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爲何能勝過諸葛亮跟曹操,毛主席評價很到位:他有三個優點

淺弋道曆史 2024-02-08 18:21:36

司馬懿爲何能勝過諸葛亮跟曹操,毛主席評價過,司馬懿有三個優點,分別是戰略眼光高明、出身士族、忍辱負重。

戰略眼光高明

在三國鼎立的亂世之中,司馬懿的名字往往帶有複雜的色彩。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的視他爲篡權的奸臣,有的則贊其軍略非凡。在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司馬懿以其獨到的戰略視角,數次在戰場上與諸葛亮鬥智鬥勇,展現了不凡的軍事才能。

曾有人提及毛主席對司馬懿的評價,稱他爲曆史上的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其實用之不竭的智慧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曹操。司馬懿的一生,是對機遇與挑戰的不斷應對,而他對諸葛亮北伐的抵禦尤其顯示了他的戰略洞察力。

諸葛亮北伐的征途艱難,糧草補給成了蜀軍最爲頭疼的問題。司馬懿洞察到了這一點,決定采取守勢,使得魏軍在物資補給上占盡優勢。蜀軍遠征,每一步都顯得異常艱難。最終,在五丈原上,諸葛亮困于無計可施,病倒離世,這也標志著蜀漢北伐的徹底失敗。

在另一次討論中,司馬懿曾經建議曹操乘勝追擊,直取蜀中的天府之國,成都。曹操未采納其建議,反而以“得隴望蜀”批評他的貪心。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劉備確立蜀國,曹操或許也曾悔不當初。

司馬懿不僅僅是一個冷靜的戰略家,他的心思深遠,能夠洞察戰局之變,提出對策。他的這些決策,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體現了一種超越時代的戰略眼光。

在一次次與諸葛亮的對峙中,司馬懿深知單靠武力難以決定勝負,于是他更多地運用智謀,通過疲敵策略和精准的資源控制,最終在長期的消耗戰中占據上風。司馬懿的這些策略,讓人們見識到了他不僅在軍事上,更在戰略規劃上的卓越才能。

曆史的長河中,司馬懿如同一道爭議的光芒,他的每一次決策都飽含深思熟慮,他的每一場勝利都凝聚了智慧與勇氣。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司馬懿以自己的方式,書寫了一段段不朽的傳奇。

出身士族

在那個群雄逐鹿的年代,司馬懿以一身貴族血統脫穎而出。不僅是因爲他的軍事才能,還因爲他那令人羨慕的家世。據說,他的祖先能追溯到神話中的颛顼,那位黃帝的孫子,一個崇高的起點爲司馬家族鍍上了層層光輝。

司馬懿的祖輩們在曆代王朝中留下了不凡的足迹,直到周朝,因爲戰功赫赫,天子親賜司馬姓,爲司馬家族增添了不少榮耀。司馬懿的父親更是東漢朝的顯貴,比之曹操和諸葛亮,司馬懿的出身可謂是金光閃閃。

自少年時期起,司馬懿就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才智。身邊的長者常言,這孩子日後必成大器。他的名聲漸響,連曹操都想將他納入麾下。但司馬懿,性情中人,不願在權力的遊戲中做棋子,遂謊稱病痛,以避世事。

曹操對此半信半疑,親自造訪其府邸一探究竟。司馬懿聞訊,巧妙布局,僞裝成病患,成功讓曹操退卻。然而,好景不長,曹操登上丞相寶座後,決心要司馬懿出山,甚至不惜以武力相威脅。

面對曹操的堅決,司馬懿無奈,只得加入了曹魏的行列,雖然一開始僅僅是個文職。在曹魏政權的早期,司馬懿鮮少出頭露面,仿佛他一直在等待著某個時機。

隨著時間的流逝,曹操逝世,曹魏的帝王一代不如一代,這個時機似乎終于來臨。司馬懿開始展現出他的鋒芒,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他的未來不再僅僅局限于一個文職的角色。

忍辱負重

在那個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智鬥尤爲引人注目。小說中虛構了一段趣味橫生的故事,諸葛亮爲了激怒司馬懿,讓他不得不親自出兵,竟巧妙地送去了一件女性之衣。這一行爲,旨在挑釁司馬懿的勇氣,暗示他畏戰如婦。

然而,司馬懿,這位深谙兵法、精通權謀的智者,並未按常理出牌。他不僅沒有被激怒,反而以更加出人意料的方式回應——他真的穿上了那件衣服,大搖大擺地出現在戰場前,以此向諸葛亮展示他的從容不迫和對挑釁的蔑視。

完美地體現了司馬懿的人物特質:面對挑釁,他不僅保持冷靜,還能以智取勝,展現了他的策略多變和心胸寬廣。正如毛主席所評價的那樣,司馬懿確實是一個“多謀略,善權變”的人物。

隨著時間的流轉,司馬懿在曹魏中的地位越發穩固,他的野心和智謀也逐漸顯露。直到曹爽掌權,司馬懿的勢力已然強大到不容忽視的地步。曹魏皇室對他心生畏懼,企圖通過賦予他太傅的名義職位來削弱他的權力。太傅,雖名爲帝師,實則無甚實權,然而,這一策略並未能減弱司馬懿在朝中的影響力。

終于,在249年,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祀的舊例成爲了司馬懿發動政變的契機。在他的精心策劃下,一場震動朝野的政變——“高平陵政變”爆發了。司馬懿借此機會徹底掌握了曹魏的軍政大權,曹操若有知,定會感歎自己一生的努力最終竟成就了他人的霸業。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1 阅读:432
猜你喜歡