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爲什麽執意要殺掉華佗?12年後才發現,他的決策是正確的

赫薰看事 2024-05-15 04:59:59

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夏夜蘆葦蕩

編輯|夏夜蘆葦蕩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但爲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華佗被後世尊稱爲“外科鼻祖”,他炮制的麻沸散爲中國醫學帶來了很大幫助,是東漢末年有名的醫學家,也是“建安三神醫”之一。

他一生鑽研醫術不求仕途,到處奔波爲人民解脫疾苦,深受群衆的信仰和愛戴,卻因得罪了曹操被其殺害。華佗去世是中醫史上的一個巨大損失,因此曹丕一直不理解父親的做法。

然而在華佗去世十幾年後,他才發現父親當年的決定有多正確。華佗究竟是怎麽得罪曹操的?曹丕又爲何會對華佗之死改觀?

神醫華佗,懸壺濟世

在當今社會,若要稱贊一個人醫術之高,必會想到“華佗再世”這四個字,可見華佗的醫術才能之深,名氣之大。

他于東漢末年在今安徽省亳州市出生,在那個年代,皇權和官僚地主瘋狂的剝削農民,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因此,有些忍無可忍的農民便開始反抗,發動戰爭。一面是農民和官僚階級的鬥爭,一面是難以預兆的自然災害。

百姓的生命變得極爲脆弱,有的人亡于戰爭之中,有的人則因爲饑餓而痛苦離世,看著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華佗十分不忍。

他奔走于江湖之中,用自己的一身醫術救死扶傷,挽救生命。因爲去過的地方有很多,所以有關華佗的許多醫學故事也被流傳了下來,而這些故事,也讓人不得不感歎中醫的魅力。

相傳,曾經有兩位症狀相似的病人一同去找華佗診治,兩個人都是頭痛加發熱,華佗仔細觀察之後,卻開了兩份截然不同的方子。

他說,這兩位病人病因不同,一個是外熱,另外一個則是內熱,所以治療方法也不一樣。果不其然,兩位病人吃過藥後,第二天就症狀全無。

相比不論大病小病幾乎都要先過一遍醫療器械的今天,當年的華佗真可謂是當之無愧的神醫。

有次一個名叫嚴昕的人去看望華佗,華佗看他面色不好,便立即提醒他似乎有重病,並告誡他要少喝些酒。

可嚴昕卻並不相信,反而覺得是華佗在咒他,于是便生氣的回家了,卻不想在回家的路上摔下車來,被家人拉回家後不久,便和閻王爺見到面了。

不得不說,中醫確實精妙,僅靠“望聞問切”便能解決大部分疾病,它是自然科學和精神心理學的結合。

在一千多年前,一位郡守患上重病,他的家人找到華佗請他醫治。

華佗告訴郡守,想要將病治好需要很多錢財。郡守聽後立即表示,只要能把自己治好,花再多的錢都願意,就這樣,華佗得到了許多金銀財寶。

可誰曾想,收下金銀的華佗卻遲遲不爲郡守診治,郡守原以爲他是在做准備,卻沒成想,一段時間之後,華佗不僅不告而別,而且還留了一封信大罵自己。

郡守真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病沒治好,金銀也沒了,還被罵了,關鍵自己一時間還找不到他。

于是,看到那封信後,郡守的怒氣值達到了頂峰,他氣的大喊大叫,吐了好多血,然後昏了過去。

待他醒來,卻發現自己的病全好了。

原來,這是華佗設的一個局,他知道郡守需要大發怒氣才能治愈,因此才演了這一場戲,離開之前,他還把郡守給自己的金銀全數歸還。

不過華佗能夠被世人稱爲“神醫”,卻不僅是因爲這些小事。他之所以被譽爲“外科鼻祖”,是因爲炮制了麻沸散和各種外科手術的成功,爲關羽“刮骨療毒”便是其中有名的案例。

“刮骨療毒”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平話》中,關羽在一次戰役中被毒箭射中右臂,華佗因仰慕他的爲人,不請自來爲其療傷。

