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家車企4月銷量一覽:比亞迪狂賣31萬輛,小米首月交車超七千輛

蓋世小車車 2024-05-15 05:37:21

價格戰持續上演,汽車銷量卻未能一路上漲。據中汽協數據,4月,我國汽車銷量達到235.9萬輛,同比增長9.3%,環比下降12.5%。

聚焦車企,表現兩極分化。從蓋世汽車統計來看,約一半車企跑贏了大盤,而另一半則難言樂觀,能夠同環比一起上漲的僅有少數。綜合體量、增幅等方面來看,表現最爲亮眼的仍然是比亞迪,繼3月重回30萬+水平後,4月比亞迪銷量同環比繼續上漲,再創新高。

新勢力迎來小米,問界、理想戰況膠著

4月,隨著小米汽車開啓交付,中國新勢力車企再添新成員。本就不缺流量的“蔚小理”們,加之擁有“潑天流量”的小米汽車,造車新勢力陣營越發受市場關注。

數據顯示,小米汽車4月交付新車7,058輛。這一數據看起來似乎並不算亮眼,但對于一個全新的品牌而言,首款車型首月就有這樣的成績,已值得稱贊。更何況,根據小米汽車公布的數據,截至4月30日24時,小米SU7鎖單量已達88,063輛。

圖片來源:雷軍個人微博

對于這一表現,小米汽車官方表示,小米SU7正在積極擴充産能,加速交付,保證今年年交付10萬輛目標達成。在近日的小米投資者大會上,雷軍介紹了小米SU7的供應鏈情況。他表示,小米SU7絕大部分供應商都是 BBA(奔馳、寶馬、奧迪)的供應商,由于零部件成本較貴,這就意味著毛利率不會很高,預計大概毛利率在5-10%,“SU7的銷量比預計要大不少,因此具體數字還需要仔細核算。”

理想與問界依然戰況膠著。在連續三個月被問界反超之後,理想以700余輛的微弱優勢“戰勝”問界,拿下4月新勢力銷冠。具體來看,理想4月交付新車25,787輛,同比微增0.4%,1-4月累計交付量爲106,187輛,同比增長超35%。據悉,截至2024年4月30日,理想累計交付輛已達到739,551輛。

更爲關鍵的是,被理想寄予厚望的理想L6已于4月18日正式上市。5月6日,理想公布,4月18日至5月5日首銷期內,理想L6累計定單超過4.1萬輛。且爲進一步拉動定購需求,其官宣5月6日至5月31日前定購理想L6的消費者,可享受價值15,000元的限時定購權益。隨著該車型在5月開啓大批量交付,理想銷量有望進一步提升。

圖片來源:理想汽車

問界4月交付新車25,086輛,其中問界新M7銷量10,896輛,問界M9銷量13,391輛。值得注意的是,問界此次沒有單獨進行交付統計,而是由鴻蒙智行對問界、智界等品牌所有車型進行合並統計。此份數據同時顯示,智界S7在4月共交付新車4,546輛。

不可否認的是,理想L6的上市,正在逐漸拉回理想的整體銷量表現,並助其從問界手中奪回銷冠席位。不過理想L6的對手絕不僅僅是問界M7,還有特斯拉Model Y、岚圖FREE、領克08等車型。且問界新M5也已于4月23日上市,似乎要與理想L6面對面“拼刺刀”。可以預見,理想與問界之間的戰況將更加激烈。

蔚來4月交付量爲15,620輛,環比上漲超三成,同比增長超1.3倍。 盡管還是沒有打破“蔚一萬”的魔咒,但在車市極度內卷的情況下,月銷量能夠穩定在萬台以上,已是相對不錯的成績。

且子品牌“樂道”的到來,有望助推其重新回歸2萬+水平。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此前表示,新品牌的推出,是蔚來實現規模化銷量增長,攤銷制造成本的關鍵品牌,也是決定其能否盡快實現扭虧爲盈,改善財務數據的重要一步。

據此前消息,樂道汽車首款車型樂道L60定位于純電轎跑,將會對標特斯拉Model Y,成本會低10%左右,單電機、冰箱、彩電、大沙發,用戶需要的統統裝配上。李斌此前透露,“樂道”將主攻主流家庭細分市場,會繼續使用BaaS的模式,價格會比蔚來低一些,同時車型的電池容量更小,續航相比蔚來的要更短。蓋世汽車獲悉,蔚來將于5月15日正式發布“樂道”品牌。

