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年前的這朵“花”何以芳香華夏?

華輿 2024-05-16 14:30:52

中新網三門峽5月15日電 (韓章雲 李悅 王珊)彩陶是仰韶文化的重要標志,特別是仰韶文化中期——廟底溝時期的彩陶,其典型紋飾花瓣紋廣受關注。

5月14日,“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物探源集中采訪團一行走進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的廟底溝博物館,透過精美的仰韶彩陶花瓣紋,感受仰韶先民們的創造力,感受6000年前的這朵“花”何以芳香華夏?

▲圖爲廟底溝博物館展出的衆多彩陶。韓章雲 攝

該博物館基本陳列《花開中國——廟底溝與中華早期文明的發生曆程》,講述廟底溝文化的發展曆程、文化面貌及重要影響,是目前國內展示仰韶文化彩陶數量最大、類型最全、年代跨度最長的史前文化展覽。

在該館的衆多彩陶中,花瓣紋彩陶盆可以稱得上是廟底溝類型彩陶的代表作。它口徑31.9厘米、底徑13.2厘米、高20.3厘米,泥質黃陶,器表做磨光處理,缽體盆形,上腹以黑彩繪出多組交錯的弧線三角、圓點、線紋等,組成一周連續的花瓣紋,紋理優美、線條流暢、色彩古樸,極具藝術感。

▲圖爲廟底溝博物館展出的花瓣紋彩陶盆。韓章雲 攝

據廟底溝博物館館長王宏民介紹,花瓣紋是廟底溝文化最具標識性的紋飾,包括單瓣式花瓣紋、雙瓣式花瓣紋、四瓣式花瓣紋以及多瓣式花瓣紋。

爲何仰韶先民要在器物上繪制花瓣紋?王宏民認爲,這說明當時的人們對植物的生長規律已有觀察,花具有生命繁衍的意義,在生活器物上描繪出花的紋飾是一種對生命繁衍的美好寄托,這是“繁衍之花”。

▲觀衆參觀廟底溝博物館。韓章雲 攝

考古學家嚴文明曾提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瓣花朵”格局。他認爲,假如把中原地區看成花心,其周圍依次分布第一重花瓣、第二重花瓣,而整個中國的新石器文化就像一個巨大的重瓣花朵,具有超穩定結構。王宏民表示,“盛行花瓣紋的廟底溝文化,它分布範圍廣,輻射影響大,似重瓣花朵般盛開在中國大地上”。廟底溝文化也被視爲“文化之花”。

他補充道,古漢語中“花”與“華”同音,兩者意義相通,故一些學者認爲,仰韶彩陶上的花瓣紋可能是華夏之“華”的由來,這就是“華夏之花”。

王宏民稱,最早發現于河南渑池的仰韶文化,綿延兩千年,形成中國古代文明的主根脈。廟底溝文化,是仰韶時代鼎盛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類型,它攜帶著彩陶影響了大半個中國,被學術界稱爲“中國史前時期的藝術浪潮”,對中國史前文化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完)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