他來的時候,關羽的右臂已經青腫,毒素已經入骨,若不及時清理,不僅難以保住右臂,很有可能還有性命之憂。

他將關羽的右臂綁上,隨後將其胳膊上的皮肉刮開,在用尖刀刮去骨頭上的毒素,敷上藥膏後用線縫好,期間關羽未喊一聲,反倒和一旁的馬良從容對弈。

關羽痊愈後,爲華佗送上了一份厚禮以示酬謝,華佗卻並未接受,他不爲名利,只一心治病救人。

不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平話》都是小說,因此其情節屬實與否有待考究。

據《三國志》記載,爲關羽操刀“刮骨療毒”的是蜀軍的軍醫,並未提及姓名,而且,在關羽刮骨療毒之時,華佗已經逝世多年。

而他逝世的原因,和曹操脫不開關系。

得罪曹操

據《三國志》和《後漢書》記載,當華佗成爲衆人口口相傳的一代神醫之時,曹操便將他招至軍中,成爲自己的醫生。

當時曹操被頭風病折磨的苦不堪言,每次發病都極其痛苦,因此他希望華佗能夠治愈自己的病症。

但這種病症只能緩解,卻不能根治,所以曹操便想著將華佗留在自己身邊。可心系民間百姓的華佗卻並不想爲一人服務。

因爲一次休假,華佗回到了家中,他不想再回到曹操身邊,因此一直推脫說自己夫人病了,實在走不開。

被拒絕的次數多了,曹操也煩了,于是他派人去華佗家裏看看他夫人是不是真的生病,倘若事情是真的,便給華佗40斛小豆(1600斤糧食),慰問一下,但如果他是在騙人,則將他抓走拷問。

很不幸,華佗露陷了,前去探查的人發現他的夫人身體康健,于是他被抓走了。

據《漢律考》記載,詐稱病不朝,于古法當誅。犯下“不從征召”和“欺騙”的罪名,華佗在曹操的眼裏,已經相當于一個死人了。

與此同時,曹操的謀士荀彧看出了他的殺意,便第一時間站出來爲華佗求情,他表示,華佗的醫術了得,不如暫且留下他的性命。

放在平常,荀彧的話曹操一定會聽進去,仔細斟酌,然而如今的他,已經被頭風病折磨的苦不堪言,想到自己曾經遭受的苦楚,曹操便氣不打一處來。

他直接擺擺手道:

“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

意思是說,不用擔心,像他這樣的醫生天底下還有的是。就這樣,曹操一聲令下,華佗亡矣!

不過,在《三國演義》中,華佗的死因和正史有些出入。

“開顱手術”

書中是這樣說的,在華佗給曹操看病之後,他並沒有說這病要慢慢調理,而是有著自己的辦法。

而這個辦法便是我們如今熟知的“開顱手術”。

華佗表示,只要曹操飲下自己調配的“麻沸散”,便感受不到疼痛,這時候自己則用斧頭將他的腦袋劈開,將腦內的“風涎”取出,才有可能完全康複。

“打開腦袋”,這是對古人來說實在是不能接受,曹操從未接觸過這樣的治療之法,而且也從沒聽說過有關這個方法的成功案例,因此他便覺得華佗是想要借機謀害自己。

在盛怒之下,他下令斬殺華佗。

按照這個說法,曹操斬殺華佗確實是保住了自己的一條性命。畢竟,即便是在當今社會,開顱手術的也有著十足的難度,即便華佗真的醫術了得,但他沒有無菌環境啊。

就算真的成功開顱,將“風涎”去除,也很難保證曹操不會受到感染,被感染後,他能不能醒來是個問題,即便真的醒來,也難保不會有其他病症出現。

他是一代枭雄,有著一統天下稱王稱帝的夢想,因此絕對不會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給這樣一個手術,他不敢賭,也賭不起。

據《後漢書》,華佗在被抓回後,並沒有被立即處死,而是在監獄中待了一段時間。這期間,他曾將一卷書交給看管自己的獄吏,並告訴他“可以活人”。

獄吏因爲害怕並沒有接受,華佗便親手將其燒掉。或許正因如此,他的大多數精湛醫術都沒能流傳下來,這對中華民族乃至世界都是一大損失。

在華佗逝世後不久,曹操亦爲自己的所作所爲付出了慘痛代價。

華佗死後,曹操再次陷入了和頭風對抗的痛苦境遇,無數醫生都束手無策,即便如此,他仍不悔自己當初的決定,他道:

“佗能愈吾疾,然不爲吾根治,想以此要挾,吾不殺他,病亦難愈。”

然而,沒過多久,他便改變了說辭。

衆所周知,在他的25個兒子之中,最爲聰明的兒子便是曹沖了,他不僅聰慧非常,而且爲人仁厚,卻不想小小年紀患病逝去。

在其去世之時,曹操十分痛心,他後悔自己殺了華佗,若是華佗還在,他最寵愛的兒子可能不會就此消亡。

十幾年後,曹丕成爲魏王,掌控著大半個天下後,他接觸了更多的政治,也終于明白了曹操當年爲何執意要殺華佗。

結語

曹操要稱王,就絕對不能被人捏住把柄,華佗屢次不從征召,甚至不惜欺騙自己,這樣的人,如果自己還留著,威望何在。

因此,爲了保證自己的威望,他必須殺雞儆猴,讓所有人看看,自己不容任何人戲耍。

而且,華佗的醫術實在高明,但卻並非真心臣服于曹操,若是他有機會去往敵方陣營,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不過,這個正確的決策,只是于曹操本人而言。如果當時華佗能夠活下來,很難想象如今的中醫會發展到何種地步。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來源:

0 阅读:2

赫薰看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