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難:北宋連出4個昏招,但凡少犯一個,也不會亡國

暢敏古今風雲 2024-05-08 16:16:58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汴京(今河南開封),擄走兩宗和皇室大臣千余人北去,史稱“靖康之難”,北宋就此滅亡。然而,當金人南下時,北宋卻連出4個昏招,但凡少犯一個,也不會亡國。那麽,北宋都出了哪4個昏招呢?

1125年,金國滅亡了遼國,繼續出兵攻打北宋。在這之前,宋徽宗聯絡金國一起滅遼,但他耍了很多小聰明,不講信義,搞得金人非常惱火。更要命的,宋徽宗又不好好備戰,被金人看出了破綻。

就這樣,金國兩路出兵,西路軍打山西,東路軍打河北,北宋的城池是各自爲戰。因爲北宋重文抑武,一直不願意把兵權集中,根本就沒有設置省一級的長官統帥,這是北宋軍事弱的最大原因。

但北宋士兵戰鬥力也不算特別差,至少守城還是能守住的,尤其是太原防禦戰打得非常英勇慘烈,金國的西路軍被擋住了。然而東路軍進展比較順利,河北是大平原,有些城市被攻克了還投降了,也有不降頑強守住的。

東路軍的金國主帥本來都沒想打過黃河,只是因爲身邊有北宋的降將跟他建議,以我對北宋的了解,他們可能真就沒什麽防備。于是金國這支部隊就試探性地向黃河挺進。

而北宋在黃河是怎麽防守的呢?原本在黃河兩岸,北宋都派出了部隊防備金軍過河,但是金軍還沒來,兩岸的宋軍爭相跑路,一個不剩。

金軍來到黃河邊,靠著十幾艘船,一點兒一點兒地把部隊渡過黃河,用了幾天才渡完。金軍主帥都說,南朝真是無人呐,但凡在黃河南邊兒能有1000人,咱們都過不來。這就是北宋犯的第一大昏招。

現在金軍已經過河了,奔著汴京來,金軍兵力有多少呢?北宋估計敵軍有6萬人,而且戰鬥力強的女真精兵也就是一半。

北宋皇帝宋徽宗是怎麽應對的呢?他把皇位禅讓給兒子宋欽宗,就是爲了方便跑路。不退位你就是皇帝,身爲皇帝跑路畢竟太難看了,更要命的,如果皇上跑了,所有人都會跑,局勢失去控制。什麽事都有可能發生,再來一次馬嵬驿之變也說不准。

就這樣,25歲的宋欽宗即位了,正好趕上過年,改元,年號靖康。金軍開始渡河是大年初三,當天夜裏,宋徽宗就得到了消息,連夜逃跑了。宋欽宗也想跑,多虧站出來一位英雄人物李綱,他全力勸阻,不要跑,我們守得住,就把宋欽宗勸下來了。

李綱是何許人也呢?江蘇無錫人,當時43歲,既不是武將,官職又很低,本來無論如何是輪不到他出頭的。

但是,宋徽宗這些年重用了一幫小人,童貫、蔡京、高俅之流,他們又重用小小人,朝堂之上全是阿谀谄媚之徒。這幫人碰上事兒,那是都要跑路的,只有李綱站出來了。宋欽宗就把李綱提拔爲尚書右丞,這算是一線官員了,把汴京城的防務和軍權都交給他了。

那麽汴京城到底能不能守得住呢?

