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親戚、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都死于缺乏“距離感”

舒山有鹿 2024-05-05 12:18:53

有一句名言:“距離才能産生美”。

如何理解這番話?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概念,刺猬效應。意思是,每個人都是身上長滿刺的刺猬,只要相互靠近,就會相互傷害,激發矛盾。

正如古人所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間的交情,要想長久,就需要平淡如泉水,既不甜膩,也不沖突, 刺猬效應就不會出現。

很多人都疑惑,不是越親近,關系越好嗎?並非如此。越是親近,越容易放大對方的缺點,而看不到對方的優點,就會“過猶不及”。

跟外人的關系如此,跟親戚、兄弟姐妹的關系也是如此。人性,不會因爲有無血脈關系,而發生任何的改變。距離感,才是維系感情的關鍵。

一、經常往來,就容易“相看兩相厭”。

近段時間,你覺得牛肉好吃,就連續吃了半個月的牛肉。半個月過去了,如今你一想到牛肉,就會反胃,産生了厭惡的心理。

這就是所謂的“吃膩”了。總是吃相同的食物,哪怕這食物再好吃,你還是會討厭。這個時候,就不是食物本身的問題了,而是人性“喜新厭舊”的問題。

同樣的道理。你跟身邊的親戚、兄弟姐妹經常往來,甚至早上不見晚上見,那相處一頭半個月,雙方就容易鬧矛盾。

別人對你斤斤計較,你也反感別人,雙方經常爲了一些小事而爭執。如此下去,關系的裂痕就産生了。

原因在于,往來的次數太多,內心對于他人的好奇、眷戀,就會大大降低。一年見一次,會很珍惜。而每天都相見,就逐漸厭惡了。

關系,不是往來的次數越多越好。相反,保持一定的距離,減少往來,矛盾才能緩解。

二、涉及到“錢財利益”,就會明算賬。

人與人之間的沖突,99%都跟“利益”二字有關。你有你的小算盤,他有他的小算盤,你和他存在利益沖突,就容易爭執起來。

舉個例子。父母走後,留下30萬給3個孩子,平均每個人分10萬。但是,總有孩子不樂意,想要得到更多。

A孩子這樣想,B孩子也這樣想,C孩子更是這樣想,大家誰也不讓誰,不就連兄弟姐妹都做不成了嗎?

所謂“親兄弟,明算賬”就是這個道理。哪怕是骨血相連的親兄弟姐妹,在錢財名利面前,也容易撕破臉皮,誰也不讓誰。

你可能會說,難道就不能謙讓嗎?說實話,這涉及到“囚徒困境”的博弈,不可能每個人都謙讓。你謙讓了,別人得寸進尺,矛盾依舊會變得尖銳起來。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沒有永恒的關系,只有永恒的利益。

三、缺乏距離感,就容易“就近攀比”。

人性有一個特點,就近原則。比如說,就近攀比,就近傷害,就近算計,就近套路.....反正,不論做什麽事,人們第一時間都會對身邊人下手。

A推銷保健品,那他第一時間就會套路家族的老人;B賺了一些錢,那他第一時間就會跟身邊的親戚、兄弟姐妹進行攀比;

C的孩子考上了211,那他就會拿自己的孩子,跟親戚的孩子進行比較;D失業了,那他就會看看身邊人有沒有失業的,以此來安慰自己......

所有的“就近攀比”,都會導致一個問題,那就是“見不得人好”。你過得好,別人就會仇視你;你過得不好,別人就會捂著嘴巴偷笑,嘲笑你。

人性,都是“笑人無,恨人有”的。爲什麽人們喜歡就近攀比,就近傷害,而不會跟外人攀比,也不會傷害外人呢?

就四個字,欺軟怕硬。不了解外人,所以不敢欺負外人。而了解身邊人,就會對身邊人下手。

四、缺乏距離感,就容易“心理失衡”。

上文談到了“見不得人好”,其根源就在于“心理失衡”。

至聖先師孔子,對于“心理失衡”這一點,說了一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說得直白一點。大家一起貧窮,哪怕連飯都沒得吃,那也無怨無悔,心理平衡。因爲大家一起倒黴,特別公平。

反之,你富他窮,那他心理失衡,就會仇視你。這種仇視,還會隨著距離的靠近,而變得愈發嚴重。由此造成了當下熱議的“底層互掐”。

乞丐,不會嫉妒百萬富翁,但一定嫉妒比他有錢的乞丐。同階層的人,有點關系的人,都會在心理失衡的過程中,選擇“窩裏鬥”。

如何才能緩解心理失衡的情況呢?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保持距離,同時守住自身的秘密,盡量提高自身的神秘感。如此,矛盾自然就減少了。

文/舒山有鹿

0 阅读:39
评论列表
  • 2024-05-05 16:14

    真心他認爲是假意,就願聽好聽的,別走了。

舒山有鹿

簡介:情感作家,勵志達人,你有煩惱,我來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