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知識産權法庭試點實現預期目標

經濟日報 2024-02-23 06:51:03

經濟日報北京2月22日訊(記者李萬祥)國新辦2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層面知識産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運行有關情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共受理案件18924件、審結15710件,審判質效明顯優于改革前的審理機制,充分體現了國家層面知識産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的制度優勢,改革效果集中顯現,加強了知識産權法治保障。

法庭自2019年1月1日成立以來,發揮集中審理優勢,有效激勵保障科技創新。法庭的一大特色,是大部分當事人爲民營企業。隨著法庭加大侵權賠償力度,高額判賠案件越來越多,權利人合法權益得到更有力保障,彰顯堅持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的鮮明立場。

“法庭試點工作已順利通過中國科協和中國法學會的第三方評估,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專題審議,有關評估和審議意見一致認爲,試點已經取得改革的預期目標。”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說。

裁判標准進一步統一。通過集中管轄全國範圍內技術類知識産權和壟斷上訴案件,從體制上解決了過去存在的裁判標准不統一問題,也有效解決了當事人對地方保護的擔憂。

審判質效進一步提高。法庭5年來民事實體案件改判率19.6%、調撤率37%,高于改革前;行政實體案件改判率7.1%,與改革前基本相當;民事、行政實體案件發回重審率分別爲1.2%、0.15%,遠低于改革前;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短于改革前。

司法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我國已成爲審理專利和植物新品種案件最多的國家,法庭形成了一批標杆性裁判並在國內外産生重要影響。越來越多外國企業選擇到中國法院解決知識産權糾紛,我國日益成爲國際知識産權訴訟優選地之一。

對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知識産權戰略實施的司法保障進一步加強。法庭受理案件類型與我國科技創新、市場競爭和對外開放同頻共振,涉戰略性新興産業案件占比超過三成,有效促進了技術創新、産業升級和市場競爭。

“我們將在堅持既有改革方向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國家層面知識産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加快推進知識産權審判工作現代化,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陶凱元說。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