城內宋軍還有10多萬人,而且還有百萬百姓可以發動幫忙防守,城中的糧食也很充裕。很多人都說北宋建國都城位置不好,汴京周邊無險可守。不過,汴京本身城防是極其堅固的,內城的城牆就有20裏長,外城50裏長,城牆高13米,厚20米。你想破壞城牆肯定不可能,想爬上來也是極難的。

汴京有12座城門,多數城門都是三層甕城,再加上城牆外還有一圈護城河,10多丈寬。一片大好河山,但真正的難題是當官的都是廢物,城內亂成一片,完全沒有組織。

多虧李綱親自率領士兵百姓整頓城防,建塔樓,安裝弩車,搭建巨炮,巨炮就是投石機,准備滾木雷石、柴火熱油。

李綱又對守軍作出調整,汴京城四面城牆,每面城牆安排守軍12000人,又把城內4萬兵力分作五軍,每軍8000人,兩軍派到城外防守要點,三軍留在城內機動使用。

其實李綱的時間只有四五天,從大年初五到初八,把汴京城的城防工作准備得算是差不多了,金軍也來了。金軍從西邊和北邊進攻汴京,李綱親自帶領1000名善于射箭的禁軍精銳增援城牆,指揮作戰。攻防戰進行得十分激烈,北宋守軍在城牆上對遠處的敵人射箭,舉炮投石,靠近的用神臂弓猛射,對城下的敵人就用滾木雷石。

金軍的攻城器械就是雲梯,李綱也派出敢死隊系著繩子掉下城牆,燒毀敵軍的雲梯,還斬殺了十幾名金軍頭目。這一場攻防戰,金軍傷亡幾千人,汴京嵬然不動。從此金人也不敢強攻了,按這個形勢守下來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了,金軍又是孤軍深入,肯定沒法持久。

但是北宋君臣又犯了第二大錯,跟金人議和。針對議和,李綱是強烈反對的,反對無效。李綱又要求,就讓我做使臣出城跟金人談判。就是怕讓別人去太軟弱,過于妥協。

可是宋欽宗和朝廷大臣就怕李綱太不軟弱,太不妥協,還是派別人去了。

談判的結果就是對金人的要求幾乎是全盤接受,金人提出了領土要求,割讓太原等三鎮,當時太原還在堅守。

另外,因爲之前宋徽宗非常沒有信譽,金人還要求宋朝派出一位親王到金營做人質。宋欽宗的弟弟,19歲的康王趙構,也就是後來的南宋宋高宗主動請纓,我去做這個人質,他去金營了。

金人提出要黃金500萬兩,白銀5000萬兩,把汴京城熔了都湊不出來。宋欽宗和群臣們覺得還挺好,錢嘛,沒了可以再撈,命重要,趕緊把金大人打發走了。

湊錢吧,先是國庫,國庫當然不夠,再從官員巨富家裏收,還是差得遠,又從民間大肆搜刮。最後到正月28日,一共湊出黃金517000兩,白銀14302000兩,這個數跟金人的要求相差甚遠,所以金人拿了錢也不想走。

不過,城外的形勢出現了逆轉。自從金軍第一次攻城十來天後,北宋的各路援軍就已經陸續趕到了,每天能到1萬多人。在城外,北宋逐漸已經有了20萬大軍,是金軍的三四倍。宋軍和金軍也有兩次小規模的遭遇戰,還都是宋軍小勝,按說這樣就不用和了。

但是城外的援軍越多,汴京城內官員們的搜刮反而更加迫切。求和的目的是趕緊把金人哄走。在這種情況下,宋欽宗又搞出一個插曲,他組織了一次夜襲。

因爲城外金軍把趙家祖墳給刨了,宋欽宗怒了,但夜襲組織的不好,失敗了,損失其實並不大,但是把宋欽宗嚇壞了。最有意思的,求和派大臣還謊報軍情,說城外20萬大軍全沒了,主帥都挂了。

也是因爲這次夜襲,金軍也不敢在這兒呆了,錢就這麽多吧,我也不多要了,把趙構放回來撤退,走得是幹淨利落。金人走了,宋徽宗又回來了,回來還擺譜,怎麽不追擊呢?

