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有多厲害,楊得志:我半生想不明白的事,主席一句話就解決

寶寶說過去 2024-05-09 02:37:10

1964年6月的一天,天空晴朗,萬裏無雲。爲了領略濟南軍區人民子弟兵英姿飒爽的風采,毛主席專程從北京來到濟南,觀看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帶領下的軍事訓練。

只見毛主席拿起一支“五六式”的自動步槍,做了一個瞄准的姿勢,攝像師立刻拿起相機記錄下這珍貴的一幕。

被偉人的風采深深折服的楊得志,在一旁靜候毛主席的下一步指示,卻見毛主席和顔悅色的向他招手:“得志,你來。”

毛主席珍重的將手中的槍交到楊得志手中,與他交談了一番後,楊得志恍然大悟。

毛主席與楊得志說了什麽讓他恍然大悟?這一切還得從楊得志的故事說起……

命運多舛

“得志啊,你也知道咱們家的條件困難,家裏上上下下十幾個兄弟姐妹,供不起你讀書,你進城啊,去找你的哥哥姐姐吧,兄弟姐妹幾個一起打工,也有個照應。”

出生在湖南省醴陵的楊得志,自幼家庭極其貧困,不僅住的是茅屋,甚至這茅屋還不是自己家的。

看著父母日夜操勞、來回奔波、十分吃力的養活一家人的樣子,懂事的楊得志在父母面露難色的向他具體說明家裏的情況後,就毫無怨言的和父親學了門打鐵的手藝,和父母一起承擔生活的重擔——進城打工去了。

然而,在楊得志的早期生涯中,命運對他的打擊不止于此。老天並沒有因爲楊得志一家家勤勤懇懇地謀生就眷顧他們。

在楊得志很小的時候,他那操勞一生仍爲子女的生計發愁的老母親就去世了,這對于這個貧苦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

“娘,你在這裏好好休息,我作爲家裏的兒子,一定會替你好好照顧爹和兄弟姐妹們的!”在蒙受重大打擊後,痛心的楊得志看到家裏一副萎靡不振、青黃不接的樣子,還是努力的平複心情,堅毅地決定“扼住命運的咽喉”,加倍的努力打工,替母親照顧好家庭。

長期的打工生活,讓楊得志認識了很多同他的家庭情況一樣糟糕、甚至更加令人惋惜的工友們,大家交流後都對彼此的遭遇深感同情。

“從前的生活很難,現在的日子也很苦,但是如果讓我看到未來的生活有變好的一絲可能也行呀!”

大家雖然都過夠了苦日子,但對于糟糕的現狀也無力改變。

“就是說嘛!但是我看咱們中國這日子啊,真是越過越慘,看不到一點希望!咱們這些小老百姓,如果等不到哪個英雄,那也只能受著了!”

在當時,舊中國仍然一片漆黑。北洋軍閥的割據混戰,給廣大的工人階級和農民朋友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更不用提北洋軍閥背靠帝國主義列強,內外勾結,各取所需,對老百姓水深火熱的生活視而不見。

在這樣的背景下,難怪楊得志和工友們都覺得未來的生活只會越來越難過。

不只楊得志這些人,全中國如他們一般的工人和農民都在焦急又絕望地等待一個能帶給他們希望、救他們于水火中的人、一個閃耀著光輝前景的黨。

所幸,楊得志等到了。

一心向黨

“哎?你們也知道那個一心爲人民好的黨派了?”

“何止知道!共産黨是好黨啊!那裏的同志教我讀書寫字,告訴我怎麽救自己、怎麽救中國!我現在特別想加入他們!”

楊得志的工友們在閑暇時間偷偷閱讀著我黨爲工人階級撰寫的讀物,彼此之間熱情的交流著。

十月革命後,真理之光從遙遠的俄國照耀到多災多難的近代中國,一批先進知識青年積極向新成立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靠攏,汲取著一切有利于改變當前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現狀的營養。

1921年,偉大的中國共産黨成立後,十分積極地接觸廣大工人階級。在毛主席故鄉湖南打工的楊得志自然也受到了我黨的影響。

在我黨的同志們熱情介紹下,楊得志了解到了我黨的革命綱領是要推翻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統治。

這在楊得志看來十分新鮮,以往大家只是喊喊“把洋鬼子趕出去”的口號,從未有人告訴他:原來那些榨取人民新鮮血液用以換取金錢的資本家,也是人民應該反抗的對象。

楊得志想起小時候爸爸早起貪黑的打鐵卻只換來零星的工資,但那些老板們總是穿著華麗的樣子。

聯想到童年經曆的楊得志有所覺悟,隨之也開始向我黨的光輝革命指導思想積極靠攏,自願在我黨的調配下爲我黨做一些事。

在正式入黨前,楊得志已經獲得了一批中共黨員的高度認可,很多人都願意給楊得志寫推薦信。

1928年,湘南起義爆發後,國民黨看似維護中國一統、實際上爲了一黨私利實行殘酷的反動統治的真實面目更加暴露無遺。

楊得志也更加看清了只有中國共産黨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事實,于是他與很多工友一起上了井岡山,加入了紅軍。

