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招安”高合?或許能實現雙贏,甚至是多贏!

百姓評車 2024-02-29 10:55:56

近日,網傳長安汽車洽購高合汽車51%股權,這意味著陷入經營困局的高合汽車似乎迎來新的轉機。如果這一消息屬實,將意味著雙方存在達成協議的可能性,而這對于兩家企業以及整個汽車産業都可能帶來重大影響。

早在去年10月,高合汽車便曾傳出裁員消息,比例高達20%,有的部門達到50%。春節假期複工第一天,又傳出高合汽車將停工停産6個月。6個月後,高合汽車將迎來怎麽樣的結局還不好說,不過市場多數論調呈悲觀情緒。

或許是因爲此前積累的深厚人脈起了作用,此次丁磊現身重慶,和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商談,這給了市場無限的聯想:長安汽車這是要接盤高合嗎?

2月28日,一張高合汽車創始人丁磊現身長安汽車,並與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會見的照片被曝光。一時間“長安汽車洽談收購高合汽車”的傳聞甚囂塵上。

這是高合汽車爆出停工停産消息後,丁磊第二次公開亮相。此前,丁磊現身高合汽車總部表示,高合汽車翻身的窗口期最多三個月,他會積極爭取。他稱,目前,外面已經有很多公司對高合汽車感興趣,收購或者投資。如今丁磊和現身重慶,外界認爲長安汽車似乎有收購高合汽車的可能。

目前,內部人士的回應是初步溝通,了解下基本情況。朱華榮的表態是“在談,離‘妥還遠’”

先不說高合此次是否能被國企招安,單說高合和長安能夠聯系在一起,這就給行業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能,即對于那些在新能源領域拓展不利的汽車集團,尤其是國有汽車集團,是否可以通過接盤那些陷入經營困局的非頭部新勢力品牌,來加快自己的新能源進程,而那些非頭部新勢力也免得停工停産的命運,這對那些消費者也是一個保證。

丁磊沒有說大話,他本人確實在爭取翻身的機會。

高合陷入危機,並不意外

縱觀近幾年的車市,新能源廠商的起起落落並非新鮮事。之前就有威馬的例子,曾經和蔚小理並駕齊驅,現在卻落了個創始人跑路的結局,令人唏噓。而那些還在牌桌上的新勢力品牌同樣處境艱難。除了理想在2023年實現盈利之外,其余的品牌皆處于虧損狀態。

威馬、天際、自遊家、恒馳、愛馳汽車先後被曝出現經營問題。

如今,高合汽車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經營困境,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高合汽車全年銷售8681輛,其在2022年累計銷量達4349輛,這樣的銷量規模明顯不夠,和競爭對手相差太大,要知道哪吒、理想、蔚來、小鵬2022年和2023年都超過10萬的年交付量。

高合目前有三款車型在售,分別是HiPhi Y、HiPhi X、HiPhi Z,這三款車定位均不低,最高價定到了80萬元。雖說高合汽車一開始因爲特立獨行選擇了小衆豪華電動市場,收獲了一批用戶,但和蔚來、理想,甚至售價更低的小鵬汽車對比,其産品沒有給市場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說起蔚來,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它的換電服務和用戶服務,理想則是大冰箱大彩電大沙發,家用奶爸車的標簽異常明顯,小鵬則是自動駕駛還有把800V高壓充電技術下放到20萬元級的G6上,這些都是讓消費者記憶深刻的亮點。

而高合的産品亮點則相對黯然失色。

這對于高合汽車在打造品牌形象和吸引投資方面都十分不利。特別是投資方面,對于一個沒有造血能力的新勢力品牌,銷量規模上不去,獲取資金的唯一途徑只有外部投資了。

2023年6月與11月,高合汽車分別與沙特投資部、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等傳出合作绯聞,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但該筆資金並未到賬。

從這個角度來說,高合走向困境並不意外。

特別是在2024年這樣一個“電比油低”的競爭升級的年份,正如何小鵬在2024年春節複工第一天發布的公開信所言,今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賽的第一年。

高合汽車的日子將更加難過。更甚者,所有非頭部新勢力品牌的日子都很難過。可以預見的是,像高合這樣陷入經營危機的品牌將會越來越多。

這或許是一個雙贏項目

對于長安汽車來說,收購高合或許一個機會,可以彌補其在新能源高端市場的缺失。

目前,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布局十分積極。旗下有阿維塔、深藍、啓源等,除了啓源是親兒子外,阿維塔和深藍都是合資入股的品牌。阿維塔,長安汽車股比爲41%,深藍,長安汽車占股51%。也就是說,在長安汽車的新能源規劃中,它走的是多條路線。

在這種開放的策略下,長安汽車並不介意多入股一家品牌。

事實上,長安汽車不僅是在入股品牌方面很開放,它在其他領域也十分活躍。2023年11月,長安汽車分別與蔚來和華爲合作。前者,在11月21日,長安官宣與蔚來簽訂換電合作協議,成爲加入蔚來換電聯盟的第一人;後者,11月25日,長安汽車和華爲簽約合作備忘錄,成爲第一家入股華爲車BU業務獨立後成立的新公司的整車企業。

此外,長安汽車還宣布自研動力電池,投入100億元,推進自研電池品牌“金鍾罩”。計劃到2030年,推出液態、半固態、固態等8款自研電芯,形成50-80GWh的電池産能。

橫向對比其他國有汽車集團,長安在2023年底和2024年初,新能源領域確實動作頻頻。

長安汽車如此四面出擊,在多條賽道挺進,背後有著一個明確的邏輯,那就是合作和自研並舉,全力打造自己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六邊形戰士的強勢標簽。

筆者認爲,2024年中國車市競爭升級,而且存在不可控因素,因此盡量多布局、多入股,在應對複雜多變的局勢變化確實也有更足的底氣。

也有人會質疑,長安汽車參與這麽多的新能源品牌,會不會有孩子多了就相互打架的情況?

比如阿維塔目前在售有11和12兩款車型,前者定位中大型SUV,指導價29.08萬~60萬,後者定位中大型轎車,指導價30.08萬~40.08萬,和高合汽車有一定重合。但是其産品標簽不盡相同,所面向的人群也有差異,不會産生直接競爭。正如同南北豐田、南北大衆一樣,盡管産品售價更加重合,但是因品牌定位不同,實際情況卻是兩者各開各花,各有各的精彩。

對于長安汽車來說,還有一個考量,那就是多品牌可以完成內部賽馬,誰的潛力更大,就投入更多的資源。

當然,內部的馬太多了,也會産生一定的內耗。如果長安和高合真能走在一起,如何最大程度減小內耗,就是長安汽車未來要考慮的問題。

百姓評車

某種程度來說,高合和長安牽手更大的意義在于,它給行業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能。如今中國車市競爭進入生死淘汰階段,如果有新勢力品牌出現了類似高合的情況,陷入了經營危機,那麽大型集團是否可能接盤。

而且,這種牽手還涉及到多方面的問題,比如品牌整合、未來發展方向、各自的利益關聯方,以及交易細節,都講給後來者提供寶貴的經驗。

當然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權益將得到保障,這才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0 阅读:118

百姓評車

簡介:最接地氣的汽車新媒體 彙聚來自百姓的汽車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