第一次邊境攻防戰後,北宋的皇上大臣又立馬犯下第三個大錯,把李綱趕走了。守城期間,李綱那就是頂梁柱,就算是求和派的大臣,也把李綱看作爲依靠。

金人一走,就不一樣了,你一新上來的小官牛什麽牛?更重要的是李綱和一些主戰派、革新派的臣子官員還向宋欽宗上書,我們應該整頓軍備,提升實力,北伐收複國土。還有一條,鏟除奸黨,如今朝堂之上的高官大員,有幾個不是奸黨?

蔡京童貫高俅掌控大權,向宋欽宗申請把李綱貶出去。李綱不想走,他想做事情,最後朝廷遞話了,直接人身威脅,把李綱貶到重慶了。

就在同一年8月,金軍又回來了,上次沒搶夠,而且這回東西兩路軍都到汴京城外了。

第二次邊境攻防戰,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首先,李綱被趕走了,城內都是求和派廢物了。第二,這回援軍也不願意來了,上回20萬大軍勤王救駕,大家也是想打,結果簽了合約,割地賠償,軍心士氣大受打擊。

這回再來,自然是沒動力了,而且城內的糧食也不太夠了。因爲上回20萬援軍來了,總得供給人吃,還得給糧食讓人回去。這次邊境攻防戰主心骨是誰呢?

宋欽宗可能是知恥而後勇,親自上城牆慰問將士。金人攻城,守軍的防守還是很英勇的,這樣打了一段時間,打得很艱苦,雙方的傷亡都不小,這麽繼續下去金人想攻破汴京也是不容易的,北宋的援軍雖然來的不積極,畢竟也在路上。

結果城內又犯了第4個大錯,放出殺手锏——神棍軍。神棍本人叫郭京,自稱有法術,在城內組織了一支天兵天將。郭京在出兵之前,他上了城牆,還要求這面城牆上宋軍都得下去。把宋軍支開,讓別人不知道形勢,他好找機會跑路。

城外一敗,郭京帶著自己的親戚打開城門跑了,他跑了,守軍倒是關上城門了,但是城牆上沒有人。城外金軍其實也沒什麽准備,只有一架雲梯,爬著爬著還真就登城了。汴京外城就這麽被攻克了。汴京的內城牆也有20裏長,比一般的城都大多了,要守也不是不可以,不過宋欽宗君臣顯然不一般,求和吧。

這次金人開出的條件是黃金1000萬兩,白銀2.5億兩。跟第一次要求做個對比,黃金是上回的2倍,白銀是5倍,金人獅子大開口,也不是故意爲難。

宋朝富裕有多少錢,金人也沒有概念,以前談判提多少,宋朝答應多少,可見是要少了。上回的要求北宋搜刮全城都湊不出來,這次就更不可能了,繼續搜吧,搜出來的比上回還少。

金人要求皇帝宋欽宗要親自來金營談判,這也是因爲北宋總是說了不算。宋欽宗去了,卻被扣下了。因爲金國朝廷來命令了,把宋欽宗還有宋徽宗,以及所有的北宋皇室成員都押回去。

金國覺得北宋這些皇帝太不守信用,沒法打交道,我們還是立一個傀儡政權好控制。金人把宋徽宗也抖露出來,接著把北宋王室成員幾乎是一網打盡。

重要人物只漏了一個,正是康王趙構。因爲在第二次汴京攻防戰之前,趙構就作爲使臣往北走,出使金國還是求和。他還沒走出幾步金國又打過來了,和也不用求了,趙構就在外面整頓兵馬,這就是爲什麽趙構後來還能接班兒稱帝。

金國裹挾著徽欽二帝,還有北宋的皇室成員,帶著巨量的金銀財富回到北方,這也就是靖康之難,北宋滅亡。

北宋因爲重用奸臣,整個朝廷求的是得過且過,幾乎沒人爲社稷著想。所以聽到金軍進攻的風聲,守黃河的宋軍就跑了,盡管汴京城沒有被攻陷也想議和,一旦勝利就把敢于擔當的李綱貶走,甚至在關鍵時刻相信神棍軍。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