零跑4月交付量爲15,005輛,同環比雙雙上漲。自去年以來,在“純電+增程”的助力下,零跑銷量逐步回升。進入2024年,零跑在增程賽道上持續深耕,C10的推出,進一步穩固並推動了銷量的增長。在今年北京車展上,零跑C16也正式登場,將助力零跑沖擊中高端市場。

哪吒表現則不及去年同期,4月共交付新車9,017輛。此前,哪吒曾表示,“桐鄉工廠正在進行改建擴建工程,對3月、4月的産量會有較大影響,預計4月中下旬起將逐步拉動産能,年産能實現20萬台。”另外,哪吒L已于4月22日上市,並將在5月開始大批量交付,或帶來銷量改善。

小鵬4月共交付新車9,393台,自2月以來,銷量表現呈現逐步回升態勢。事實上,在2月,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就曾表示,隨著渠道調整穩定、産能跟上,結合降價促銷等因素,小鵬月銷預計逐步改善。

老牌自主仍然強悍,比亞迪、奇瑞增長較猛

老牌自主,還看比亞迪。

去年,比亞迪增長之猛,業界周知。但在今年1月與2月,比亞迪月銷陡降,引發業界“比亞迪後勁不足”之類的看衰聲。但“榮耀版”大招一出,比亞迪便打同行一個措手不及。

據蓋世汽車統計,截至5月1日,比亞迪旗下絕大多數車型均已完成了榮耀版的切換,也由此相較于1、2月的慘淡成績,其3月銷量成功回到30萬+水平,4月上升態勢繼續。

4月,比亞迪銷售313,245輛新能源車,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8.96%,環比3月微增3.57%。具體到各品牌,比亞迪王朝/海洋品牌、騰勢、方程豹、仰望品牌該月分別銷售了297,864 輛、11,122輛、2,110輛以及952 輛新車。1-4月,比亞迪累計銷量已達939,508輛,同比增長超23%。

此前,比亞迪王朝網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路天透露,比亞迪集團目標在2023年302萬輛的基礎上,保持20%以上的增長。也就是說,比亞迪全年銷量目標將在362.4萬輛,扣除今年前4個月的93.95萬輛,接下來的8個月需完成月均33.56萬輛。

從目前的勢頭來看,要達成這樣的銷量目標還是很有希望的。但業界所更爲關注的是,在“榮耀版”策略之下,比亞迪賺的錢是不是要變少了。而從比亞迪一季度財報來看,大家可能“多慮”了。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比亞迪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4%至1249.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約11%至45.7億元。盡管從數據上看,相較于去年第四季度1800億元左右的營收規模和約86.7億元的淨利潤,增速有所放緩,但一季度,比亞迪毛利率達到21.88%,仍實現了4.02個百分點的同比增幅。

有業內人士指出,比亞迪通過自産自銷零部件以及規模化優勢獲得了更大的讓利空間,與此同時,電池成本不斷下降也給整車價格帶來了更多下降空間。據透露,現在榮耀版搭載的磷酸鐵锂電池,在價格上相比去年的冠軍版已經腰斬。

比亞迪出盡風頭,奇瑞也難掩上升喜勢。按照奇瑞集團的說法,今年,其整體增速遠超行業水平。一季度奇瑞集團以60.3%的增速位居行業第一,4月乘聯會預計狹義乘用車零售同比下降1.5%(據最新數據,降幅爲5.7%),奇瑞集團繼續以43.7%的正增長逆勢向上。

具體來看,4月,奇瑞集團銷售汽車182,049輛,同比增長43.7%。其中出口89,377輛,同比增長18.3%,新能源銷量32,995輛,同比增長165.2%。1-4月,奇瑞集團累計銷售汽車711,653輛,同比增長55.7%。

圖片來源:奇瑞

分品牌而言,奇瑞品牌4月銷量117,726輛,1-4月銷量482,947輛,同比增長57.5%;星途品牌4月銷量8,235輛,1-4月份銷量31,728輛,同比增長28%;捷途品牌4月銷量37,248輛,1-4月銷量144,724輛,同比增長104%;iCAR品牌的首款産品iCAR 03該月份銷量7,524輛,累計銷量13,011輛。

吉利也不錯,4月乘用車銷量153,267輛,同比增長39%,環比增長約2%。其中,新能源銷量(含吉利、領克、極氪)51,428輛,同比增長約75%,環比增長約15%。1-4月,集團累計銷量突破62萬輛,同比增長約47%;新能源累計銷量近20萬輛,同比勁增120%。

