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加特林機槍,當時發明的初衷,竟然是爲了減少傷亡?

笑語春秋 2024-04-12 13:39:48

加特林自幼便跟隨父親學習機械制造,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在他十幾歲時,便已經能夠獨立發明並制造螺旋槳、插秧機等小型器械,在機械制造領域有著非凡的天賦。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加特林成爲一名醫生,在戰地醫院工作。每日目睹那些年輕士兵因戰爭而遭受的慘狀,原本鮮活的身體變得殘缺不全,傷亡士兵的數量更是觸目驚心,這一切令加特林深感痛心。這也激發了他強烈的願望,發明一種全新的火力強大便于操控的槍械,幾個人就能相當于幾十個甚至上百人的戰鬥力。這麽一來戰爭就會結束的更快,減少戰場上傷亡士兵的數量。

1861年,加特林借鑒了左輪手槍的原理,開始著手設計新型機槍。經過一年的努力,終于在1862年成功設計出了第一款機槍,1862機槍。這款機槍的射速驚人,每分鍾能夠發射兩百多發子彈,無疑爲當時的戰場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然而,加特林並未滿足于此。他繼續深入研究,不斷改進自己的設計。1865年,他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設計出了一種轉管機槍。這款機槍的每一根槍管都配備了獨立的擊針,使得射擊速度和火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此後,加特林又進行了多次完善,將彈膛和槍管分離,並加入了撞擊火帽,使得機槍的設計更加成熟。但是最開始軍隊的高官們並不感冒,于是加特林參加了各種武器比賽,以證明加特林機槍的優越性能。

直至1866年,加特林機槍終于正式被美國陸軍部隊所采納,並在戰場上大放異彩,展現出其無與倫比的威力。這款機槍也迅速成爲了美國人的噩夢。

在著名的七日會戰中,北方軍憑借12挺加特林機槍和一萬多發子彈,對南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當時,一位隨軍的戰地記者目睹了這場戰鬥,他這樣描述道:“加特林機槍射出的子彈如同鐮刀收割麥子一樣,成排地掃倒對方士兵。”

盡管在南北戰爭時期,加特林機槍並未被大面積地裝備到軍隊中,但其驚人的威力仍然導致了數萬人的喪生。

自1884年起,隨著管退式、半自由槍機式等原理的自動武器相繼問世,加特林機槍因體積龐大、重量過重以及容易炸膛等弊端,逐漸被真正意義上的機關槍所取代。這款機關槍便是馬克沁機槍,它巧妙地利用發射時的殘余能量完成抛殼、裝填等一系列動作,實現連續發射。

馬克沁機槍在索姆河戰役中展現出了其恐怖的威力。在這場戰役中,英法聯軍在德軍馬克沁重機槍的火力壓制下,遭受了慘重的損失。據統計,英軍傷亡人數高達41.9萬,法軍也有20.4萬士兵傷亡,更有數萬人下落不明。

後來,加特林在自傳中回憶,他發明機槍是爲了減少士兵參戰的比例,降低因戰爭導致的死亡。然而,結果卻與他的美好願景背道而馳,加特林機槍最終成爲了戰場上最冷酷無情的殺人利器。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