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厭惡功名富貴,爲何參加科舉考試?中舉符合他的人設嗎?

潤楊的紅樓筆記 2024-05-06 15:20:23

《紅樓夢》中,賈寶玉科考中舉,符合曹雪芹的創作意圖嗎?符合賈寶玉的人設嗎?他原本厭惡功名富貴,爲何還要去參加科舉考試呢?

第一、賈寶玉只是不喜歡科舉考試,並非沒有實力贏得科舉考試。

賈寶玉喜歡不喜歡八股文,喜歡讀雜書,即便是寫詩,也不落俗套,別出心裁。他有贏得科舉考試的實力,只是心裏不喜歡參加科舉考試而已。

科舉考試的書籍主要是四書五經。清代鄉試考試題目爲:初場《四書》文三篇、五言八韻詩一首;二場,五經文各一篇;三場,策問五道。

賈寶玉不反感四書,他說過“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因此他還是很欣賞四書的。可以想象,他精讀過四書。雖然他無法完成賈政留的作業,但是不妨礙賈寶玉懂四書。

賈寶玉是過目不忘的人,別人讀書讀幾遍都背不下來,賈寶玉一遍就會,學習效率非常高。

如果寶玉下決心參加科舉考試,他是可以突擊複習,然後科場得意的。

第二、賈寶玉出家前,會給家族一個交待,這個交待就是考中舉人。

賈寶玉不想當官,在林黛玉死後,他就更對仕途沒有興趣。他去參加科舉考試不是爲了自己,是爲了家族。

他是賈府裏的鳳凰蛋,大家都對他抱有希望,希望他能考中舉人、進士光宗耀祖。

黛玉死後,寶玉就想跟黛玉而去。寶玉找到了一處所在。

一人問他:“此陰司泉路,你壽未終,何故至此?”

寶玉:“適聞有一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

“故人是誰?”

“姑蘇林黛玉。”

那人冷笑道:“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無魂無魄,何處尋訪?凡人魂魄,聚而成形,散而爲氣,生前聚之,死則散焉。常人尚無可尋訪,何況林黛玉呢?汝快回去罷。”

那人還告訴寶玉:“汝尋黛玉,是無故自陷也。且黛玉已歸太虛幻境,汝若有心尋訪,潛心修養,自然有時相見。如不安生,即以自行夭折之罪,囚禁陰司,除父母外,欲圖一見黛玉,終不能矣。”

因爲這些話,賈寶玉決定不再尋死,他要出家修行,期待早日與黛玉相見。

出家就要抛棄家人,就是不孝。爲了稍微補償一點家人,賈寶玉決定考一個舉人,權當報答家族的養育之恩。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賈寶玉中舉之後,飄然而去,不問紅塵世事,一心修行,期待有一天能去太虛幻境,見到心心念念的姑蘇林黛玉。

第三、原文有暗示寶玉蟾宮折桂。

寶玉上學之前,賈政的門客就說過,“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顯身成名的了”!

黛玉聽說寶玉去上學就說:“好,這一去,可定是要‘蟾宮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

這都暗示,將來有一天寶玉會蟾宮折桂。而黛玉則不能爲他慶祝。

也就是說,寶玉是在林黛玉死後,萬念俱灰之下,決定抛棄紅塵之後,才考中的舉人。

考中舉人後,賈寶玉沒有貪念世間的榮華富貴,毅然決然地懸崖撒手,出家而去……

第四、中舉符合賈寶玉的人設

賈寶玉是性情中人,也是善良的人,更是知恩圖報的人。

賈寶玉考中舉人並非是轉了性情,貪念紅塵的富貴榮華。他只是單純地要報答賈家多年的養育之恩。他出生就在賈府,賈府給了他生命,也給了他富裕、安甯的生活。家裏有父親、母親,家裏的一草一木都牽扯著他的心,他無法割舍。

但是他爲了林妹妹,他必須割舍生命中最重要的親情。考中舉人,就是他離開前,能給賈家做的最後一點貢獻。

考中舉人後,賈寶玉的心願已了,他斬盡三千煩惱絲,飄然而去,去爲追尋林妹妹而修來世了。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