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若是有野心,中國將多出一個省,面積是新疆一個半大

自由仙 2024-03-11 11:37:25

在乾隆帝統治的黃金時期,一封來自遠方的國書悄然抵達皇宮,其內容引起了不小的波榞。書信的主人,阿布赉汗,非同小可,他掌管著廣袤的哈薩克草原,領導著數百萬的骁勇之士。在那封書信中,他表達了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忠誠——願意帶領他的民衆和土地,歸順遙遠的大清帝國。

乾隆皇帝對此深感榮耀,然而他的回複卻出人意料,他優雅地拒絕了這份沉甸甸的禮物,告訴阿布赉汗,大清帝國對土地沒有額外的渴望,只希望能夠繼續接受他們的馬匹作爲年貢。

哈薩克人的故事並非始于清朝,他們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時代。早在15世紀初,這一族群就已經在曆史的舞台上嶄露頭角。他們的先祖們曾是突厥的一支,經曆了元朝的統治,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內部分裂,哈薩克分成了三個不同的部落聯盟,即大、中、小玉茲。

到了清朝中期,准噶爾部族的崛起改變了這片草原的命運。在其領袖噶爾丹的率領下,准噶爾部不僅威脅到了清朝的邊疆安全,還不斷擴展其勢力範圍,迫使哈薩克人尋求俄羅斯的庇護,以抵禦准噶爾部的侵擾。

然而,轉機在乾隆二十一年出現。那一年,乾隆皇帝決定大舉出兵,一舉解決准噶爾的威脅。盡管面臨內部的反對,乾隆還是決定分兩路進攻。准噶爾部那時已經內亂頻發,實力大減。在大清軍隊的強勢攻勢下,准噶爾汗國的最後一位汗王阿睦爾撒納連遭敗績,最終逃亡到了哈薩克的土地上。

中亞大地上,哈薩克的統治者阿布赉汗,在清朝的鐵蹄聲中尋找自己國家的出路。隨著清軍對准噶爾的壓制越發嚴峻,阿布赉汗感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如果准噶爾徹底覆滅,他的國家可能就是下一個目標。

出于對未來的擔憂,他決定采取一種極其冒險的策略,那就是與曾經的對手准噶爾聯手,希望能在這場生死較量中找到一條生存之路。阿布赉汗甚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准噶爾的領袖,試圖通過這層婚姻關系加深雙方的聯盟。

然而,乾隆皇帝的態度對于這一切似乎並不在意。他對阿布赉汗的這一舉動只是輕描淡寫地處理,既沒有直接表示支持,也沒有強烈反對。在他看來,哈薩克的歸順與否,並不影響大清帝國的根本利益。

即便如此,乾隆帝還是在邊境地區部署了大量兵力,一方面是爲了防範任何可能的威脅,另一方面也向阿布赉汗展示了大清的軍事實力。

阿布赉汗對于乾隆皇帝的軍事部署並未放在心上,他錯誤地低估了大清的軍事能力。當清軍跨過邊界,直撲准噶爾時,他仍舊固執己見,認定以自己的軍力足以抵抗。

然而,面對清軍的索倫騎兵——那些在戰場上如狼似虎的勇士,阿布赉汗的軍隊迅速被擊潰。那一刻,他才真正意識到了大清軍隊的強大和自己的誤判。

這場沖突不僅是軍事力量的碰撞,更是對阿布赉汗政治智慧的一次考驗。它告訴我們,曆史的洪流中,沒有永恒的盟友與敵人,只有永恒的國家利益。阿布赉汗的選擇,雖出于對國家未來的考慮,卻也暴露了他對大局判斷的失誤。

面對清朝的強大軍事壓力,阿布赉汗最終選擇了一條和平的道路,他派遣使者前往遙遠的北京,手持國書,向乾隆皇帝表達了歸順的誠意。

阿睦爾撒納,失去了哈薩克的支撐,孤立無援地逃往俄羅斯尋求避難。然而命運多舛,他在異國他鄉病逝。俄羅斯政府,在清朝的強硬態度面前,只能將其遺體送回,彰顯了大清的威嚴。

乾隆皇帝對于阿布赉汗的舉動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他看到了通過這一舉措,整個准噶爾問題將迎刃而解,大清帝國的邊疆將再次恢複平靜。對于乾隆這位酷愛聲名的皇帝來說,哈薩克的歸順無疑是對他政績的巨大增光。

然而,乾隆並未將哈薩克完全並入清朝的版圖中,而是選擇讓其作爲藩屬國存在,每年貢獻戰馬,以維持兩國之間的和平與合作。這一決定,雖出于當時的政治考量,但也埋下了未來曆史變遷的伏筆。

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朝對哈薩克的寬容政策使得伊犁等地區逐漸成爲哈薩克人的新家園。然而,在晚清時期,隨著沙俄對中亞的侵占,大片哈薩克土地落入俄國之手。直到蘇聯解體,哈薩克斯坦這個名字才正式出現在世界國家的行列中,標志著一個新國家的誕生。

如果乾隆當時能更進一步,將哈薩克完全納入清朝的領土,也許曆史的軌迹會有所不同。但曆史沒有如果,每一個決定都是那個時代最真實的選擇。阿布赉汗的決斷,乾隆的策略,都是在波詭雲谲的曆史洪流中,爲了各自民族和國家的未來所做出的最佳選擇。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0 阅读: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