不久後,楊得志正式入黨。因爲楊得志前期卓越的表現,黨內很多資曆頗深的中共黨員都對楊得志印象頗深,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在毛主席的賞識下以及楊得志個人十分突出的工作能力,他很快逐步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士兵,一步步快速成長、晉升。

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我黨不得不跨越重重阻礙,踏上長征的路途。而此時,楊得志已經成爲了紅一方面軍的第一師第一團的團長。

長征途中,楊得志所在的紅一方面軍負責著最艱難的任務——打沖鋒試探敵情和殿後掩護戰友安全撤退。楊得志擔任的更是“打頭”的團長,所肩負的使命與壓力可想而知。

但楊得志並沒有因爲使命重大就心生退卻之意,相反,他迎難而上,困難只會使他更加堅毅與果敢。

勝利完成長征任務後,楊得志進入黨政大學學習。在積累了更加堅實的戰鬥知識儲備後,楊得志在之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表現的更爲英勇,建國後,楊得志順理成章的被授銜爲上將。

但在擔任濟南軍區的軍區總司令後,楊得志的心中卻有一個困擾了他很多年的問題。

一語中的

建國後,雖然中華上下一片天朗氣清之象,但我黨並沒有因爲國內暫時的和平環境就放松對軍隊的建設,而是始終保持著憂患意識和抵禦風險的警覺,人民子弟兵仍然在日夜不停的操練當中。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後,隨著兩個“五年計劃”的相繼完成,中國的工業基礎得到極大改善。軍隊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逐步改進,軍隊中的武器水平以及極大的勝過建國前的水平了。

但盡管如此,楊得志在擔任軍區總司令的過程中仍然發現了軍隊經費少、建造好武器後不舍得用的情況。在這其中,最讓楊得志憂心的就是,短時間內國內和國際的環境一片和平,看不到爆發戰爭的傾向。在這種情況下,積極的讓士兵們真槍實彈的演練有必要嗎?

在楊得志看來,既然短時間內不會爆發戰爭,那麽日常演練的時候還用著辛辛苦苦造來的新型子彈,不是有些鋪張浪費了嗎?更何況當時國家的經濟水平並不十分發達,軍隊上下辛辛苦苦節省來的經費,楊得志不想就此浪費。

但讓楊得志感到矛盾的是,如果在日常訓練時不用真子彈演練,那如果真的意想不到的突然爆發戰爭,他很擔心士兵們上場打真仗的戰鬥水平不過關。

爲此焦慮了很久的楊得志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只能任由這個煩惱長時間的困擾著他。1964年年初時,北京方面打來一通電話:毛主席想觀看濟南軍區的軍事演練,加緊准備。接到了這一通電話,楊得志精神一振:對了!我說不定可以問問毛主席!

盛夏時節,毛主席親至練兵場觀看楊得志帶領下的濟南軍區將士們的軍事演練。演練期間,毛主席看的聚精會神,不時撫掌贊歎:“這就是我們的人民子弟兵!同志們辛苦了!”演練結束後,毛主席讓人把剛剛場上“神槍手們”用過的自動步槍拿來。

接過“五六式”步槍,毛主席十分欣喜:“這個呢,讓我看到了咱們新中國搞的這個工業建設啊,還是很有成效的!平常大家就多用這種先進武器練!”

楊得志卻有些爲難的說:“主席,這種武器制造成本高,配的子彈更是貴,多練恐怕……”

毛主席聽後立刻爽朗的大笑:“子彈可以再造,但是如果因爲擔心訓練成本高而減少訓練,真到了打仗時候,士兵因操作不熟練犯下的錯誤,不僅會提高作戰成本,恐怕會白白犧牲很多人咧!”

楊得志隨之頓悟,如果沒有毛主席的指點,他恐怕會一直“因小失大”了。從此之後,楊得志謹遵毛主席的教導,毫不吝啬的提供給士兵們真槍實彈演練的機會,將士們的作戰能力大幅提高。

結語

從楊得志上將的成長經曆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幸的童年經曆並沒有壓垮楊得志上將與生活拼搏的堅強意志,相反他愈挫愈勇,在加入我黨後,更是在光輝指導思想下,不斷創造出新的輝煌。

在帶兵訓練問題上,楊得志也敢于請教毛主席,在一番指點後,一絲不苟地貫徹落實主席的指示。這告訴我們,艱難更顯勇毅,磨難始得玉成!

作者:啓禾編輯:夜雨聲煩參考文獻:楊得志百度百科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與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