長安自主品牌穩步增長,4月銷量達到172,623輛,盡管環比出現兩成下滑,但好于去年同期。具體來看,其銷量主力主要是CS家族、逸動系列以及啓源和凱程,其中凱程主攻皮卡市場。

相對而言,長城表現平淡,4月銷量94,796輛,環比下滑,同比微增。今年前4個月,長城汽車累計銷量超37萬輛,同比增長超18%。不過長城海外銷量創曆史新高,4月海外銷量36,141輛,同比勁增65.68%,1-4月海外銷量達128,919輛,同比勁增74.71%。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創二代”中,埃安受網約車標簽、競品增多且價格戰加劇等影響而出現銷量下滑外,岚圖、智己保持增長態勢,但體量仍偏小,極氪相對不錯,4月交付16,089輛,同比激增99%,環比增長24%,再創曆史新高。在一衆傳統新能源品牌中,極氪在高端新能源市場表現突出,月銷量穩定在萬輛以上,且保持穩步增長態勢。5月10日,極氪成功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據稱刷新了新能源車企史上最快上市紀錄。

合資表現不一,上汽通用五菱還是最高

據中汽協數據,4月,在乘用車各品牌中,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創下新高達到63.5%,較去年同期提升8.4個百分點,較3月亦有4.2個百分點的增長。

這意味著,外國品牌整體份額再度下滑。數據顯示,該月,主要外國品牌中,與上月相比,五大主要品牌銷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與上年同期相比,韓系品牌銷量呈兩位數增長,其他四大主要品牌銷量呈不同程度下降。

從蓋世汽車此次統計來看,合資品牌幾乎普遍環比下滑,其中下滑比較厲害的是廣汽旗下兩大合資品牌,廣汽本田4月銷量24,673輛,環比下滑超五成,廣汽豐田該月銷量48,786輛,環比下滑近25%,且無論單月還是前4月累計銷量,二者表現都不及去年同期。

對此,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表示,“當前幾乎所有的合資品牌在新四化浪潮中都遭遇到嚴峻挑戰,總體上都承受了一定的壓力。”

可以看到的是,上汽通用4月銷量也是同環比雙雙下滑,前4月也同比下滑近四成,表現難言樂觀。東風日産、東風本田、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該月銷量也不及此前一月,但不同的是,無論單月還是前4月累計銷量,這四個品牌都跑贏了去年同期。

上汽旗下上汽大衆與上汽通用五菱的表現仍然相對突出,一來,二者體量相對更大,二來,無論單月銷量還是累計銷量,二者都保持增長。

具體來看,2024年以來表現回暖的上汽大衆延續好狀態,4月銷量92,013輛,同環比雙雙上漲,且前4月累計銷量達到340,072輛,同比增長8.08%。隨著新能源銷量的回升,上汽通用五菱今年銷量持續反彈,4月銷量達到123,000輛,同環比雙雙上漲,前4月累計銷量達到347,009輛,同比增長16.52%。

當然,銷量是衡量企業非常重要的指標,但不是唯一的指標。近期,豐田汽車公布,其2023年營業利潤首次突破5萬億日元。在中國市場“啞火”的豐田,再登全球車企盈利之首,盡管這其中有日元貶值帶來的額外增益(6850億日元),但對不少中國車企而言,多少有點紮心了。

圖片來源:豐田

另需關注的是,按照規劃,接下來豐田要放緩發展步伐,回饋經銷商和供應商,聚焦“增長型”技術的投資,致力于在未來實現可持續增長。其中在技術投資方面,豐田計劃將在電動化、氫、軟件定義汽車和人工智能等“增長型”技術方面的投資大增42%。

蓋世汽車也注意到,豐田在華動作加大。據財經汽車近期報道,豐田在華合資企業未來兩到三年有導入插電式混動計劃,且技術路線大概率不再延用豐田原有的Hybrid模式(油電混合動力系統),而是采用比亞迪的DM-i技術(超級混動技術)。

北京車展上,豐田宣布與騰訊開啓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開展AI和大數據方面合作。此前還攜手廣汽豐田與小馬智行成立合資公司,推動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規模化量産落地。

綜合以上,國內外車企其實各有各的焦慮,接下來也各有各的重點,很多國內車企所要解決的是如何在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同時,實現甚至擴大盈利,而豐田抑或是其它一些國外車企則要在准備好“少賺一點”的同時,加快智電轉型進程。

0 阅读:0

蓋世小車車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