縱隊因爲上一次作戰受挫,張宗遜被撤職,氣氛其實都不太對,賀炳炎心裏很奇怪,後來問了一縱358旅政委余秋裏,才明白事情原委。

“我當司令沒問題,可把張宗遜搞屈了,要影響部隊團結啊!”

當下,賀炳炎就對張宗遜表示:

“我還是當副司令,正的副的沒問題的,我來協助你指揮!”

張宗遜心裏也很感動,兩人的手當即緊緊地握在一起。

此戰張宗遜、賀炳炎、廖漢生聯手指揮,取得蟠龍大捷,事後賀炳炎親自向野司報告了部隊的情況,彭老總也諒解了部隊的難處,取消了此前下的命令。

賀炳炎的高風亮節,讓余秋裏時隔40年仍然記憶猶新,他對人說:

“賀炳炎這個人很顧全大局。”

事實上,賀炳炎、廖漢生他們同作爲賀老總的老部下,脾氣與個性都很相近,後來歸彭老總指揮,各方面的習慣又都不一樣,彭老總壓不住火曾批評一縱,賀炳炎、廖漢生還敢于在現場就拍桌子。

還是賀老總把兩人叫來,狠批了一頓,又親自說和幾人的關系,加上彭老總爲人也很大度,才讓各方面爭執都消于無形。

從某種程度來講,賀老總對西北野戰軍建設做的貢獻,不可忽視。

7 阅读: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