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第一帝王:陝西甲骨文改寫認知,原來商湯不叫“湯”

諸史 2024-02-04 01:49:39

作爲商朝開國之君,商湯留下了很多傳奇,但也留下了很多謎團,其中之一就是商湯爲何叫“湯”?

傳統史書對此沒有解釋,只是說商湯生卒年不詳,子姓、名履,又稱武湯、天乙、成湯。

但所謂“湯”,本義是指熱水,又特指溫泉,《說文解字》“湯(湯),熱水也”。西周金文湯字,由“水”與“昜(yáng,後簡化爲“”)”構成,“昜”意爲陽光,太陽能夠發光發熱,故而湯會意熱水。那麽,作爲商朝開國之君,商湯爲何又以“熱水”爲名?

殷墟甲骨文、尤其是周原甲骨文出土之後,改寫了傳統認知,原來“商湯”本來不叫“湯”,而是另有其稱,大概是後世以訛傳訛,最終就變成了“湯”。

商朝沒有湯字?

如今可見的最早湯字,出自西周金文,但由于甲骨文屬于祭祀文書,具有特殊性,上面沒有出現的文字,不代表商朝沒有。

去年底,又一個甲骨文被破解,就是“臺”(台,代表奴隸)字。被破解的起因,是因爲史書上有很多“仆、臣、臺”的記載,但考古卻只發現西周的四例,如此就顯得比較“詭異”,因此學者周忠兵判斷甲骨文中的“臺”可能沒被考證出來。以此來看,是不是“湯”早已有之,只是沒能考證出來呢?

但問題是,商湯是商朝開國之君,地位非常崇高,而商朝重鬼神、重祭祀,因此商湯必然會被後世商王隆重祭祀,出現在“周祭譜”(周期性祭祀的祀譜)上,既然如此“湯”爲何沒有出現在祀譜上?

事實上,周祭譜上的確有“天乙”、“大乙”等記載,與史書記載一致,但唯獨沒有“湯”。據此可見,商朝要麽沒有“湯”字,要麽“商湯”之稱有誤,要麽兩者兼而有之。

商湯本是商唐

甲骨文上雖然沒有“湯”字,卻有意外的發現,即在甲骨文祀譜上發現了“唐”字!

《合集》1241記載:貞上甲、唐、大丁、大(甲)。

商朝祭祀重要的先公、先王,其中的“唐”應該是指“商湯”。

《合集》22159記載:庚辰蔔,酒自上甲一牛,(至)示癸一牛,自大乙九示一牢,椸示一牛。

所謂“自大乙九示一牢”,即大乙之後的九位先王享祭太牢一付,這裏的“大乙”就是“商湯”。同時可以看到,“上甲”在商人眼裏地位也很崇高,“示癸”應是商湯之父。

陝西寶雞周原的商末周初甲骨文記載:癸巳,彜文武帝乙宗,貞:王其刀祭成唐 ,禦報口母,其彜盟,口三豚三 ,囟佑正?其中,“口”爲不確定的字。

殷墟甲骨文上的單一個“唐”,或許還不能確定爲“商湯”,但周原甲骨上的“成唐”,則必然是“成湯”。

至于甲骨文上的“成”,上是一把寬口長柄大斧“戌”,下是一豎。因爲甲骨文中的“十”,寫成一豎,即成由“戌”與“十”構成。因此,成字就是數始于一而終于十,表示“已畢其功”之意。商湯滅夏成功,故而曰“成”。

由此,商湯本叫“商唐”,只是不知爲何變成了“商湯”。筆者猜測,大概是因爲“唐”與“湯”音同,周人可能因此錯寫,當然其中是不是故意爲之,這就不太清楚了。

余論

商人稱呼商湯爲“唐”,如此又帶來一個問題,即:商湯爲何叫“唐”?

甲骨文中的“唐”,上“庚”下“口”,其中“庚”是一種鍾鈴類樂器。下面的“口”,到底代表嘴巴,還是庚的基座,或本身就是一種樂器等,反正現在說不清楚。但總體來看,唐字本義應與浩大的聲音有關。

而商朝的“商”字,學者唐際根發現商墓考古發現樂器石磬的磬架(上圖),與“商”字高度一致,因此指出“商字的下半部,確實可能是磬架的象形”。也就是說,具有神性的“辛”字頭,加上磬架的象形,構成了“商”字。

如果“商”是一種樂器,那麽作爲聲音的“唐”,與之就有了某種聯系。或許,商湯滅夏之後,掌握了最高權力,所說的話是“浩大的聲音”,各個諸侯國或部落都要聽從,因而稱爲“唐”。

4 阅读:1191
评论列表
  • 2024-03-11 00:22

    甲骨文還有三分之二沒有破譯,不要隨意下結論,但是天幹地支完全破譯,商整個傳世基本上按照史記記載從成湯到帝辛沒有太大出入,至于所記載的曆史,我們還得找出規律,逐漸破譯,特別在大數據時代,希望有所幫助。

    沙漠之魂 回覆:
    非常中肯[點贊]
  • 2024-03-10 22:37

    太乙貞人,居然在《封神榜》中站到了周人一邊。

  • 2024-04-22 21:37

    ———“周人可能因此錯寫”。周:說誰是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