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內耗,80後內卷,90後低欲望,反映了這1種趨勢

舒山有鹿 2024-03-18 12:14:29

 

01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不易,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艱辛。

70後這代人,雖然出生的時候特別窮,但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吃到了房産、互聯網等紅利,算是有苦有甜的一代人了。

80後這代人,見證了城鎮化的發展,吃到了最後一波的互聯網紅利,但也高位接盤,壓力山大,也算是有苦有甜的一代人。

90後這代人,享受到了充足的物質供應,但也面臨著“階層固化”的風險,前人的紅利離他們而去,算是處境比較尴尬的一代人。

這三代人,雖然在年齡上,不會差距太大,但他們的人生處境,卻是各不相同。70後有70後的內耗,80後有80後的內卷,90後有90後的低欲望。

內耗、內卷、低欲望,這三個問題,在這三代人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02

70後內耗。

內耗的本質,就是自我內部能量的無意義消耗。比如說,你焦慮,你寢食不安,你覺得人間不值得,這就是妥妥的精神內耗。

現階段的中年人,貌似有點壓力山大了。首先,他們背負了累累債務;其次,職場對他們並不友好;第三,孩子的花費,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

債務就不用說了,全民負債的年代,誰不用負債呢?至于說職場鄙視,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不少中年人失業後,連工作都找不到。

對此,網絡上有這樣一個段子:中老年人的職業宿命,就兩“保”,男的去幹保安,女的去幹保潔。

賺錢的目的,是爲了讓家人過得更好。可是,70後的孩子,有可能買不起房子,結不起婚,生不起孩子,而無數的70後,都無法幫孩子解決這些問題,因爲錢不夠。

自己越來越老,賺的錢越來越少,家庭的支出越來越大,孩子越來越買不起房。如此,70後不就日常焦慮,精神內耗了嗎?

03

80後內卷。

內卷這一個詞,是在哪一代人的身上出現的?毫無疑問,就是見證了城鎮化發展,而又身處于惡性化競爭中的80後。

80後結婚生子的時候,恰恰是房價最高的時候。同時,由于受到各種潮流、行情的影響,80後也是“35歲職場裁員潮”的第一波經曆者。

35歲職場裁員潮,其實很容易理解,崗位是有限的,而每一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屢創新高,注定臨近中年的80後,需要成爲被裁員的那一批人。

被裁員,就沒有了收入,只能各種投簡曆,各種內卷。我們可以發現,80後這代人,擠滿了快遞行業、外賣行業、網約車行業的就業蓄水池。

前些年,看到一個報道,說的是比較早一批的程序員,比如說80後,已經在職場中“畢業”了,上有老,下有小,只能幹好幾份零工養家糊口。

單身一個人,哪怕再難,也能孑然一身。而大部分的80後,都有了家庭、孩子,注定他們終其一生都只能“內卷”,沒有其他的選擇。

04

90後低欲望。

90後這代人,就比較有意思了,既有70後的內耗,也有80後的內卷。爲了在內耗、內卷中掙脫出來,活成了“低欲望”的樣子。

低欲望,是一個社會學名詞。指的是,年輕人不買房,不買車,不貸款,不消費,不結婚,不生娃,沒有任何的欲望。

90後,恰恰是“低欲望”的第一代人。爲什麽他們會低欲望呢?我想,有這3點。

首先,他們知道前人(70後和80後)的生活是怎麽樣的,所以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去避免前人的悲慘遭遇。比如,不婚不育,孑然一身,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其次,他們身處于階層固化的環境當中,單靠自己,已經很難改變什麽了。父母是精英的90後,跟父母是農民的90後,存在幾輩子的差距。

第三,90後活得清醒,但又改變不了現實,很矛盾。越是看透,越是矛盾,就越是低欲望。在他們看來,唯有保持低欲望,才能不被割韭菜。

05

70後內耗,80後內卷,90後低欲望,反映了這一個趨勢——普通人對于自己的人生,都保持“悲觀”且“暮氣沉沉”的態度。

這裏談到的普通人,就是沒錢沒勢,毫無地位,只能通過打工賺點小錢的工薪一族。

工薪一族,說到底,就是古時候的短工,或者長工,本質就是最底層的一類人。底層人無法改變命運,自然就拼命內卷,拼命內耗,或者直接低欲望。

對于普通人來說,人生的希望,比黃金、鑽石還重要。正如資本市場的一句話,信心勝過一切。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處境,每代人有每代人的選擇。熬下去,終究是普通人的唯一出路。

文/舒山有鹿

1 阅读:655

舒山有鹿

簡介:情感作家,勵志達人,你有煩惱,我來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