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給大清國庫留下2716萬兩,雍正留下3453萬,那敗家子乾隆呢?

陋室文史 2024-04-29 16:36:10

清朝在曆史上的地位,其實褒貶都有、很難評說。

有的人認爲,清朝在後期的閉關鎖國,導致中華民族落後于世界,是一大罪狀;

但也有人認爲,就算晚清騷操作太多,也有過康乾盛世,王朝的興衰往往跟客觀規律密不可分。

從清兵入關開始,清廷的統治就開始了,可作爲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清王朝除了要發展經濟,還需要和反對的聲音作鬥爭,因此清朝初期的皇帝們,打仗太頻繁了。

就拿康熙皇帝來說,平三藩,征噶爾丹,雍正青海平叛,哪一項戰事不花費巨額的雪花銀?

雍正勒緊褲腰帶豐盈了國庫,那麽乾隆一朝作爲盛世,最終爲國庫做了多少貢獻呢?

一、康熙的開銷

都知道康熙皇帝的開銷大,爲什麽?

因爲他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60余年執掌最高權力,想怎麽花就怎麽花,並且每一項開支都事出有因,沒有人敢反對,甚至連一條苛刻的理由都找不出來。

很多人認爲康熙作爲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前有順治的庇蔭,幫他處理好了很多的事情,留給他的是一個新王朝。

以此得出康熙是一個幸運皇帝的結果,有這種看法的人不在少數,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康熙登基的時候,整個時局並不明朗,康熙年幼,朝中權臣衆多,讓一個小孩子如何與之周旋?

南明依然存在,台灣還有鄭成功,沙俄還虎視眈眈,這樣的態勢能稱得上是幸運嗎?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實在是天崩開局啊。

因此,鑒于內外部不穩定的局勢,康熙一朝的主旋律就是打仗,沒有辦法,他只能通過大規模用兵來維護清朝的地位。

有這麽一句話,說康熙這一代,把清朝幾乎所有的仗打完了,這句話非常精准的概括了康熙的功績。

年幼的玄烨在乾清宮登基之後,腦海中就是一個念頭,他要將所有威脅國家統一的禍害全部給鏟除了。

“晚打不如早打,打完了再建設”,這就是康熙的理念。

解決了鳌拜之後,康熙算是真正掌握了大權,但擺在他面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三藩之亂。

