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恒大和碧桂園“暴雷”之後,萬科會是最後的“天選之子”嗎?

李砍柴 2024-02-16 16:13:00

繼恒大“暴雷”之後,國內大部分民營房企已經倒下或正在倒下。

只有少數頭部房企仍頑強支撐。

其中就有 “地産界風向標”之稱的萬科集團。

目前,萬科身後站著的是深圳地鐵(萬科第一大股東),這是一家大型國有企業。

相比于其他民營房企的“水深火熱”,有地方國資委撐腰的萬科稱得上“背靠大樹好乘涼”。

可盡管如此,去年9月份以來,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中就有兩家(惠譽國際和穆迪)相繼下調了萬科的風險評級。

不像恒大和碧桂園,截至目前,萬科尚無債務問題被爆出。

但這遠遠不能打消股債持有人的疑慮。

而在萬科被爆出欠債1.35萬億之後,更直接引起了熱議和一定的恐慌。

緊隨其後的,就是萬科美債遭大幅抛售,持有人甚至不惜降價,只求速速脫手。

伴隨美債抛售,萬科股價也應聲下跌。造成了萬科面臨“股債雙殺”的危機局面。

面對連番風雨,作爲行業龍頭的萬科拿出了“地産茅”的氣勢:

遇到問題,正視問題,解決問題。

那麽,萬科具體采取了哪些方法來穩住這艘地産界“巨輪”的航向?

它會是繼恒大和碧桂園之後,僅剩的“天選之子”嗎?

01

面對紛湧而來的質疑,萬科管理層選擇自證。

11月6日,萬科舉行了線上交流會,對目前面臨的“股債雙殺”和“破産說”進行了正面回應。

或許深知一家之言不足以取信境內外投資人和觀望的“吃瓜”群衆。

萬科搬出了“幕後大佬”——深圳國資委坐鎮。

深圳國資委何方神聖?

說到深圳國資委,就不得不說萬科目前的第一大股東—深圳地鐵

作爲一家大型國有獨資企業。深鐵直接受深圳國資委監管。

從2017年成爲萬科的第一大股東開始。

至今7年,雙方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系。萬

科掌舵人郁亮也深得深鐵和深圳國資委的信任。

某種程度上說,萬科—深鐵—深圳國資委的關系約等于 “兒子”—“老子”—“爺爺”。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此次交流會,好比祖孫三代齊上陣。

深圳國資委更霸氣放話:萬科是深圳國資體系的重要成員。

必要時將通過一切可能的手段支持。

仔細聽來,這幾句話有兩層含義。

一是萬科是深圳國資體系重要成員。

其實,稍加了解的人都知道,萬科目前既非公有,也非私有,屬于混合所有制經濟。

但深圳國資委在這次的交流會上直接指出:萬科是深圳國資體系的重要成員。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深圳國資體系的統計報表中,已經出現了萬科的名字。

萬科的總資産和總營收、在這一體系中的占比達到了三成以上。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

有我在,誰也別想動萬科!

深圳國資委通過深圳地鐵持有萬科27.18%的股份,遠超第二位持股股東。

二是和衆多民營企業相比,這樣的鼎力支持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深圳國資委不僅在語言上力挺,更在行動上支持萬科。

會後不久,深鐵集團就爲萬科注入了100億的資金。

有些“杠精”可能會唱衰說:萬科欠債萬億,這100億簡直是杯水車薪,做做樣子罷了。

可是,那1.3萬億裏面包括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

短期借款一般指的是借款期限在1年內的借款。

一般是企業用于臨時周轉。

拿個人來說,信用卡借款屬于短期借款,需要在到期日之前還款,這個期限一般是按月計算。

而房貸屬于長期借款,有的房貸達到20—30年。

如果嚴格較真的話,一個人的房貸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

但並不是要在短期全部還款,所以個人不用那麽著急。

萬科1年內到期的借款爲36.45億。

深鐵這一次注資就幾乎覆蓋了萬科未來3年的短期借款。

力度不可謂不大。

此次線上交流會之後,萬科在境內外的股債都得到了大幅回升。

這波回升讓前期境外一些做空萬科的機構損失慘重,尤其是那些不惜加高杠杆的空頭們。

有傳言說此次萬科遭遇的“股債雙殺”。

實際上是華爾街財團在“攪動風雲”,企圖通過打壓萬科,

操控中國整個房地産行業股市下滑,讓中國房地産陷入危機。

衆所周知,房地産和我國經濟密切關聯。

美國華爾街這是在通過金融手段打壓中國,想要扼住中國經濟增長的命脈。

02

除了請“幕後大佬”坐鎮之外,萬科管理層也公開透明地主動剖析自身目前的經營狀況。

這體現出萬科作爲一家頭部房企的坦誠和擔當,至少刷了一波好感。

對穩定市場和投資人信心起了一定的作用。

接著,萬科管理層主動剖析數據:

萬科今年的離岸美元債總額爲29.53億,2024年到期的2筆債務本金總額只有12億左右。

利息也遠低于其他房企。

因爲早在2018年,當恒大等超級房企還在瘋狂加杠杆,並沉醉于NO.1 ,NO .2 的狂歡中時,

當時的萬科總裁郁亮就喊出了那個著名的口號,也因此被稱爲房地産行業的“吹哨人”。

正是在這樣的決策下,萬科在短債比,資産負債率等問題上訂的指標都很穩健。

以求穩和安全爲首要目標。

這才沒有步恒大和碧桂園的後塵。

可盡管如此,萬科目前的“存貨量”也高達8100多億。

房企的“存貨”指的是建成但還沒賣出去和已經建到一半的房子。

在現行經濟條件下,想要盡快售空這麽多房子談何容易?

萬科今年前十個月的房子總計銷售額爲3124.4億,比2022年的3467.6億下降了9.9%。

這個成績和前兩年沒法比。2019年開始,連續三年,萬科的新房銷售額都超過了5000億。

8000多億存房量,就算擱在銷量最好的2020年,也得差不多2年才能賣完。

更何況如今早已今非昔比。

業內人士統計,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存量房已經達到了10萬億!

對此,9月23日,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铿就在一場大會上表示:

現在全國空置的房子多到14億人都住不完!

怎麽把這些“存貨”賣出去,是擺在萬科所有人面前最大的難題。

對此,郁亮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刺激“想買”群體。

他把目前的購房者分爲三類:能買,需要買,想買。

前兩者:能買和需要買的群體不用擔心,但占比較小。

最後一類“想買”才是最值得關注的群體。

而制約這一 “想買而未買”群體的一大因素就是他們對房地産的信心還沒有恢複。

郁亮也給出了大概的消費者信心恢複的時間:2024年下半年。

如果市場和消費者都給力,這兩點也都達到了預期,萬科確實有可能恢複元氣。

但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要想達到這兩點預期,首先得有足夠龐大的“想買”群體。

經濟下行,消費降級。

就連看上去“不差錢”的一線城市居民,都開始抛棄奢侈品,轉而尋求價格更實惠的高性價比産品做“平替”了。

而房子,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子,動辄幾百萬。

普通的奢侈品在它面前也“弱爆了”!

在房地産行情好的那幾年,年輕人想買一套房子尚且需要掏空一家6口人的錢包。

更何況如今普遍面臨高失業率的環境下。

又有多少“想買”群體能掏出這些錢呢?

作爲一名在一線城市打拼的“苦逼”打工人,我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想一夜暴富,我也想買房……

但是,看著連廁所都買不起的存款,也確實只能“想想”了。

03

房地産行業經曆了過去的野蠻發展,暴露出太多問題:

1、睡城,空城遍布各地;

2、預售證到手就開始賣房,爛尾樓比比皆是,風險全部轉嫁購房者;

3、各大房企瘋狂擴張,瘋狂貸款,給銀行造成巨大的資金風險。

恒大更是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業界神話:

蓋個大門就狂賺了10個億,結果還把蓋樓這事兒給忘了。

房地産企業如何避免這種禍國殃民的“神操作”再現?

對此,易居企業集團CEO 丁祖昱給出了4個解決方法:

1、采取封閉式管理,專款專用,並 受銀行監管;

2、改革預售制,直到交付環節才付尾款和按揭;

3、融資透明;

4、大中小房企分類管理。

此外,正如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铿所說,房地産企業要認清形勢,響應國家“房住不炒”的號召,盡早轉型。

據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爲2.64億。

到2026年,這個數字將會超過3億,2034年將會達到4億……

未來十年是養老産業井噴的十年,針對老年人的消費將會得到進一步升級。

而且這個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

隨著時間的增長,後續的老年人會把“將就”變“講究”。

老年人的消費潛力將會得到釋放。

況且70,80後起來的這批老人沒有經曆過困難時期的淒風苦雨,更舍得花錢。

就目前來看,和年輕人相比,50-65歲年齡段的家庭的總資産最高,負債率卻最低。

他們最看重的是舒適的消費環境,“銀發經濟”將會逐漸成爲國內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根據《中國老齡産業發展報告(2021—2022)》預測:

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消費潛力或將超過40萬億元,占GDP的12.2%,有可能形成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養老地産和文旅地産,有望會成爲未來撬動經濟的杠杆。

這或許是房地産企業平穩轉型的一條可行之路。

-End-

作者:易七

編輯:一乙木

1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