以他的智慧,當然能解決,比如康熙果斷殺了吳應熊,目的就是爲了震懾其他兩位藩王——不要耍小心思。

但我們是講經濟,根據大臣們的測算,三藩的安置費大約需要一億兩。

後來吳三桂反,並迅速占據了雲貴川湘,清朝失去了這四個省的稅收,福建和兩廣地區、西北、河南等地也積極響應。

八年的戰事,耗資至少3000萬兩,加上稅收,康熙的損失大約在八千萬左右。

那時候康熙出兵攻打台灣,前期鄭芝龍投降後,爲了安撫鄭成功,清廷就花費了400萬兩,最後的一戰,軍費開支900萬兩。

之後的三征噶爾丹,與沙俄的戰爭,軍費開支並不比以上的要少。

再加上康熙後期吏治陷入混亂,貪腐橫行,最終國庫裏僅剩了2716萬兩白銀。

二、雍正的開銷

雍正作爲清朝曆史上最勤奮的皇帝,他可以說在十余年的執政時光裏,燃盡了自己的生命。

雍正也是個人開銷最少的皇帝了,畢竟自己的爹和兒子動不動就喜歡下江南,那可是個奢侈的活動。他就對此興致缺缺,沒事兒只喜歡把自己埋在宮裏批奏折。

在皇帝中,雍正要清貧得多。

在九子奪嫡中最終勝出的雍正,實際上並沒有開心多久,他一登基就知道康熙爲什麽要讓他當這個皇帝了。

因爲他有一顆爲國爲民的仁心,只有這樣的人才會給康熙收拾爛攤子,如果真的傳位給八王爺,也許清朝不會出現第二個盛世。

雍正執政期間,可以說將開源節流做到了極致。

他最大的開銷,就是平定羅蔔藏丹津的叛亂,這場持續一年的平叛戰爭,一天的軍費就達到了20萬兩。

但是這場仗也讓西北徹底安定,爲清朝之後的百年統治鋪平了道路,解決了後顧之憂,雍正就開始著手實行他的經濟措施了。

改土歸流、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是雍正聞名于世的三大殺手锏。

改土歸流結束了土司世襲制,讓土地全部歸屬于國家,間接打破了少數民族土司對地方的控制。

攤丁入畝和火耗歸公,解決了官員上下貪腐的問題,讓地方稅收可以直接上交中央。

這三大政策,讓清朝的國庫開始充盈起來,源源不斷的雪花銀流入國庫之中,整個民間的商業市場也變得規範。

在加上實行了養廉銀制度後,官員的貪腐現象變少了。

康熙後期吏治敗壞的情況有了好轉,在雍正駕崩的時候,清朝的國庫扭虧爲盈,結余3453萬兩。

三、乾隆的國庫

別看雍正兢兢業業十幾年,也就比康熙留下的資産多了700萬兩,要知道,雍正的國庫存銀是沒有水分的。

乾隆登基的時候,全國無戰事,朝廷內外,上下清明,簡而言之,此時的乾隆無負債,也沒有重大的花錢項目。

俗話說有錢了手就松,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眼看天下一片祥和,國庫又無比充盈,乾隆手一揮,大赦天下。

在其執政的60年間,曾五次免稅,東南地區通過水運和海運向京城納的錢糧,也被乾隆免除。

這兩項政策,大大減除了農民的負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上了一個台階,民間的商業極大繁榮,因此在乾隆執政的中期,清朝達到了曆史上的最高峰。

不過在軍事方面,征打小金川、平定四次農民起義以及與廓爾喀、緬甸、越南的戰爭也著實花費了乾隆數千萬兩白銀。

到了乾隆的執政後期,他獨寵和珅,讓雍正時期幾乎杜絕的腐敗現象卷土重來,加劇了社會矛盾。

同時昏聩的乾隆還閉關鎖國,讓中華民族沒有趕上工業革命的浪潮,導致了晚清時期帝國主義侵略的局面。

禅位于嘉慶之後,乾隆還把持大權當了三年太上皇,在此期間,他的花銷更是巨大,最終僅僅給嘉慶留下了6900萬左右的存銀。

雖然看上去數額巨大,但此時的清朝由于關閉國際貿易,導致了通貨膨脹,實際購買力遠遠不如雍正時期。

也正是從嘉慶一朝起,滿清逐漸走向沒落。

8 阅读:6953
评论列表
  • 羽寒 10
    2024-05-02 15:54

    和珅給乾隆買單了一輩子還剩下八億。你咋不看看滿清的稅收到哪年了?還有一點,滿清,從來都不是華夏的王朝

    紅塵^萬^丈 回覆:
    難道是外國[得瑟]
    愛的幻歌 回覆:
    不是漢族的王朝!
  • 華夏最大的敗家子二世祖並不是泰二世,而是乾隆

    0000 回覆:
    是的,頭號敗家玩意
  • 2024-04-30 15:22

    全跑和珅手裏了[呲牙笑]

  • 人家收複了新疆

  • 2024-05-24 00:08

    留下一個和珅,就問夠不夠多吧[得瑟]

  • 2024-05-30 09:38

    敗家子留下了8萬萬兩

  • 2024-05-01 20:03

    2億兩

  • 2024-05-14 20:33

    康熙留下一屁股赤字。

    成事在人 回覆:
    越幹關系越複雜越難協調,朝代老了也一樣,後期出個明君也沒大用處。
    0000 回覆: 成事在人
    後期制度都僵化了,除非有劉秀那種人才可以改變
  • 2024-05-24 01:00

    作者這數字求證過沒

  • 2024-05-05 17:29

    和珅八億兩,什麽都夠了

    用戶10xxx68 回覆:
    古董字畫有價無市,怎麽好折現?八億兩可能嗎?
  • 2024-05-30 20:24

    滿清大屠殺,極限壓榨中國人,滿蒙罪惡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